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岛内外关注点几乎都被一件事占满了。北京将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活动,时间临近,节奏很快。就在这个关口,洪秀柱已经在9月1日晚上抵达北京,确认将出席9月3日的纪念活动。她到北京后讲得很直接:历史不能被遗忘,更不容被扭曲,这趟行程就是为传承历史真相、向英灵致敬。话不多,但态度清楚,立场也清楚。
与此相对,岛内民进党当局的反应,从过去几天的密集动作看,一直在加码。先是对抗战老兵、在职与退役军官、情报系统人员、以及在大陆发展的台籍艺人逐个“沟通”,劝阻或者施压;接着点名马英九、洪秀柱、萧旭岑、刘兆玄、夏立言等国民党重量级人士,不准参加9月3日的活动;还放出重话,扬言如果岛内退役军官参与相关活动,将取消退休待遇。
可就在这样的压力下,洪秀柱照样“闪电”赴京。她没有绕弯子,直接把理由说开了。她自认作为国民党前主席,有责任延续这份历史记忆。这个说法,和她这些年的一贯立场是一致的。2015年参加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到今天,她在一个中国的立场上没有摇摆。这次她也清楚,这趟行程风险不小,岛内压力很大,蓝营内部还出现切割声,国民党文传会主委林宽裕就公开说,洪秀柱是个人行程,不代表党立场。也就是说,她这次更多是凭着个人判断在行动。
和她几乎同一时间,台湾大学教授苑举正也抵达北京。他下飞机时说了一句话,传得很广:“越是有人不敢来,我们越要来。”这句话不复杂,但把问题说到了点子上。岛内有人在用各种方式阻拦、恐吓,越是这样,越有人愿意用脚投票,愿意走出来,愿意用行动表态。这不是谁要和谁对着干,而是大家对一段共同历史的态度。说到底,抗战胜利是全民族的胜利,纪念活动本来就应该让各界来参与。
除了个人,岛内还有不少党派和团体在行动。据媒体报道,新党正副主席吴成典、李胜峰,劳动党主席吴荣元,统一联盟党副主席李尚贤等,都计划前往北京出席活动。这些人代表的阵营不同,但在这件事上选择一致。国民党这边也有动态,尽管有个别人士以身体原因婉拒了邀请,但整体并没有退后。更重要的是,国民党还宣布将派出由黄健庭率领的代表团,在阅兵之后从9月10日开始,进行为期9天的大陆访问,行程包括深圳、东莞、沈阳,最后在北京停留。
这一来一回,基本把态度、节奏、方向都摆出来了。岛内“大罢免”之后,蓝营需要给民众一个清晰信号:两岸要缓和,要交流,要把气氛往回拉。现在看,他们正往这个方向走。
这些动作让民进党更着急。国台办已经表态,说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胜利,台湾各界人士来京参加纪念活动,是秉持民族大义,堂堂正正、无可非议。这个表态很明确,也很直接。纪念活动开门迎人,态度不遮不掩。反倒是岛内不断用禁令、威胁去堵人,这种做法,伤感情也伤民心。
这段时间,岛内的舆论变化也看得出来。一方面,有人被吓住,不想给自己找麻烦;另一方面,越来越多人在公开发声,认为不该用行政命令限制大家的自由,尤其是涉及历史纪念的活动。大家都明白,纪念抗战不是谁家的专利,更不是政治表演。越是把这件事政治化,就越容易惹怒普通人。你可以不去,但很难公开反对别人去向英烈致敬。
在国际层面,有观点认为,这次阅兵会让外界重新认识大陆的军事与综合实力。岛内有人提到,美西方那套“绝对优势”的老观念,越来越站不住脚。这个判断,放在大背景里看,并不突兀。只是,具体到某些国家领导人会怎么做、会不会拿台岛当“交易筹码”,这些都没有官方信息,没法下定论。真正可以明确的是,外部势力在台海的介入成本在上升,这一点,很多观察者都有共识。成本高了,动作就会收敛,这个逻辑不难懂。对岛内来说,指望外援的空间越来越小,把赌注全压在外面,风险只会更大。
国民党在这件事中的表现,难免被拿放大镜看。一边切割,一边有人赴京,再加一个高规格的大陆访问。这说明什么?说明党内也有顾虑,但他们明白,民意不是一边倒。太多民众希望两岸降温、恢复交流,尤其在经济层面。把路堵死,不是办法。蓝营这次选择了一条不那么好走的路:让个人先动起来,让党务再跟上。这个顺序,有现实考虑,也有政治考量。无论怎样,动作落地了,信号就出来了。
从北京这边的安排看,态度是开放的。国台办讲得很清楚,邀请函会“温暖送到每一位台湾同胞手中”。这句话不复杂,但很有分量。不是挑衅,不是拉队形,就是想让更多人来一起纪念。纪念抗战这样的事情,本就应该越多人参加越好。岛内有人把它扯到政治斗争里,效果只会适得其反。越是把大家往外推,越会显得心虚。越是喊得凶,越容易被看穿。
说到底,民进党这次为什么显得格外焦虑?理由不难懂。怕的是岛内更多人被阅兵的场面打动,怕的是历史记忆被重新唤醒,怕的是那套“去陆化”的叙事被现实打破。过去,他们靠修改课纲、调整用词,想把“抗战”说薄一点、说淡一点。可这东西不是想改就能改的。阅兵这种国家级的仪式,把敬意与记忆、把画面与情感,都集中在一个时刻。很多人看完,心里会有对比,有感受,这些不是口号能盖过的。
苑举正落地北京,那句“越是有人不敢来,我们越要来”,给了这场争论一个很清楚的方向。国台办的说法也很直白,抗战胜利是全民族的胜利,台湾各界来参加纪念,是堂堂正正、无可非议。更多岛内党派与人士会去,北京的门是开的。国民党也安排了之后的大陆访问,行程明确,节奏也明确。这就说明,堵不住了,也没必要堵。
民进党越是焦虑,越该停下来想想:把门越关越紧,民心就会越走越远。历史会记得谁来过,谁挡过,也会记得谁说过那句不复杂但很有力的话。越是有人不敢来,我们越要来。这一次,不是气话,是行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