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三号,北京天安门前,解放军海军方队拉出鹰击-15、鹰击-17、鹰击-19、鹰击-20这四款高超音速反舰导弹,齐刷刷亮相,瞬间就把外界的目光拉紧。
这些导弹不是随便摆摆样子,它们代表了中国海军从传统武器向高科技跃升的实打实努力,针对的就是海上那些高价值目标,尤其是航母编队。
鹰击-15这款导弹是鹰击-12的升级版,定位准高超音速级别。射程在500公里左右,能从舰载机或驱逐舰上发射,高空模式下直奔目标,低空掠海时贴着水面避开雷达。
它的速度能到4马赫,隐身设计让敌方防御系统难以及时锁定。海军用它来填补中近程打击的空白,尤其适合航母战斗群的外围火力扩展。
以前鹰击-12就已装备052D型驱逐舰,现在鹰击-15的出现,意味着中国海军的反舰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
鹰击-17走的是乘波体滑翔路线,技术源自东风-17导弹的舰载版。长度约8.8米,直径0.85米,射程1200到1500公里,战斗部重300公斤。发射后火箭助推进入临近空间,然后在30到50公里高度滑翔,横向机动能力强,能达100公里范围。
末端速度5到7马赫,全程在大气层边缘飞行,避开中段反导的探测窗。这款导弹专为打击航母设计,机动性让它像条活鱼,敌方拦截弹难猜轨迹。
阅兵上它一露面,就让人感受到那种技术积累的厚实。
再看鹰击-19,用超燃冲压发动机,全程大气层内巡航,速度5到7马赫。导弹长7米,直径才0.53米,便于塞进潜艇鱼雷管或驱逐舰垂发系统,射程800到1000公里,战斗部150公斤。中途还能变轨,精度高,适合近距离伏击。
体积小是它的优势,从核潜艇发射时隐蔽性强,对航母群的突然袭击效果明显。战斗部虽小,但打在要害上够狠。
鹰击-20是双锥体设计,类似舰载版东风-21D,射程1000到1500公里,战斗部500公斤。采用弹道路线,火箭助推后沿抛物线进入外层空间,末端再入时10马赫速度机动突防。
中段虽有暴露风险,但极致速度和毁灭力让它成为一击致命的选项。适配055型驱逐舰的9米深垂发,海军用它来确保对大型舰艇的毁伤效能。
这四款导弹不是孤立的,它们形成互补体系。鹰击-17负责首波压制,利用中段生存能力强压敌方预警;鹰击-19灵活补刀,尤其从潜艇发起;鹰击-20带大战斗部收尾;鹰击-15则在中近程填空。
协同起来,从高空、临近空间、低空多维度攻击,速度从4到10马赫,轨迹各异,能实现饱和打击,彻底过载敌方防空通道。中国海军的反舰导弹发展,从早期仿制到如今自主创新,已构建高速、隐身、高超三位一体的第五代体系。
这些导弹的亮相,直接对准美军航母编队。美军航母靠宙斯盾系统和标准导弹层层防御,外层用标准-3拦截中段弹道,内层密集阵近防炮对付低空威胁。但面对高超音速的多弹协同,反应时间短到几秒,火力分配跟不上。
美军智库分析显示,24枚这样的导弹就能击沉一个航母群,拦截率可能降到30%。
国防建设的内涵,不只是武器堆砌,更是体系融合。解放军强调信息化联合作战,这些导弹与雷达、卫星联动,形成闭环。
美军虽有强大航母群,但面对这种立体网,得考虑成本。
美军航母防不防得住,关键看技术赛跑谁快。
阅兵结束了,导弹的故事还在继续。
参考资料
小屏幕,大时代:阅兵观看方式变迁录 京报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