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写了一整部的《血酬定律》,核心只有一句话:暴力是最硬的货币。
意思很直白,在缺乏透明制度和规则约束的地方,财富分配不看智慧和效率,而是看谁的刀子更快、拳头更硬。谁敢拿命去拼,谁就能换来报酬。
这种逻辑古老、残酷,却并未消失。
而黑帮就是血酬定律最生动的注脚。
人们常常疑惑,为什么他们的生意永远绕不开赌场、妓院、毒品,甚至农业里最不起眼的牛油果?难道他们没看见半导体、人工智能、清洁能源这些行业的巨大前景?
答案其实很简单: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不能。
因为他们只能选择那些靠刀子和枪子儿就能分赃的产业,而不敢涉足需要合作、规则和长期投入的高科技。
赌场的逻辑简单到极致,黑帮只要敢站在赌桌旁,就能稳定抽水。
妓院也一样,不管客人是否尽兴,账单都要结清。
也有正常产业:
墨西哥黑手党靠暴力控制农场、加工厂和出口环节,把农场主一半收入直接抽走,比贩毒还赚钱。
意大利黑手党盯上的则是垃圾处理行业。他们不去研究新能源,而是渗透环卫公司和垃圾填埋场,因为所有城市都离不开垃圾处理,这是一本万利的“合法提款机”。
东京的山口组则牢牢插手建筑业,他们不去搞新型建筑材料,而是靠恐吓、劳务派遣和工地分包,层层盘剥。
南美的帮派更直接,占领非法金矿,用数千名持枪工人开采,把黄金卖给国际市场,一年下来比开赌场还稳。
这些生意的内核完全一致:哪里能用暴力守住现金流,他们就往哪里去。
为什么他们不敢进高科技?
因为高科技的分配逻辑不认刀子。
创新的本质是“创造性破坏”,需要科学家、工程师、职业经理人,需要比黑帮老大聪明得多的人。
如果真让这些人加入,老大就得分权。而黑帮的金字塔式结构决定了权力不能被分享。
换句话说,赌场可以养小弟,高科技却需要合伙人。
小弟只听命令,合伙人会提要求。
老大怕的不是高科技没钱,而是怕权力在高科技面前变得一文不值。
于是,血酬定律在这里起了反作用:它保障了黑帮能活下去,却锁死了他们的未来。
这种困境并非黑帮独有。俄罗斯就是放大版的例子。
很多人以为俄罗斯发展不出高科技是因为制裁,其实更深的原因是寡头和权贵不敢放权。
石油和天然气就是他们的赌场和妓院,稳赚不赔。而要搞高科技,就得把资源交给科学家和创业者,但这意味着既得利益集团要让出权力和蛋糕。
代价太大,于是改革迟迟不来。
他们宁愿继续卖石油,哪怕价格再波动,也比创新要稳妥。
血酬定律在这里换了个名字,却依然奏效。
如果把目光再投向现代企业,你会发现相同的逻辑只是披上了资本外衣。
吴思的“匪帮—驻扎寇”理论告诉我们,国家的起源不过是流寇发现四处掠夺不划算,于是驻扎下来收保护费。
抢劫变成征税,匪首成了国王,本质没变。
今天的资本市场也有类似的“杠杆—漏勺逻辑”。
许多企业主在公司暴雷之前疯狂分红,几百亿真金白银进了私人腰包。而当投行提出重组或拯救方案时,他们反而冷眼旁观。
因为在产权模糊、责任分散的环境里,损失是大家的,盈利是他自己的。既然能提前收割,又何必冒险再投钱?
这和黑帮抽赌场水钱、割农场韭菜,并无二致。
更有意思的是,即便在表面最现代化的互联网平台里,血酬逻辑也在变形延续。
美国的大型电商平台表面靠的是技术,但真正的利润来自佣金抽成。
亚马逊的卖家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平台流量就是新的“刀子”,谁掌握分配权,谁就能抽走利润。
Uber和Lyft这样的出行公司,也把司机的劳动当成“数字金矿”,算法决定派单,抽成比例说变就变。
Meta和Google掌控的广告流量更是如此,广告主和用户就像赌场里的赌客,收益被无形的“抽水机制”不断切割。
刀子看不见了,但血酬的逻辑没变。
血酬定律的残酷之处就在于,它让所有掌权者都倾向于选择最稳妥的掠夺,而不是最具潜力的创造。
创新意味着权力下放,而下放意味着失控。与其失控,不如苟安。
于是,一个个组织、企业、国家,都在血酬的逻辑中自我禁锢。
黑帮不是不懂高科技的价值,而是懂得太清楚:一旦把权力让渡出去,他们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
赌场和妓院,不只是江湖故事里的背景,而是血酬逻辑的真实注脚。
吴思说过,血酬是一种古老而顽固的逻辑,它不仅统治了草莽江湖,也烙印在国家和企业的运作中。
你要问,为什么他们不敢进入高科技?答案只有一句:他们不是看不见未来,而是看得太清楚,所以才不敢走进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