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浙江工业大学举行2025级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校长高翔演讲时突然天降大雨,两名身穿雨衣的学生上台为校长撑伞。因两把伞之间存在空隙,雨水淋湿校长。视频上传网络后引起热议,许多网友质疑撑伞学生系学校指派,并嘲讽两名学生为“最会撑伞”学生,雨水从两伞缝隙流到校长身上是“双一流”。等等。
不过根据学校提供的信息,开学典礼上校长高翔拒绝穿雨衣,坚持冒雨致辞。为校长高翔撑伞的两名男生是该校新生,属于个人自发行为,并非校方安排。考虑到天气情况,学校为所有学生准备了雨衣和姜汤,并因大雨提前结束典礼。
我个人倾向于认可学校的解释。近些年高校频频出事,无论是因为被舆论倒逼或出于主动应对,高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应对舆情的意识与能力普遍得到强化和提高。
按照一般规律,迎新和开学典礼前学校党政主要领导都会召开专门会议甚至党委会或校务会研究部署,并做好包括应对天气变化在内的多种预案。如果下大雨让学生或其他人员给自己打伞,万一上传网络可能对自己和学校形象与声誉造成负面影响不难想象。所以学校解释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两位新生给校长撑伞的“自发行为”客观上还是给校长和学校造成了被动,而且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负面舆情。
因为互联网的即时性、快餐化和碎片化等特点以及社会存在的特权与官僚主义等种种现象与问题,在部分网民头脑中已经形成对包括高校在内的权力机构与领导干部的负面印象。因此视频一旦上传,人们的第一反应和印象几乎必然是校长高高在上,学校派人为校长撑伞,画外脑补场景与题外话还有学校不关心学生疾苦,让学生淋雨听校长高高在上演讲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多数网民既不会关心也不会相信学校的解释,更不会费心通过多方渠道了解真实情况。视频所见契合固定印象,这就足够形成负面舆情,口水足以把学校微弱的声音淹没。
因此,高校(包括其他部门和机构)如果想要减轻负面舆情的影响,做到尽快止损,除了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尽量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应对负面舆情的能力也至关重要。
结合以往和当下应对舆情的正反经验和教训,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和借鉴。
其一,也是最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坦诚应对舆情,如实回答社会公众的批评和质疑。一个高校,动辄上万人规模,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出事是正常现象,甚至是必然的,不出事是偶然的。出了事关键是要及时妥善处理,同时找出原因,尽可能减少和杜绝重复出事。同时要坦诚对待社会批评和质疑。互联网时代,出了问题要想完全掩盖事实真相是不现实的。与其因为掩盖事实真相毁掉公信力和形象,莫如坦诚面对,争取社会理解从而化解舆情。
其二,强化处理问题纠正错误的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忌矛盾上交,推卸责任。发生问题,无论事情有多复杂,处理难度如何,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学校运行和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出了问题,无论性质和严重程度如何,自己必须扛起妥善处理的责任,在按规定向上级报告的同时,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或通过及时处理最大限度止损,而不是把矛盾上交,被动等待上级指示。
其三,及时、高效处理问题是避免舆情扩大和持续发酵的关键。这方面人民大学处理博士生网络举报导师性骚扰一事堪称应对舆情的正面典型。
2024年7月21日,人大博士生王某通过视频实名举报导师王贵元性骚扰及强制猥亵,并威胁其毕业,引发汹汹舆情。中国人民大学于7月22日成立专项工作组调查,次日即通报处理结果:开除王贵元党籍、撤销其教授职称及教师资格,解除聘用关系,并将其涉及犯罪线索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由于处理及时、得当,舆情很快平息。
反观某双一流大学,处理学生肖某某被告性骚扰一案则极为被动:在杨某某网络举报,引发舆情后匆匆做出对肖某某处分决定。法院判决驳回杨某某诉肖某某性骚扰后,对肖某某处分是否应该纠正不但反应迟缓,而且把矛盾上交。面对社会持续质疑和批评,不但拖延数月至今不做处理,反而关闭学校社交媒体评论功能,导致学校形象和声誉严重受损。
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出现问题引发舆情并不可怕,提高处理问题和应对舆情能力,避免舆情发酵才是各高校和机构、部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当务之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