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呼吸道病毒或病菌或微颗粒粉尘,都可以通过室内空气传播。高效空气微粒子过滤器、紫外线和特殊通风设计等技术旨在净化室内空气,防止病毒和其他病原体传播。然而,最新一项汇总了近700篇研究的综述报告,质疑这些家用空气净化器装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关注详情。
阅读文摘
《内科医学年鉴》发表回顾性研究报告显示,绝大多数家庭室内使用的便携式空气净化设备,目的是净化空气,预防新冠病毒等病原体传播。然而,这些空气净化器装置不属于医疗级产品,没有经过人体安全测试,人们对其潜在危害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是否真的净化了空气或仅仅是安慰效果。
研究人员回顾了1920年代至2023年发布的672项相关研究报告,发现仅有约8%的研究评估了空气净化设备在人体中的实际防护效果,超过90%的“实验性验证”仅在无人空间内或动物模型中进行测试过。许多新兴技术,如光催化氧化、等离子体杀菌和纳米材料过滤网等等,极少或根本没有人体测试或试验数据。
这类空气净化设备产品已经批量进入了办公室、学校、医疗机构和各种公共场所,但市场宣传往往夸大其健康效益和防护作用。
研究人员认为,部分空气净化技术在工作时会产生臭氧、甲醛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若吸入人体反而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
然而,针对这些净化设备产品潜在风险的评估测试比例极低,仅有14项研究涉及此类有害物的检测,远低于常规药品或医疗级设备的安全性标准。
公共卫生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选择各类空气净化设备时务必谨慎,同时也呼吁行业加强对空气净化设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标准化人体验证评估。制定更严谨的监管体系,是实现真正健康防护、避免二次风险或危害的发生。
科学家建议,未来还需要在真实环境下深入评估空气净化器对人体的实际保护效果,是否可以净化病毒或病菌的传播,为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更有说服力的科学依据。
关注亚太长寿医学国际峰会,了解长寿医学和长寿诊所国际资讯,扫码加入专业微信群(实名+机构名称)
(群规: 实名+机构)
关注我们,获取生物医学前沿最新资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