2025年9月7日
农历七月十六,星期日
今日白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白露至,秋意浓。
这是一个名字里都带着诗意的节气,却也是身体最难熬的关口。
寒生露凝,这一年最后的燥气还在挣扎,而一年的寒气却已悄然登场。
这最后15天,养得好,能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若疏忽,则可能让一整年的养护功亏一篑。
今日,让我们牢记三忌三宜三秘诀,顺时而为,就是最好的养生。
一、三忌
1. 忌生冷,健脾胃
《脾胃论》有云:“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白露后阴寒之气渐长,此时再贪食生冷寒凉之物,最易损伤脾阳。
脾阳一伤,运化功能便会减弱。
湿气在体内积聚,人会觉得困重乏力,头脑昏沉,食欲不振。
久而久之,气血化生不足,面色萎黄、精神不济都找上门来。
此时饮食首重温热,一碗小米粥、一盅热汤面,远胜一切生冷甜腻。
养护脾胃就是滋养生命根基,根基稳固,才能安然度过秋冬。
2. 忌露体,防着凉
古人告诫:“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白露节气,昼夜温差巨大,早晚凉意已十分明显。
此时的凉风带着肃杀之气,毛孔若仍大开,寒邪便会乘虚直入。
颈背、腰腹、关节这些关键部位,一旦受凉,后患无穷。
轻则感冒咳嗽,头痛鼻塞;重则寒邪内伏,导致关节酸痛,旧疾复发。
不要凭一时感觉暖和就衣着单薄,秋凉的渗透是悄无声息的。
等感觉到冷时,寒气往往已经侵入体内。
保暖是对自身阳气最好的守护,增添一件衣物,防住的是未来可能缠身的病痛。
3. 忌熬夜,养肾气
古人养生,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白露开始,自然界的阳气加速收敛,人体也应顺应天时,早睡以养精气。
熬夜则强行调动本该潜藏的阳气,如同透支生命的本金。
长期熬夜,会直接耗损肾中精气,导致精神萎靡、腰膝酸软、记忆力衰退。
很多人误以为熬夜是“偷时间”,实则是预支健康、透支生命。
早睡一小时,远胜于任何昂贵的补品。
守住睡眠就是守住肾精,精足则气旺,气旺则神全。
拒绝熬夜,是对生命最好的投资。
二、三宜
1.宜饮茶,清热气
《本草拾遗》有云:“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白露时节,人体经过漫长夏季,脾胃功能多有损耗,内热容易积聚。
茶中的茶多酚与氨基酸,既能清除体内余热,又能促进消化功能恢复。
许多人不解秋日烦躁之源,实则是体内湿热未清、虚火浮动。
若此时放纵辛辣油腻饮食,更会加重脏腑负担。
喝茶不仅是风雅之事,更是养生之需。
选择白茶、青茶等半发酵茶,性味平和,既不伤胃,又能生津润喉。
茶香升腾之际,亦是心神渐宁之时。
坚持每日饮茶,相当于为身体做一次温和清理。
秋后身体是否舒爽,往往取决于此时能否坚持清热化湿。
2.宜养肺,缓秋燥
白露时节,燥邪当令,最易损伤肺津。
燥气伤人,首先出现咽干鼻燥、干咳少痰等症状。
此时养肺不仅要润燥,更要增强卫外功能。
应少食辛辣烧烤,多进百合、银耳、莲藕等白色食物。
晨起可面对南方深呼吸,吸纳天地清肃之气。
同时要注意保暖,勿使凉气直侵肺腑。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最忌寒热刺激。
适当食用蜂蜜、梨子等润燥之品,能有效缓解咽喉不适。
肺气充足则皮肤润泽不易干裂起屑,抵御外邪的能力自然增强。
秋冬季节少生病痛的关键,就在于白露时节是否养好肺脏。
3.宜泡脚,驱秋凉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强调:“足是人之根,泡脚养全身”。
人体十二经脉中有六条起止于足部,足底更是全身脏腑的反射区。
白露后地面凉气渐重,最易通过足部侵入体内。
每晚用温水泡脚二十分钟,能有效驱散一日积存的寒湿。
水温以四十度为宜,可适当加入生姜、艾叶等温经散寒之品。
泡至微微发汗,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能激发阳气上升。
坚持泡脚还能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秋乏症状。
足部温暖则全身温暖,气血畅通则百病不生。
秋冬能否四肢温暖,往往取决于白露时节是否驱寒彻底。
三、三秘诀
1. 神门穴
《黄帝内经》有云:“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白露后燥邪当令,最易扰动心神,使人夜卧不安、心慌气短。
神门穴乃是心经原穴,专主安定心神、涵养心气。
它位于手腕内侧横纹处,靠小指一侧的凹陷中。
以拇指指尖垂直按压此处,每日早晚各按揉3-5分钟,能有效宁清除心火。
守住神门,就是守住精神的门户,不让外邪惊扰内心的平静。
心气足了,睡眠稳了,人才能由内而外地踏实起来。
2. 中府穴
《针灸甲乙经》指出:“肺募中府”,意为中府穴是肺气直接汇聚的地方。
此穴位于胸前壁外上方,锁骨下窝凹陷下一寸,距离前正中线六寸。
按摩中府穴,就是直接为肺脏补充能量,增强其抵御外邪的能力。
可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进行按揉,力度适中,感到微微酸胀即可,每日两次。
它能宣肺化痰,止咳平喘,有效改善肺气虚弱引起的各种不适。
守住呼吸的顺畅,就是守住健康的根本防线。
3.手三里穴
季节转换最易损伤脾胃,导致消化不良、肢体乏力。
手三里穴是强健脾胃的要穴,能促进消化吸收、增加气血化生。
此穴位于前臂背面桡侧,肘横纹下两寸处。
以拇指用力按压,每天按揉5分钟,能调和肠胃、缓解腹胀便秘。
脾胃好,营养才能充分吸收,转化为充沛的气血和能量。
只有气血充盈,才能精神饱满,有足够的资本去应对秋冬的肃杀与消耗。
《礼记》有载:“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露凝而白,物华敛藏,人在此时节亦当如秋般沉稳。
懂得收敛锋芒,涵养身心,方能与天地和谐共处。
这15天,是身体适应气候转换的最后关口,也是修炼心性的最佳时机。
此刻的每一分克制,都是对未来的自己一份深情的照拂。
愿您遵循古训,安度白露,身心俱暖,为秋冬的健康打下坚实的根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