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欢上新会陈皮这个品类的时间足够长,那必然会面对一个问题——选择“新皮”还是“老皮”。一般来说“逆向选择”,是陈皮爱好者一个方向,即新手选老皮,老手选新皮,是行业比较常见的方向。
为什么会有“新手老皮,老手新皮”的选择倾向呢?
一般来说,新手朋友一般处于入门级别,需要快速建立对新会陈皮的基本认知,那么从新会陈皮的定义上看,新采收的新会产区茶枝柑皮必须陈化3年以上才能成为“新会陈皮”,因此新手朋友在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时,就需要三年以上的陈皮来学习。
老手存新皮就成了当下很多人的选择。对于踩过坑的“老手”陈皮爱好者,自己陈化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其一是可以直接体验陈皮从新到旧的自然陈化过程,更直接学习陈化过程和掌握陈化技术,其二是避免入手老皮时受到的工艺皮干扰,最大程度剔除了人为造旧造假的风险。所以自存新皮,除了时间成本比较大以外,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也是小试牛刀的同时增长知识之一举两得。
总的来说,选择“新皮”和“老皮”没有必然的优势和劣势差异,更多是在于不同个体之间陈化技术、环境等自身条件的不同。为了更详细了比较新皮老皮的差异,在以下的文章中,老李将从几个方向详细分析新老皮陈化的优缺点以及各自陈化要点,供各位读者参考。
工艺皮进化史
一、新皮的优缺点:“性价比”与“风险”并存,更需自力更生
新皮,即当年采摘新会柑后加工而成的陈皮,其最大的优势莫过于价格。由于新皮无需经过长时间的陈化过程,省去了漫长时间里的储存成本、管理成本以及自然损耗等,所以在市场上的售价相对老皮来说要低很多。
例如同样品质的新会陈皮,五年陈的老皮价格可能是新皮的数倍之多,对于大规模储存的商家而言,新皮的价格优势能够让他们用较低的成本来陈皮储存。以2024年为例,新会地区二三线产区的新会柑鲜果收购价约6元/斤,加工成新皮后每斤成本约180元/左右,而5年陈皮普遍需要300-400元/斤,10年陈皮更高达1千元/斤以上。
对比之下,同一产区的新皮价格仅为老皮的1/3。按照传统陈化的计价办法,陈化每增加一年,价格约上涨10%至15%。若存储得当,自用陈皮的存放就是典型的以“时间换空间”的操作。
此外,新皮未经任何工艺处理,完全保留了新会茶枝柑皮的天然属性。新会柑生长在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其皮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这些成分是新会陈皮独特风味和功效的关键所在。如新皮中的挥发油和黄酮类物质含量更高,后续新会陈皮需经历“挥发油挥发→黄酮类物质聚合→多糖降解”等复杂化学变化。
发霉的新会陈皮
然而,选择新皮储存也意味着要承担较高的陈化风险。
陈皮的陈化是一个复杂的自然过程,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流通性等。在陈化过程中,新皮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出现发霉、虫蛀、变质等问题。
首先,湿度的控制是新皮陈化过程中的一大挑战。以我国南方的地区为例,大多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湿润,尤其是在雨季,空气湿度很高,而新皮自身的含水量高达30%~40%,糖分丰富,易受潮返软;若仓储湿度连续三天以上超过70%,极易滋生黄曲霉毒素等霉菌,从而导致霉变。
一旦发霉,不仅会影响陈皮的品质和风味,严重的甚至会使整批陈皮报废。因此,储存新皮需要配备良好的防潮设备,如除湿机、防潮箱等,或者选择干燥的储存场所,并定期对储存环境的湿度进行监测和调节。
其次是果皮纤维中的糖分,对仓储害虫(如谷蠹、咖啡豆象)等来说具有吸引力,尤其是在储存不当的情况下,容易滋生蛀虫,如烟草甲、药材甲、粉斑螟等。这些害虫会啃食新皮,造成孔洞和破损,严重影响陈皮的完整性和品质。因此,储存新皮需要做好防虫措施,如定期对储存容器进行清洁和消毒,放置防虫药剂等。
还有就是温度的变化也会对新皮的陈化产生影响。过高的温度会加速新皮中挥发油等物质的挥发和分解,影响陈皮后期的质量与风味形成;而过低的温度则可能导致新皮的陈化过程停滞(特别是我国的北方地区),长期低温低湿环境下,陈皮会变成“标本”,失去陈化的价值。
新会陈皮门店摆放着的各年份新会陈皮
二、老皮的优缺点:一步到位,但需警惕“高溢价”与“工艺皮”
老皮是指经过较长时间陈化的新会陈皮,通常陈化时间在三年以上。经过多年的陈化,老皮的药用价值和口感都得到了显著提升,香气醇厚浓郁,入口甘香醇厚,具有独特的陈香和药香。
老皮之于新皮的最大优点就是一步到位,无需等待漫长的陈化过程。这对于那些急需使用陈皮的人来说,老皮是一个便捷的选择。
例如,在烹饪中,老皮的风味更加醇厚浓郁,能够为菜肴增添独特的口感和香气;在药用方面,老皮的功效也更加显著,一些需要用到陈年陈皮的药方,使用老皮可以直接发挥作用,省去了等待新皮陈化的时间。
