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每个边上,都有风景美丽。」
◆ ◆ ◆
图文原创:人生边边
欢迎转载,谢绝抄袭
01
秋景如画,心绪低回
秋天本是美的,它属于收获,也属于天高云淡,自在悠闲。
不说那红的秋叶,也不论那黄的秋菊,还有那清朗的秋月,以及那晶莹的秋露,哪一样不让人感受到秋天独特的魅力呢。
可她不是。
望着眼前这一切,心中涌起的只有伤感:
秋尽,叶剪红绡,砌菊遗金粉。雁字一行来,还有边庭信。 飘散露华清风紧。动翠幕、晓寒犹嫩。中酒残妆慵整顿,聚两眉离恨。
02
红绡金甲,各怀其伤
秋尽,叶剪红绡,砌菊遗金粉。
秋叶不似叶,倒像谁家女子身上剪裁精致的红绡,一片一片,皆是巧思。
秋天的树,身着这红绡,如盛装待嫁的新娘。
只是,她的新郎在哪里?
她伫立风中,沉默着,等待着,一日复一日。
她红艳似火的裙裾,萧瑟在冷寂中,终于被秋风一片一片剪下。
有谁听见她的叹息,又有谁看见她哀伤凄婉的眼神。
至于她在想什么,她经历了什么,更是无人在意。
她转眼去望那一身金黄的秋菊,可是秋菊不理她,也不会对她说什么安慰的话。
她不怪秋菊。
秋菊的一身金黄是一身战袍,顽强抵抗秋风秋雨的战袍,秋越深,秋菊开得越灿烂。
那是秋菊的倔强。
她但愿自己有秋菊的倔强呢,可她没有。
有的,只是属于一棵盛装红绡之树的孤独与忧伤。
雁字一行来,还有边庭信。
也许她到底还是有指望的,看那雁字一行,谁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捎来有关他的消息?
遥远的、边庭的消息。
她渴望着,等待着,一日复一日伫立着,一心一意凝望着。
她但愿自己第一时间能接收到的消息。
属于他的,属于她的,属于他们的,爱的消息。
03
寒日渐深,离恨愈浓
飘散露华清风紧。
晶莹的露珠在清风中失了踪迹,风越来越紧。
日子是越过越薄了,薄到经不起一点的风吹草动。
动翠幕、晓寒犹嫩。
绿色的帷幕在风中摇动,寒意窥视着,虽然此时还不凶险,但想来它知道属于自己的时刻近了,正虎视眈眈。
秋在离去,冬在登场。
这一丝一毫娇嫩的寒意,已足以使临窗而望的人百般寂寥。
冬已近,春还远,温暖美丽的日子似乎总遥遥无期。
中酒残妆慵整顿,聚两眉离恨。
头昏沉着,昨夜的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镜中瞥见自己云鬓散乱,也懒理红妆,只顾双眉紧皱着,如皱着所有离愁别恨。
请别安慰她吧,那么多的等待,那么多的忧伤,她不是没有希望过,也不是没有错听枝头喜鹊的消息,可结果总是一次又一次落空。
她的残妆,正如那一天又一天等待的日子,已被失落扯成碎片,任如何拼凑,也拼凑不出完整的美丽。
04
词艺探微,千年共情
这首《甘草子》完美展现出柳永词作的三大艺术特色:
首先是时空架构的精巧,上片从地面(残菊)到天空(雁阵),构建出广阔深远的立体空间,下片则转入特定,镜头聚焦到室内微观场景。
其次是多重感官的复合交织,以及环境与情绪的鲜明对比与映衬,“清风紧”的触觉、“金粉”的视觉、“露华”的味觉,和着红绡金粉的明丽颜色,实则处处诉说着一片哀情。
最后是情感表达的层次性,从自然秋声到人间离恨,形成情感递进的涟漪共振效果。
不得不提的是“晓寒犹嫩”中的“嫩”字,着一嫩字,形容寒冷,完全颠覆传统表达,足见柳永炼字之精妙与手法之新奇。
全词犹如一幅北宋深秋工笔画卷,在尺幅之间尽展天地苍茫,柳永以词人特有的敏锐感知,将季节嬗变的自然密码转化为情感波动的文学符号,使萧瑟秋景与缠绵离愁交融在一起。
“聚两眉离恨”的那位女子,伫立风中,也许还身着红妆,和着背景中的红绡金粉,她的哀愁就这样轻易穿透纸面,穿透时空,穿透到我们心中。
词作中的主人公,和词作前的我们,就这样借助柳永的笔墨完成了彼此触动与互相呼应。
哪怕彼此并不相识,哪怕隔着千年。
人生君说
“秋菊的一身金黄,便是一身战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