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5日讯在滨州市沾化区滨海镇的广袤滩涂上,数以万计的光伏板排列整齐,宛如一片“蓝色海洋”,与大海的粼粼波光交相辉映。也是在这片滩涂上,国内首个立体确权光伏用海项目——华能滨州新能源8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于2025年3月31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每年发电量可达12.86亿千瓦时,年节约标煤38.5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1.77万吨。一度度由阳光转化而来的“绿电”,源源不断地对外输出,为山东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澎湃动能。
华能滨州85万千瓦光伏项目采用“水上光伏发电+水下海产养殖”的循环经济模式,同时兼顾海水晒盐与提溴等,实现海域空间立体开发和综合利用。
通过“渔光互补”模式,减少了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了海洋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互动。光伏板的遮光效应为养殖品种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了养殖效益,同时降低了碳排放、减少了污染排放。
项目的实施有效提升了海域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一海多用”,各级政府可在每年养殖用海海域使用金征缴的基础上,增加1242万元构筑物用海海域使用金税收收入。用海企业也实现了双赢,底层养殖业主通过原有养殖南美白对虾和租金增加了年收入,上层光伏企业可通过发电实现年营业收入4.15亿元,年利税1.23亿元。正是通过海域立体设权这种模式,在不增加用海面积的前提下,大幅提高了单位海域的经济产出。
华能滨州85万千瓦光伏项目送出工程自项目升压站出线至220kV铁雄变电站,线路全长3.29千米,采用同塔双回设计,共有铁塔7基,其中跨河两基杆塔高163米,跨距1273米,是山东省内第一大跨距输电工程。
滨州市依海而生,拥有 1896 平方公里海域与 130 余万亩沿海滩涂,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 “得天独厚” 的优势。近年来,滨州市大力推动光伏、风电开发,新能源上下游产业加速集聚并初具规模。目前,滨州正依托滨州港,加快泊位、航道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配套服务功能,打造风电产品出海出口基地。同时重点建设多个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产业园,创造互促互拥、错位发展、配套联动的产业发展生态。金风科技风机总装、阳光电源光伏设备等一大批优质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落户园区,以龙头带动、集群发展、创新引领、智能高效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快速迸发。
闪电新闻记者 周元玲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