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为您推送的第 4595 篇文章
引言
为纪念中国石油成立75周年、“八三”工程会战55周年,管道局以“弘扬‘八三’精神 激扬奋进力量”为主题,举办了企业文化故事讲述大赛。
为了让大赛中那些饱含赤诚与深情的石油管道故事走出赛场、走进更多人心中,我们特别遴选出一批优秀故事,通过管道局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媒体平台陆续与大家见面。让我们一起感受“八三”精神的力量,在新征程中书写管道局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本期为您推送的优秀故事
是由管道设计院朱慧卿讲述的
《回答》
![]()
“你问我,如何面对变化……”这是我们公司司歌《回答》中的一句歌词。去年,我第一次听到它时,就很被触动,不禁去思考,工作七年以来,面对种种变化与挑战,我的回答是什么?
用一碗“泪拌面”回答成长
![]()
2018年,我加入管道设计院女子测量队。正赶上我们队技术转型,开发“管道基础地理信息提取软件”的任务砸到我头上,“测绘专业搞IT?”心里打鼓,却没说“不行”。
师傅刘明带着我,为了解先进研发手段全国各地跑,100多个日夜,方案反复打磨,代码推倒重写是常态。就在软件试运行前夕,抽取模块突然“卡死”,如果问题不解决那这些天的努力就都白费!我长期累积的疲惫、焦虑一下子就涌了上来。
师傅没说话,递给我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这碗“泪拌面”下肚,抹把脸我们继续干!当软件成功上线的那一刻,我也领悟到了“能扛事”的分量。那碗面,藏着师傅的引领、团队的温度和企业滋养新人的力量。
![]()
随后我们这18名队员一次次突破“不可能”:搭地下储库数字孪生体、建“实景管道”平台,实现天空地协同识别灾害等等,新兴勘察、智能智慧,这些关键词,已然成为我们追梦的方向。
![]()
用孤岛的“多个首创”回答担当
几年后,我被派到某项目,和我的同事们一起踏上了一座悬水孤岛。第一次看到会飞的蟑螂,第一次在树林里迷了路,第一次被虫子“欺负”。但比起这些小挑战,更大的挑战在于项目本身的开创性。
岛上,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环境恶劣,依托条件极差,我们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项目经理徐大宝只能带着我们一遍又一遍实地勘察、反复分析。空中,无人机航摄精准捕捉;地面,物探钻探深入剖析;洞里,平硐勘探细致入微。
![]()
最后我们也创造了国内多项“首次”:国内孤岛建库首开先河,海水淡水联合水封设计首度应用,“空-地-洞”联合勘探方法首次实践。当建库提前6个月开工的那一刻,我们早已把一次次的挑战,淬炼成每一次的担当。
![]()
用暴雨中的“争分夺秒”回答使命
![]()
还记得一个寻常周末,手机突然响了:“小朱!河南特大暴雨!快来办公室集合!”河南的持续暴雨,让管道出现多处裸露悬空,公司立即派出15人抢险突击队,从廊坊、上海奔赴现场,对复杂水毁灾害点进行排险。
当天下午3点,我们在后方立即建立三维数字仿真模型,对水毁灾害进行模拟和推演,第二天一大早,6张高清挂图与精准三维模型就挂到了前方临时指挥部。短短三天,28处受灾点勘察完成,制定的应急方案逐一排除险情。
风雨过后,当我们与前方队员视频连线时,看着他们疲惫的身影,除了心疼,也涌起无尽自豪。这争分夺秒赶制的应急方案,就是我们守护“能源线”最响亮的回答!
![]()
回望这七年,我像一粒种子,落进企业的沃土,让理想发了芽,往下扎根向上使劲,在时光里开花,结出了新的果实。
今年我也有幸将这些故事带上公司蛇年春晚,我们与国家级勘察大师周亮臣一起对话,那一刻,也让我理解了回答的更深层次的内涵——薪火相传!
![]()
那现在“你问我,如何面对变化”,我想答案就藏在我“等风来不如追风去”的勇气中,刻在我们拧成一股绳、劲儿往一处使的瞬间里,印在管道人勇于实践探索的步履上,我们用一个又一个新的故事继续回答。
![]()
喜欢本篇文章,请在文末右下角“点赞” “在看”吧!
文图 | 管道设计院提供
编辑 | 韩钰
审校 | 苑晟祥
监制 | 刘涛
头条丨以实干决战决胜“下半场”
故事大赛|科研初心 “焊”卫荣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