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波罗的海深处的四声巨响,让北溪两条能源大动脉轰然断裂。
这场被称为海底谋杀案的事件,不仅让俄欧能源合作陷入绝境,更留下了长达三年的谜案。
如今,德国司法调查终于公布了真相,核心成员已在意大利落网,女潜水员更凭104米深潜纪录主导关键操作。
可诡异的是,面对铁证,德国政府却始终含糊其辞。这起深海爆破的背后,藏着怎样的精密计划?德国又为何对真相选择性沉默?
![]()
德国司法调查显示,作案的 7 人小组中,包含 4 名潜水员(含开设潜水学校的女潜水员瓦莱里娅)、1 名爆炸专家、1 名资深帆船运动员(敖德萨籍尤里・T)及行动组织者谢尔盖・K,其中弗谢沃洛德・K 疑为乌克兰士兵。
他们先用伪造的乌克兰护照经波兰进入德国,随后在罗斯托克港租用15米长的仙女座号帆船作为行动基地。
![]()
为避免暴露,成员全程使用假名,且行动结束后未对船只彻底清理,这反而让调查人员在船上找到了关键证据,炸药残留物与瑞典在管道残骸上检测出的成分完全吻合,形成完整证据链。
令人震惊的是,成员弗拉基米尔・Z 在德国发出逮捕令后,疑似借助乌克兰在波兰的关联车辆返回乌克兰,波兰当时未及时协助抓捕,这一撤离过程让调查人员怀疑行动可能存在非民间层面的支持,但尚无直接证据证实。
在这场行动中,有一位绝对的核心人物值得一提,她的名字之所以出现在调查文件中,不仅因为她是小组中唯一的女性,更源于她创下的乌克兰女子104米深潜纪录,这一成绩远超北溪管道约80米的敷设深度,让她成为执行深海作业的不二人选。
![]()
2022年9月6日,仙女座号抵达丹麦博恩霍尔姆岛海域时,突发的强风浪让行动濒临破产。多名成员提议放弃,但瓦莱里娅却以必须孤注一掷,甚至舍命完成任务的态度来说服众人。
随后,她带领3名潜水员潜入深海,在漆黑的海底精准定位管道薄弱处,将4枚重量在14至27公斤的军用级塑胶炸弹固定妥当。
4天后,爆炸如期发生,喷涌的天然气在海面形成直径超1公里的漩涡,卫星图像上的白色气团触目惊心。
![]()
值得注意的是,瓦莱里娅在行动前一个月突然停用所有社交媒体,这种销声匿迹的谨慎,更凸显了行动的计划性。
然而,当德国外长瓦德富尔被问及此案时,表示行动负责人谢尔盖・K 已在意大利被捕,德国检方还对另外 5 名乌克兰籍嫌疑人发出逮捕令,另有 1 名嫌疑人疑在俄乌冲突中死亡。
其他的仅以等待最终调查结果搪塞,并未对乌克兰官方提出任何质疑。
那么德国为什么会选择性的沉默?也许还要从战略利益的权衡上来分析,战前,德国近50%的天然气依赖俄罗斯,北溪管道是其能源安全的生命线,却也让德国在对俄外交中投鼠忌器。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中断北溪-1输气,北溪-2未及运营,德国的能源依赖瞬间变成战略软肋。
![]()
而管道被炸虽重创德国经济,却意外帮其斩断枷锁,俄罗斯再也无法用能源要挟欧洲,德国得以加速推进能源转型,甚至启动二战以来首次海外永久驻军计划,在立陶宛部署5000人装甲旅,强化北约东翼防御。
也有人分析,如果德国公开追责乌克兰,那么后果不堪设想,不仅会打破西方挺乌抗俄的统一阵营,让西方道德叙事崩塌,还会暴露自身借爆炸摆脱能源依赖的潜在诉求。
因此,德国选择性沉默,德国政府对真相的含糊其辞,本质是为避免打破西方挺乌抗俄的统一阵营,同时掩盖自身借事件摆脱俄能源依赖的现实诉求。
同时通过每年向乌克兰提供90亿欧元援助,将自身命运与乌克兰深度捆绑,巩固后北溪时代的欧洲新秩序。
![]()
北溪爆炸案的真相,早已超越单一的破坏事件,成为观察当下国际格局的重要窗口。
乌克兰7人组的精密行动,既是地缘博弈的缩影,也意外推动了欧洲能源格局的重构,德国的沉默并非懦弱,而是大国在利益与道义间的理性选择。
这场深海爆破留下的启示尤为深刻,在全球化时代,能源安全与地缘政治早已深度绑定,而战略自主已成为各国追求的核心目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