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鼠饮食饮水监测系统是用于定期测量单个实验动物的随意的饮食饮水摄入行为的系统。测量的时间是由用户定义的,通过定期的测量,研究者不需要再记录单个膳食的结构,或者与饮食饮水相关的行为。记录每个活动笼的饮水和饮食量,系统可中途添加食物,监测实验动物的饮水量(ml)、饮食量(克)、活动量(cm)站立、食槽剩余量、水瓶剩余量等数据。
一、核心功能
多参数同步监测
饮食与饮水量化:采用高精度重量传感器(±0.01g)和流量传感器(±0.01ml)实时记录食槽和水瓶剩余量,自动计算摄入量并校正中途补料误差。
行为学追踪:通过XY轴红外热感传感器(8×8矩阵)监测活动轨迹(cm)及站立次数(5mm红外对管检测),量化昼夜节律行为模式。
排泄物管理:部分系统配备低温排泄物托盘(0-25℃),防止尿液挥发影响数据准确性。
智能化数据管理
实时可视化:动态生成摄食量折线图、饮水消耗曲线及活动热力图,支持自定义时间粒度(小时/天/周)。
异常预警:当检测到持续12小时无摄食或饮水量骤降>40%时自动触发警报。
多通道扩展:支持1-512通道并行监测,适配大鼠/小鼠标准笼具(350×350×350mm)。
环境适应性设计
透明亚克力笼具配备防泼洒食槽(100g容量)和防漏饮水瓶(80ml容积),减少人为干扰。
可选配温湿度控制(22±2℃、50±10%RH)及程序化照明(0-1000 lux)。
二、操作要点
实验前准备
传感器校准:执行重量传感器零点校准,避免累积误差;红外模块需预热30分钟。
动物适应:单笼饲养48-72小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以减少应激影响。
数据采集规范
记录间隔:建议每小时采集1次,长期实验可延长至每天1次。
中途补料:手动或自动补充食物/水时,系统自动校正数据连续性。
质量控制与维护
环境控制:光照强度<50 lux,噪声<50dB,笼具清洁周期≤48小时。
硬件维护:冬季预热≥60分钟,定期检查传感器灵敏度(如饮水误差±0.1ml)。
三、应用场景
代谢病研究:肥胖模型动物日均进食量增幅(如↑30%)及活动量下降分析。
药效评估:肾毒性药导致饮水量骤降>40%的早期预警。
神经行为学:结合站立次数减少评估焦虑/抑郁样行为。
该系统通过非侵入式设计实现代谢与行为参数的自动化追踪,显著提升科研数据的标准化与可重复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