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与弱,对与错
《红楼梦》王熙凤人物解析
作者:仰卧起坐
如果要用“强”来形容《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王熙凤恐怕得票很高。
她精明能干,将贾府上下打理的仅仅有条;她强悍练达,是人人称赞的“凤辣子”。
她也会为了银子草菅人命,放贷谋势谋私。
无论正反来说,要强、果决都是她身上的标签。
然而,强大只是八面风光的凤姐的表象,在她内心深处压抑着的是“惟有灯知道”的脆弱。
对贾琏,她既是“妻管严”又是“从属者”。
贾琏和王熙凤这对夫妻表面看来是王熙凤更强势一些,但那只是源于性格差异,在封建社会,再要强的女子面对丈夫都只是“下位者”。
在贾府,人都道凤姐“善妒”,贾琏委屈。但“善妒”有什么错?婚姻本该平等,追求一夫一妻是进步、正确的思想,何况凤姐在时代的委屈下,已经做出了极大的让步,连心腹丫鬟平儿都是贾琏的房里人,贾赦赠妾,她也没有拒绝。而好色的贾琏越来越过分,女儿生病,丝毫不担心,与多姑娘勾勾搭搭;凤姐生日,与有夫之妇偷情被撞破,打了人还要拿剑杀凤姐。更别提,在凤姐生病时,他也冷若冰霜、毫不关心,甚至为了得到尤二姐诅咒她。偏偏那会男人三妻四妾是常态,在贾府一众子孙里,贾琏还算过得去的男人,连最疼凤姐的老太太都劝她让步。
对于贾琏的好色、性别的束缚,凤姐一个“下位者”也就发了几句牢骚,偏偏这几句没用的牢骚还能成为她“强势”于贾琏的表现。
这还只是他们不平等的体现之一。
作为“从属者”,精明能干的凤姐没有在社会上施展才华的资格,只能“人身依附”于能力明显弱于她贾琏,一身荣辱都寄于此。甚至在家里,凤姐那看起来很大的管家权也只是作为执行者行使贾琏的权利。
这种结构性压迫,绝非日常生活中性格是否“强势”、吵架时言辞是否“激烈”、抑或感情的深浅等因素减少一分一毫。
对王夫人,她既是“娘家人”也是“工具人”。
王夫人是王熙凤的娘家人,作为名义上的当家人,她给予凤姐掌管大小事务的权利。乍一看,管家挺风光,好像权利在手,但说到底,古代女子管家也是代丈夫管,这家里的一切连带她本人都是从属于丈夫的,相当于不用付工资的职业经理人,公司的归属与之丝毫无关。古代是宗族社会,王熙凤和王夫人都来自王家,也正是这层关系,让她成为王夫人的心腹,但当王夫人有了宝钗这个更好的替代品后,便“愈发不怎么亲近她了”。她生病时,依然要强撑着。只是为了她在贾家那一点不高、也不稳固的地位。在那个环境下,她能抓住的东西太少了。但王夫人年轻时,又何尝不是“响快”的王熙凤?谁又知道王熙凤做了婆婆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王夫人?也许,适应环境、接受规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在吃人的旧体系当中,压迫者会自然成为这个结构的维护者,压迫与被压迫的循环因此不断重复。当我们瓦解了旧时代以男性为主导的宗族势力,有人开始幻想所谓的“母系氏族”,但一件本身就不平等得事情不会因为换一种方式就变得平等,如果不去思考怎样消除病灶,而只是将病灶移植到其他部位,病痛不仅不会消除,反而会在新的温床里变异、滋生,变得愈发隐蔽、严重。
对贾母,她是“凤辣子”也是“孙媳妇”。
如果说谁在贾府最疼爱凤姐,想必就是史老太君了,这也是凤姐一张嘴总能哄老太太开心的结果。史老太君与凤姐一样爱说爱笑。在封闭的环境中,能有一位意气相投的长辈,也算一件幸事。但再多的疼爱也抵不过礼法,作为孙媳妇,其他老老少少坐着吃饭,她只能站着伺候,从一日三餐到大小宴席,她都不能成为享受热闹气氛的主人。在凤姐生日、贾琏与有夫之妇偷情被撞破还要杀了凤姐事件中,贾母劝架的核心依旧是让凤姐隐忍。大家都默认“正确”的事情是不会因为“爱”多一点、少一点,有所改变。因此,即使贾环“不受待见”依旧能享有贾府最好的教育资源,未来参加科举、立一番事业,并获得贾府的财产,而黛玉再受贾母喜欢,未来的依靠却只能寄托于婚姻,元春作为家中长女,贾政这个男主人都不舍的情况下,仍要进到“见不得人”的宫中,远离家人。
