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采‖简帛书学习之感悟
蒋采书法 || 潜心艺道 致力书教
蒋采,中国书协会员、浙江省书协主席团委员、浙江省政协诗书画之友社理事兼副秘书长、杭州市滨江区书协主席、第十期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成员、浙江省百名群众文艺带头人、首批浙江省文艺名家计划书法家。曾编撰、出版过多部书法技法丛书,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
简帛书学习之感悟
□ 蒋 采
习书二十余年中,我虽然很喜欢楷书、行书,但更钟情于汉碑及北碑等的临摹研习,因爱其雄肆与古拙。在临习《张迁碑》《石门颂》《礼器碑》多年后,我依旧在寻求更符合心中理想之书法范式。而处于隶变之时的秦汉简帛书从卷轶浩繁的碑帖中逐渐浮出,其气质、风姿、精神和仪致让我深深沉醉,近年来我更是四处访觅各种范本研究学习,书艺也从此豁然开朗。
中国书法,我认为大抵从隶书开始才有风格和形式上的千变万化。随着秦汉简帛书的不断发掘面世,在东汉隶书成型前的三四百年间的磨合期,也就是隶变期逐渐清晰起来,因其诸多突变,呈现出中国文字最丰富多彩且奇崛的创造之美。这一时期,有的是篆变隶,有的是古籀之俗体变隶,有的是六国文字变隶,有的融合草篆而变隶……我以为,秦汉隶变是书法变革中最缤纷多彩的时代。
古语云:“书于竹帛。”《信阳楚简》字体修长,匀细工整;《侯马盟书》已有线条连贯之笔法;《睡虎地秦简》有了明显的波挑;《马王堆帛书》可见隶书特有的横向运动笔势,其横竖掠波的写法颇见汉隶逐渐走向成熟。
书如其人,本性豪迈古朴的我,欣喜于找到了书法学习和创作的最佳切入方式。近期,我也尝试着做一些简帛书的当代书写,尽力抓住简帛书多变的质朴之姿态特色,保持其浑厚朴茂、古雅奇崛,在起、承、转、收中细心呵护线条之跳跃节奏,运用略显夸张的提按以强化字与字之间的疏密变化,呈现出汉字本来的生命力感,展现简帛书那错综丰富的生命律动之力、拙朴浑厚之美、绚烂多彩之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