此外,老皮经过多年的陈化,其性质相对稳定,在储存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概率相对较低。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陈化,老皮中的挥发油等成分逐渐挥发和转化,形成了独特的风味和功效,同时也减少了因环境因素导致的发霉、虫蛀等风险,例如10年以上陈皮仅需密封防虫即可,无需频繁翻晒。
蛀虫的新会陈皮
对于一些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去管理新皮陈化过程的人来说,老皮可以让他们省去很多麻烦,直接获得具有一定陈化年份和品质的陈皮。
然而,老皮的价格往往较高,也存在一定的溢价、工艺造旧以及刻意掩盖霉变虫蛀等风险。
物以稀为贵,贵了也就容易被人为造假。由于老皮的陈化时间长,仓储成本高,因此在市场上数量相对较少,价格也较为昂贵。在利益的驱使下,市场上存在一些商家对老皮进行人工干预,采用各种工艺手段来模仿老皮的外观和口感,以次充好。
例如通过染色、熏硫、浸泡等方式,让新皮或低年份的陈皮看起来像高年份的老皮欺骗消费者。这些经过工艺处理的老皮,不仅失去了新会陈皮的天然品质和功效,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还有目前比较容易被忽略的一点,即传统陈化的老皮,在漫长的陈化岁月中,也可能产生过负面的变化,如发霉、虫蛀等,但由于人为处理(用软毛刷清理、反复翻晒烘干等处理)或者自身霉变结束但仍留有霉菌毒素的情况,这些老皮的负面结果很容易被“隐藏”起来,让食用者有潜在的风险而不得知。
新会陈皮的油胞
三、陈皮的存放条件决定了陈皮的成败:从“环境”到“技术”的全面考量
无论选择新皮还是老皮,在储存过程中都需要注意一些通用的事项。
首先,储存容器的选择很重要。对于新皮,可以选择透气性好的麻袋或棉布袋进行存放,这样有利于陈皮与氧气、空气水分的接触,促进陈化(新皮透气存放的前提是存放环境湿度需要在65%以下);对于老皮,则可以选择密封性好的玻璃罐或陶瓷罐进行存放,这样可以防止外界空气和水分的进入,保持老皮的品质和香气。
此外,对于不同年份的新会陈皮应分开存放,避免老皮释放的芳香物质影响新皮的陈化,还应与一些强吸味的物品如普洱茶等保持距离,以免相互串味,影响其原有的风味。
其次,储存环境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定期对储存环境进行清洁,防止灰尘、异味等污染陈皮。一般来说,特别是新皮的陈化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0-30℃之间,湿度应保持在40%~60%之间。如果环境过于潮湿,新会陈皮容易受潮、发霉;如果环境过于干燥,则会导致新会陈皮的水分过度流失,影响其陈化效果。
最后,要定期对储存的陈皮进行检查,观察其是否有发霉、虫蛀、变色等问题。对于新皮,每年需要进行2—3次翻晒,以确保其干燥程度和防止霉变。对于老皮,虽然不需要频繁翻晒,但也需要定期检查其是否有受潮、虫蛀等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晾晒、除虫等。
无论是选择新皮还是老皮,存放水平和存放条件都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存放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新会陈皮的保质期,提高其陈化效果,使其在储存过程中逐渐变得更加醇厚、甘香。
新会陈皮“新皮”陈化仓库
四、选择“新皮”或“老皮”的关键:看自己的“陈化水平”与“存放条件”
总的来说,选择新皮还是老皮,本质是对时间、成本与风险的权衡,没有一招通用的绝技。
存放水平高、存放条件优越者,适合存放新皮。如果消费者具备丰富的陈皮储存经验,了解陈皮陈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能够准确控制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流通性等,并且拥有适宜的储存场所和设备,如专门的储存仓库、防潮除湿设备、防虫设施等,那么选择新皮储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等待新皮的陈化的朋友,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培育出独特风味的老皮,那么新皮储存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存放水平一般、存放条件有限者,建议购买老皮。如果是新手,缺乏相关的储存经验和知识,或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管理新皮的陈化过程,同时储存条件也有限,比如只能在普通的家庭环境中储存陈皮,无法提供专业的储存设备和环境,那么选择老皮可能更为合适。购买老皮也需要甄别真假,别贪图便宜的老皮,或者可以多选择几个商家,“化整为零”式采购,累积鉴别老陈皮的经验。
但无论选择哪种,科学的存放方法才是保障陈皮价值的关键。正如老李一直坚持的观点:“三分看皮品,七分靠陈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