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7票通过,美国的关税会被废除吗?特朗普发文怒吼,直言那么干会毁掉美国,白宫筹划“反攻”,华盛顿的贸易伙伴先陷入困惑。
9月3号,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接待来访的波兰总统时表示,美国政府有可能被迫“解除”之前已经达成的贸易协定,因为美国最高法院有可能在关税诉讼案中作出不利裁决。
裁决的焦点,是一部颁布于1977年的法律——《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简称IEEPA,这部法律的初衷,是授权总统在国家安全面临迫在眉睫的威胁时,能够迅速采取临时性的反制措施。
比如冻结他国资产,或者限制某些敏感交易,它是一件用于应对危机的“急救箱”,而非日常施政的“工具箱”,特朗普政府却把它变成了一把“万能钥匙”。
要知道,在美国的制度设计里,征收关税的权力传统上牢牢掌握在国会手中,但特朗普绕过了这个复杂的立法程序,直接动用IEEPA,大范围、系统性地构建起了一整套关税壁垒。
上诉法院的法官们明确指出,这种做法是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IEEPA绝不能成为总统随意打造关税体系的借口,这次判决,被外界普遍视为对特朗普关税政策迄今为止“最严重的打击”。
这场司法挑战并非凭空而来,其背后,是五家处境艰难的中小企业和十二个州的联合发声,他们向法院提出的核心诉求非常简单:总统没有权力这么做。
有趣的是,尽管法院作出了裁决,但法官们援引的法规本身,在总统关税权力这一块却存在着模糊地带,并没有一锤定音的明确条文,这无疑为后续的最高法院审理,留下了巨大的解释空间和变数。
面对这一裁决,特朗普政府自然不会束手就擒,白宫已经要求司法部火速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诉,并请求尽快审理此案,为了给上诉留出时间,上诉法院也做出了一个临时安排,允许相关关税继续生效至10月中旬。
现在,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最高法院身上,这里的力量格局对特朗普似乎相当有利,最高法院目前由保守派法官主导,其中大部分都是由特朗普本人或共和党任命的。
从过往的判例来看,这个最高法院在很多关键时刻都倾向于满足特朗普政府的要求,因此,很多人预测,特朗普政府在最高法院翻盘的概率相当大。
但概率大,不等于百分之百确定,这场终极对决的结果,将直接决定美国未来贸易政策的走向,也将在美国宪政史上,为总统的权力边界划下一道深刻的印记。
裁决公布后,特朗普的愤怒几乎是瞬间点燃,他立刻在社交媒体上发动猛烈攻势,将法院的裁决斥为一场赤裸裸的“政治迫害”和“政治猎巫”。
他用极具煽动性的语言警告公众,如果这些关税被取消,美国将“因此完蛋”,甚至会“彻底被摧毁”,他描绘了一幅可怕的图景,声称美国将“陷入极度贫困”,最终沦为一个“第三世界国家”。
他毫不客气地指责法院受到了“党派操控”,并暗示那些反对关税的人,都是在为“占美国便宜的外国”服务,在他看来,关税是维持美国影响力和实现国家富裕不可或缺的武器。
言语上的反击只是第一步,白宫的“PlanB”也已在悄然酝酿之中,备用方案的核心,是动用另一部法律——《1974年贸易法》中的第122条款。
该条款允许总统在面临严重贸易逆差时,可以在150天内,征收不超过15%的临时性关税,这显然是一个效力远不如IEEPA的工具,但聊胜于无。
9月3日,特朗普在接待波兰总统时,更是抛出了一个重磅信息,他暗示,美国政府可能被迫“解除”那些已经谈妥的贸易协定,这番表态,无疑是在向最高法院和社会各界施压,竭力渲染维持关税的极端必要性。
这场司法风波,严重冲击了特朗普精心打造的“经济强人”形象,他原本希望通过强硬的贸易政策,向世界展示“美国优先”的决心,如今却被本国的司法系统当头一棒。
更棘手的问题还在后面,如果最高法院最终维持原判,那么此前已经征收的“上千亿美元”关税,理论上可能需要退还给相关企业,这将给美国财政部门带来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
这种局面,也可能引爆共和党内部早已存在的矛盾,实际上,党内一直有一部分议员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心存疑虑,他们担心这种做法会动摇共和党传统的经济主张。
现在,法院的裁决给了他们更大的发言权和底气,当然,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和右翼媒体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他们力挺到底,将这一切归咎于“深层政府”的阴谋。
裁决带来的不确定性,已经传导到了经济的毛细血管,那些依赖进口原材料的美国制造商,早就对关税政策怨声载道,如今,他们开始认真考虑如何追讨已经缴纳的税款。
更普遍的是,政策的摇摆不定,让许多企业放缓了原有的投资计划,从华盛顿的联邦官员,到工厂里的工人和街头的普通民众,整个美国都在观望,如果关税真的被取消,如何处理退税,将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美国的这场内部风暴,正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回响,那些曾经深受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的新兴经济体,比如印度、巴西和土耳其,仿佛因此获得了一丝“底气”。
而欧盟、日本、韩国这些美国的传统盟友,则开始悄悄地重新评估自己在贸易谈判桌上的筹码,一个最直接的例证是,日本的首席谈判代表甚至因此取消了原定的访美行程。
各国贸易伙伴都陷入了一种“困惑”之中,因为连现有的贸易协议,都可能因为总统的一句话而被取消,大家不得不重新思考,未来到底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来和美国打交道。
这次判决的深远意义在于,它挑战了美国长期以来在全球贸易中扮演的“规则制定者”角色,它明确地给美国总统的“紧急权力”踩下了刹车,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紧急状态不能被当作推行长期政策的工具。
这意味着,即使是手握巨大权力的美国总统,也不能“什么都说了算”,他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事,全球的观察者们开始意识到,他们不能再盲目信任一个政策随时可能急转弯的美国,世界需要学会如何与一个“不确定”的美国共存。
法律专家们已经开始大声呼吁,国会应该抓住这次机会,尽快修订IEEPA,填补其中的模糊地带,以避免下一任总统重蹈覆辙。
如果最高法院最终维持原判,特朗普整个贸易政策的根基都可能崩塌,届时,美国不仅要重新寻找加征关税的理由,更可能面临世界各国排队上门要求退税的“讨债清单”。
这次判决,与其说是一次简单的司法裁决,不如说是一次制度层面的“刹车”,它甚至可能成为美国制度实现自我修复的一个关键节点。
它生动地诠释了美国三权分立的运作模式:总统是“掌舵人”,国会是“方向盘”,而法院则是关键时刻能踩下的“刹车片”,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场风波都已经对特朗普的政治遗产、美国的经济走向以及全球贸易秩序,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深刻影响,世界正在屏息凝神,关注着这个超级大国将如何走过这个制度的十字路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