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夜,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这一天,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的柳条湖段,反诬是东北军所为,随后不宣而战进攻北大营。
驻北大营第七旅,兵力约有7000人。
只要抵抗,完全有机会打退这股日军。
然而,张学良提前就下达的不抵抗命令,北大营长官只能服从命令并告诉士兵:
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短短几个小时,整个北大营就被日军占领。
第二天早上,沈阳城全部沦陷。
虽说东北军主力虽然不在关外,但正规军加上非正规武装,依然有近30万兵力。
这个时候只要抵抗,依然有机会把日军赶出沈阳。
但张学良是怎么做的?
得知日军袭击北大营后,他曾给南京政府发送了一封电文。
电文内容是这样写的:
据沈阳臧主席荣参谋长皓卯电称,日军自昨晚十时,开始向我北大营驻军实行攻击。
我军抱不抵抗主义,毫无反响,日兵竟致侵入营房,举火焚烧,并将我兵驱逐出营...截至本日午前五时尚未停止枪炮。
以上等情,均经通知各国领事,伊等尚无表示,职等现均主张坚持不与抵抗,以免地方靡烂。
从这封电文不难看出,他的做法只有5个字:
继续不抵抗!
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军迅速向周边地区扩张。
长春失守,吉林沦陷,锦州被占,最后的哈尔滨也没保住。
短短4个月的时间,东北128万平方公里全部丢失,这可相当于日本本土面积的3.5倍啊。
这就让人搞不明白了。
从家仇上来说,日本与张学良有杀父之仇;
从国恨上来看,日军侵略的是他的家乡。
既然如此,张学良为何不让部队抵抗?
咱们很多人在书本上看到的是,蒋介石认为“攘外必先安内”,所以提前下了“不抵抗”命令。
但事实并如此。
作家唐德刚在写《张学良世纪传奇》的时候,曾采访过张学良,问及是否是蒋介石下的命令。
张学良是这样回答的:
没有这事情,事变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这事不该政府的事,不该蒋公的事。
由此可见,不抵抗命令并不是蒋介石授意的。
那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结合当时的历史资料来看,与一件事情有很大的关系。
这件事情就是中东路事件,而这件事情的背后,多少还有蒋介石的影子。
话说啊,1928年这一年,张学良带着东北易帜,投靠了国民政府。
不过,东北虽然易帜了,但依旧割据一方且拥兵40多万,不听南京政府的号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蒋介石想尽一切办法,削弱奉军的实力。
很快他就找到了一个契机。
大约是在1929年的时候,蒋介石以防止苏联赤化中国为借口,让张学良收回中东路。
还表示愿意出兵十万、拨军费百万,来支持此事。
蒋介石这个人就是个军阀,他会出兵吗?
肯定不会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
等开战之后,国民党就以种种理由为借口,反正是一兵未出、一文未拨。
最后,东北军第十七旅全部覆没,旅长韩光第战死。
梁忠甲的第十五旅8000人被俘,黑龙江舰队元气大伤。
这件事情让张学良明白了两个道理。
这第一个就是,蒋介石有借刀杀人的意图。
结合此事,再来看看九一八事变。
该事变发生时,距离中东路事件才过去两年。
张学良担忧同样的事情会发生,在战与不战这个问题上很犹豫。
他曾对身边人透露过自己的忧虑,是这样说的:
若是中央有决心抗日,应向日本宣战,动员全国力量与日本一拼。
我是有决心亲临前线的,战死了,比活着受全国人唾骂好得多。
人反正有一死,你晓得我是不怕死的,就怕南京假抵抗真谋和,那我就没有办法了。
从这番话不难看出,若蒋介石提出全国抗战,他会义不容辞。
可若是让东北军孤军作战,绝对没门。
事实又证明,张学良的担心没有错。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只给精神上的鼓励,寄托于国际联盟出来主持公道,正儿八经的支持丝毫没有。
在他的眼里,让张学良单挑日军,还能削弱东北军的威胁。
此事从锦州沦陷上,就能看出来。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暂时退守锦州。
这个时候南京政府也急了,因为再不守,日军就要打入关内了。
于是,蒋介石一再要求张学良固守锦州。
张学良也表示愿意守,但南京政府必须要给予军事援助,并且呼吁全国抗战。
简单来说就是,打,也可以,但不能让我自己打。
结果呢?蒋介石只是向东北军发出了三次“死守锦州”的电文,实质上的帮助一点没给。
张学良曾三次请援,南京政府却一直在扯皮。
最后,张学良直接放弃锦州,带着东北军撤入关内。
可能有人会说,东北不是奉军的地盘吗?
这样说不假,但我们要明白,张学良也是一个军阀。
军阀的眼里没有国家大义,只有兵权和地盘。
若两者只能选其一,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兵权。
因为只要手里有兵,到哪里都可以当大爷,都可以享受生活。
这第二点呢,就是张学良看明白了一个真相。
年少情况的他,总以为东北军很厉害。
可中东路事件,让张学良认清楚了东北军的即战力。
这一战,东北军连死带,外加被俘虏的人,足足有两个旅。
然而,苏军只有800多人伤亡。
这说明了什么。
这就好比数学上的推理法。
沙俄在日俄之战中输给了日本,东北军在中东路事件中惨败苏联。
是不是就等于,如果东北军和日军作战,将会损失得更严重。
外部没有援军,单靠东北军又打不过日军。
最终,张学良干脆带着几十万部队放弃了东北,导致百万公里的国土丧失。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