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想拿养老金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① 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女职工50岁,女干部55岁,男职工60岁,未来还要延迟退休);
② 养老保险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问题来了:全国10.8亿参保人里,有57%的人缴费年限没达到15年!
那怎么办?过去选择很少,不是继续缴费,就是一次性补缴。
但从2025年开始,随着《社会保险法实施条例》的落地,没交满15年的群体,多了5种解决办法。
下面逐条拆解,看看哪一种更适合你。
方法一:延长缴费至满15年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缴费不足的,可以申请继续缴费,直到满15年。
2025年一季度,62.3万人选择延长缴费;
平均需要再交 3.7年。
这种方式只适合差几年就满15年的,且有稳定经济条件的人。
缺点是:必须等到达到退休年龄才可申请,并且只能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纳。
方法二:一次性补缴
条件较苛刻:
必须已经缴满10年以上;
只能补足到15年,不能补超过。
费用怎么算?以上年度当地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
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31.7万人选择补缴,平均金额 7.62万元。
适合缴费年限接近15年,又有一笔闲钱的老职工。
没钱补的人,基本没法走这条路。
方法三:转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如果离15年差得远,可以把账户余额转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但差距很大:
职工养老退休金一般在2000-5000元/月;
居民养老保险每月大概只有 350-500元。
这条路适合那些只缴过几年社保、不可能补满15年的群体。
缺点是,退休后的收入水平会低很多。
方法四:转移到配偶名下
部分地区允许:不满15年的,可以把账户金额转给配偶。
条件:
本人已到退休年龄;
配偶已在领养老金或达到领取条件;
自愿放弃继续缴纳。
2025年一季度,12.8万人选择此办法,平均转移金额 3.24万元。
这样做可以增加配偶养老金,但自己彻底放弃领取资格。
方法五:一次性领取个人账户余额
最后一种,也是最“极端”的方式。
退休后缴费不满15年,可以申请一次性领出个人账户余额;
但注意:只能领个人缴纳部分,单位缴纳的那部分没有。
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31.6万人选择一次性领取,平均金额 4.27万元。
这条路其实很亏!领完就彻底与养老金绝缘,除非特别缺钱,不建议选。
网友真实感受
很多人表示:
“还差两三年,我准备延缴,反正以后退休还要生活。”
“补缴太贵了,7万多一口气拿不出,干脆转城乡居民养老。”
“一次性领取看似能落袋为安,但一辈子没养老金,老了怎么办?”
养老金不是短期问题,而是一辈子的保障。
建议
如果你快到退休年龄,却发现社保没交够15年,千万别拖到最后一刻:
提前 2-3年查清个人缴费年限;
结合家庭经济情况,规划延缴或补缴;
量力而行,不要盲目一次性取现。
一句话:养老金决定你老了能不能安稳过日子,不要随便放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