对贾府,她是“管理者”也是“牺牲品”。
贾府的衰败主因在胡作非为的男子身上,王熙凤虽做了错事,但不仅不是主要责任人,还拿谋取的银子为贾府填补亏空。当然,即使她不做这些,贾府倒台,因为女子只能依附家族,她也免不了随之受苦。最可悲的是,她的一切“权”都来源于那个压迫她的体系,她维护的规则,正是禁锢她最深的牢笼,她越是努力地维持贾府运转,就在越深地巩固这个吞噬她的系统。只是,她也没有其他选择,在古代,男子尚能通过科举等方法逃脱,绝大多数女子的命运只能与家族绑定。
夜晚,她独自坐在灯前,听着风声发愣,虚弱的身体早已撑不下去了,却要强打精神处理大小事务,没有关怀,没有问候,甚至不能哭一哭发泄一下心中的痛,强硬的外表下,藏着柔弱的内心,她只有靠“狠”来掩饰自己。试想,如果凤姐生在现代,也许就不用以为非作歹显示权威,而是正当地凭借自己的能力干出事业。
贾琏、王夫人、贾母、贾府,代表强压在王熙凤身上的四座大山。
在时代的影响下,性格强、能力高、出身富贵、长辈喜爱……就算所有的buff叠满,依旧改变不了女子处境,即使像凤姐这样出身在世家大族的女强人,也只能苦度被别人设计好的人生。她就像一面残酷的历史棱镜,折射出在封建时代结构性压迫下,绝大多数女性存在的价值只能依附于父权与夫权体系,无法逃脱作为从属者的宿命。
当然,不仅是女子,大多数男子也是同样。要知道,王熙凤从小是“充男儿教养的”,尽管那个年代,男子与女子的道路并不相同,但对于人性的约束往往大同小异。即使对部分位于“食物链”高层的贵族男子来说,大山依旧在他们身上,虽说他们也是山上的或大或小的石头,一块压着一块。
如今,日月已经换了新天。许多没有看过旧时天空的人,羡慕影视剧里封建贵族的光鲜,赋予古代过于美好的想象。一部分人推崇或赞同吃人的秩序,甚至以“宅斗文”的视角解析《红楼梦》,将其中“强者”暂时的“得”看做“成功模板”,好像他们回到古代做了“人上人”便能成功,将其中“弱者”不可避免的“失”归咎于他们自身“不懂筹谋”“没有生在好家族并嫁给好老公”等等。他们宣扬现代与古代一样辛苦,将影视剧里的“争宠”“宅斗”与上班等同。这种将争取解放、追求美好生活的“辛苦”,与忍受奴役、物化女性的“辛苦”混为一谈的比喻,是对吃人旧制度的美化,更是对争取到作为独立个体参与社会生产并获得回报这一伟大权利的抹杀,无疑是历史观的严重倒退。
他们看不到,王熙凤的“权”,从来不是现代意义上“人权”,而是一种本身属于丈夫或家族的“代理权”。她的人身与财富,无一不属于贾府,而非她自己。这与现代女性通过社会劳动获得经济与人格的独立,掌握自己人生的选择权,有着云泥之别。
时代在进步,我想最大的进步,就是我们拥有了做“人”的权利。尽管资源分配仍存在不均,但大多女子与男子终归是可以走在相同的路上,一代代女性为我们争取到真正属于我们个人的受教育的权利、劳动的权利、自主选择人生的权利……然而,总有人对此报以质疑甚至否定的态度,将逃避责任、追求不劳而获的依附状态,错误地包装成觉醒与进步。他们意识不到,当独立人格被物化为交易的筹码时,那些前辈们拼命争取来的权利已经在让渡。历史的洪流给予人类“回不去”的幸运,但这样的思想只要存在一天,旧时代的阴云就很难彻底消散,部分糟粕也会以另一种方式小规模回归。
我们阅读《红楼梦》,不应以狭隘的“宅斗”视角曲解其中的“人生哲学”,应该以更广阔的视角更深刻地理解旧时代的残酷,珍惜当下“做一个人”的尊严与自由。
微信号|dongzhu1968
邮箱|hlmyj001@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