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元节,牢记:做3事、忌3事,压住“霉运”,祈福安康
七月十五,鬼门开。老辈子说这天的月亮是“鬼月亮”,照得人心里直犯嘀咕。
中元节这档子事,得从老祖宗的“秋尝”说起——那年月收完新麦,总得先给祖宗坟头摆碗热乎饭,这才叫“不忘本”。
后来道教凑进来,说这是地官老爷的生日,得放河灯超度;
佛教也来掺和,整出个“盂兰盆会”救母的故事。
您瞧,这节就这么被三教九流揉巴成现在这副模样。
做三事
烧纸、放灯、啃鸭头
头桩事得数“烧纸”。
咱这儿讲究“七月十五烧纸衣”,纸钱得叠成金元宝样,火盆里烧得噼啪响。您可别嫌俗,这烧的不是纸,是念想。
第二桩是“放河灯”。运河边上,小娃子举着莲花灯往水里一扔,灯影儿打着旋儿漂远,像极了《中元夜》里“红烛影回仙态近”的景儿。
最后一桩最实在——啃鸭头。您问为啥?“鸭”和“压”同音,吃只鸭子压住霉运。
忌三事
别踩坟头灰、别拍人肩膀、别穿红衣晃荡
头一个忌讳是踩坟头灰。
老话说“坟头三尺土,不许外人踩”,您要踩了,小心祖宗半夜找您唠嗑。
第二个忌讳是拍人肩膀——活人肩膀有阳火,鬼节夜里拍人肩膀,容易把阳火拍灭喽。
最邪乎的是穿红衣——红色属火,鬼见了得绕道走,可您穿红衣在夜里晃荡,活像《聊斋》里勾魂的狐妖,不招邪祟才怪。
您瞧那河灯,明着是给鬼看的,实则是给活人照见自己的心,
谁家没个早逝的亲人?放盏灯,念叨句“您老在那边别省着”,这比烧多少香都强。
再说那烧纸,表面是封建迷信,可您细琢磨,这何尝不是活着的人对死者的尊重?
就像“人死像熟透的梨,离树而落”,可梨子落地了,香味儿还在风里飘着呢。
从《东京梦华录》里的“中元节买卖麹,至节断之”到如今街头卖的电子莲花灯,
这节啊,变了的是形式,不变的是那股子“慎终追远”的劲儿。
您瞧那《中元作》里的“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写的哪是鬼节?
分明是人对生死的那点子通透。咱普通老百姓过中元,不图别的,
就图个“心安”——烧张纸,念叨句“您老保佑”,这日子就过得踏实。
说到底,中元节不是鬼节,是“人节”。
它教咱活着的人怎么跟过去和解,怎么把日子过得热乎。您要问我咋过?
咱就图个乐呵——烧纸时跟祖宗唠唠家常,放灯时瞅瞅月亮,啃鸭头时别忘了给邻居家娃分个腿儿。
这节啊,过得就是个“人气儿”——您心里有光,鬼见了都得绕道走。
七月十五,天儿凉了,别忘了给爹妈打个电话。
这节过得明白的人,才配说“安康”二字。您说是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