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年代大女主?
别急着滑走,这回真不是套路爽文。
1916年,褚韶华被一顶花轿抬进陈家,不是为了爱情,是为了给哥哥换命。
陈家药铺的算盘珠子在她手里噼啪响,三个月就把亏空填平。
丈夫陈大顺站在柜台边,第一次发现自家媳妇算账比他还快。
好景不长。
公公病逝,大顺跟着撒手,药铺被族老瓜分,连熬药的铜锅都被抬走。
褚韶华抱着还没凉透的账本,被赶出大门那天,雨下得跟倒豆子似的。
她没回娘家。
把陪嫁的玉镯子当了,买了张去上海的船票。
船舱里挤满逃难的人,脚臭味混着咸腥的海风,她抱着包袱睡了三晚,梦里全是药铺的柜台。
到上海第一天,她先去了十六铺码头。
不是看黄浦江,是找活干。
药行不要女掌柜,她就蹲在后巷给人分药材,一天挣八个铜板。
手指被黄连染得发黄,她拿碱水搓,皮都搓破了。
三个月后,她攒下第一笔钱,租了间阁楼。
阁楼漏雨,雨水顺着墙皮往下淌,她拿脸盆接着,在滴答声里写药方。
闻知秋就是这时候出现的。
杨祐宁演的这个上海滩小开,穿着西装来买药,看见她蹲在角落分拣川贝,突然问:“你这批货,我全要了。
褚韶华抬头,脸上沾着药材灰,眼睛亮得吓人。
“要可以,先付定金。
闻知秋笑了,当场掏出怀表当抵押。
后来他们成了搭档。
一个跑外场拉客户,一个窝在阁楼配药。
最穷的时候,俩人分一碗阳春面。
褚韶华把面里的葱花都挑给他,“你明天还要见洋行的人,嘴里得有葱味。
涂松岩演的夏元来砸场子那天,下着雪。
他带人堵在药铺门口,说褚韶华卖的止血粉吃死了人。
褚韶华没哭没闹,转身从柜台底下掏出个小铁盒。
里面是她留了三年的药渣,每味药材的进货单都贴在盒盖上。
“您说吃死人?
行,咱们去巡捕房,验尸验药,我褚韶华要是有一句假话,这条命赔给死者家属。
夏元最后灰溜溜走了。
雪地里,褚韶华的棉鞋湿透了,脚冻得没知觉。
闻知秋把大衣脱下来裹住她,她突然说:“你知道吗?
我哥当年就是吃了假药死的。
1940年,上海滩最大的中药行挂上了“褚氏”的牌匾。
剪彩那天,她穿着墨绿色旗袍,鬓角别着朵白山茶。
台下有人窃窃私语:“听说这女人克死了两任丈夫……”
她听见了,转身对司仪说:“请把麦克风给我。
“我褚韶华这辈子,没靠过男人发迹。
药铺开到今天,靠得是黄连苦不苦,我比谁都清楚。
后来战乱,药行被炸毁了一半。
她带着伙计把剩下的药材埋在后院,自己跑去前线当军医。
丁勇岱演的陈父在祠堂里显灵那次,是褚韶华最崩溃的时候。
她跪在废墟里刨药材,手指全是血,突然听见耳边有人说:“丫头,陈家没白教你。
剧里没拍她晚年。
但老上海人都知道,南京路最后一家中药铺,掌柜是个爱穿旗袍的老太太。
她柜台上永远摆着个缺角的铜算盘,旁边压着张泛黄的药方,落款是1916年。
热依扎这次没演苦情媳妇。
她演的褚韶华,是会把算盘珠子摔在族老脸上的女人。
杨祐宁终于摆脱了“深情工具人”,演的闻知秋会偷藏她的药方当情书。
最绝的是唐曾,前八集演活了个病秧子大少爷。
临死那场戏,他拉着褚韶华的手说:“药铺给你,我放心……就是有点馋你熬的梨膏糖。
这剧要是爆,绝不是因为“女性觉醒”这种大词。
是褚韶华在阁楼漏雨夜写药方时,顺手接雨水泡的那杯茶。
是闻知秋把怀表当了给她买人参,回来发现她拿人参炖了只鸡,鸡腿全在他碗里。
乱世里开药铺,救不了国,但能救隔壁咳嗽的阿婆。
这大概就是央视押宝它的原因——
不是每个英雄都要扛枪,有人扛住了算盘,也扛住了时代的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