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不完的大事小情、落不了地的民生诉求”,是许多社区的头疼事儿。龙泉驿区洪安镇通过创新构建“院落—社区—镇级”三级定向议事协商模式,在文安社区蹚出了一条以“精准”破题的新路,将困扰基层的协商空转、资源错配、执行乏力等痛点一一化解。
让议题分流与资源投放“有的放矢”
面对过去议事“撒胡椒面”导致的低效困境,洪安镇文安社区首先向源头开刀。在镇党委的指导下,文安社区建立三级事项分类体系,并嵌入一份关键清单——《社区提议负面清单》,明确了法律禁止、明显不公、个体纠纷等“五不议”情形,让无效议题在起跑线上就被过滤。更亮眼的措施是制定精准分流机制:核心及复杂议题上移至社区甚至镇级平台,琐事小情则由各院落内部协商快速解决。这道“定向闸门”,不仅确保资源精准匹配核心难题,更规避了“院落议不动大事、社区困于琐事”的双重资源浪费,实现了治理效率跃升。
让多级平台与多方参与“齐头并进”
基层协商重在“实”与“深”。在洪安镇文安社区,创新构建“双轮驱动”协商体系激活治理合力。在院落末梢,推行“3定”微协商,通过确定核心力量、商定议事时间、固定议事场所,高效解决环境卫生、邻里调解等“身边事”,实现“即议即办”;更为关键的是,它如同灵敏的“触角”,在解决小事的同时,精准捕捉和初步筛选出涉及面更广、难度更大的核心议题与民意诉求,为议题精准“上移”到社区层级协商奠定坚实基础。
在社区层级,打造“枢纽型协商平台”,每月底在党群服务中心,组织院落管家、网格员、社区两委、利益相关方及居民代表,深度处理两类议题——一是院落上交的核心需求及跨界难题;二是关乎社区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平台通过权责界定清晰化、讨论流程结构化、结果跟踪闭环化,确保协商决策更具含金量,执行方案更富操作性。
“萤火微光·暖灯行动”正是这一“双轮驱动”体系效能的最佳印证。作为乡镇涉农社区,文安社区超75%居民曾饱受“摸黑回家”困扰,夜间出行安全成为长期悬而未决的“老难题”。这一痛点首先在院落微协商中被多次提出并确认为核心诉求“上移”。社区党委随即启动协商平台,引导多元力量共商破题,在居民自发协调选址、监督安装质量的保障下,最终,乡村主要道路成功点亮了节能环保的太阳能路灯,一支暖灯志愿服务队伍也随之诞生。
让定责执行与协同攻坚“环环紧扣”
协商议事的生命力在于成果转化与有效落实。为此,通过镇党委牵头,社区构建了清晰的分层落实机制与高效的跨层级协同链,确保“议”有所决、“决”有所行、“行”有所效。内部事项通过“定责—执行—反馈”闭环及多渠道公开确保落地;需镇级支持的“硬骨头”,则启动“社区提报—镇级响应—科室下沉”高效协同链,精准整合资源合力攻坚。
“刘家大院”的蝶变便是一例。这个曾因环境脏乱被居民诟病的“头疼点”,经院落议事精准识别为“硬骨头”上报。社区层面率先发力,通过深度协商和包户动员,凝聚48户238人共识,破解“谁来做”难题,完成小广场、塘堰整治等基础工程;随后镇政府高效协同,精准整合资金320余万元、撬动居民自筹40余万元,实现外立面改造、绿化等全面升级。议定事项的扎实落地,不仅让“家门口”焕然一新,更让曾欲搬离的村民刘启魁等主动留下建房,并带动邻里共建家园,生动诠释了分级协同抓落实的治理效能。
让协商精度与民生实惠“同频共振”
今年以来,洪安镇文安社区成效明显,精准确定核心议题9件;院落“即时协商”高效处置身边事12件,即议即办率达95%以上;社区平台高效办结事项10件,办结率亦达90%以上;镇级合力攻坚复杂项目2项,资源匹配实现100%,居民满意度、幸福感持续提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