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鹏恐怕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因为一只再寻常不过的鸡,搅进一场声势不小的舆论漩涡里。
事情发生在一档美食竞技综艺的录制现场,他本是随口补了句点评,没成想不仅让奥运冠军全红婵的哥哥全进华遗憾出局,还意外点燃了两广网友的情绪。节目刚播完没几天,相关话题就像被按下了 “引爆键”,热搜上吵得不可开交,他自己也一夜之间成了众矢之的。
奥运冠军哥哥站上厨艺赛场,自带热度引关注
这场风波的起点,是一档名叫《炙热游戏・百厨大战》的综艺。作为一档汇集了上百位民间厨艺爱好者的竞技节目,它此前在众多综艺里并不算起眼,直到节目组官宣了一位特殊选手 —— 全进华。
单听 “全进华” 这个名字,不少人可能没什么印象,但提到他的妹妹,几乎无人不知 —— 正是从湛江小渔村一路逆袭,拿下奥运跳水冠军的全红婵。这位年少成名的天才少女,早已成了家乡的骄傲,而 “奥运冠军哥哥” 这个身份,也让全进华从普通选手中脱颖而出。
更特别的是,全进华本身还是一位 “乡村宴席厨师”,常年在当地操办各类宴席,手上的功夫带着地道的乡土烟火气。这样的身份组合,天然就自带话题:既有明星亲属的光环,又有 “草根厨师” 的接地气,节目组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着力将他打造成 “带着家乡味道闯全国” 的代表性人物。
节目开播后,全进华果然没让人失望,镜头频频对准他,不少冲着全红婵来的粉丝,也开始关注这位哥哥的厨艺表现。节目靠他赚足了流量,观众也有了新的讨论点,可谁都没料到,这份热闹背后,正悄悄酝酿着一场争议。
比赛进行到关键环节,全进华端出了自己的拿手菜 —— 广东人餐桌上的 “灵魂菜肴” 白切鸡。这道菜看着简单,实则暗藏门道,对鸡的品质、烹饪的火候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堪称广东饮食文化的 “活名片”。
为了做好这道菜,全进华下了不少功夫:他用的不是市面上常见的速成肉鸡,而是自家农场养足 180 天的本地土鸡。在广东吃货心里,这是常识:只有养够天数的土鸡,才能做出皮脆肉嫩、骨髓带鲜的正宗白切鸡,少一天都差点意思。
可当这道菜端到评审席,评委周晓燕尝了一口后,却轻描淡写地给出了一句评价:“不够嫩。”
就是这三个字,让全进华瞬间红了脸。他当场忍不住反驳:“您说的‘嫩鸡’,怕是那种只养了一两个月的速成鸡吧?在我们广东,这种鸡根本上不了台面,白送都没人要!”
这话一出口,现场气氛瞬间僵住。在场的人都清楚,白切鸡对广东人来说,不只是一道菜,更是从小吃到大的 “味觉信仰”,否定它的口感,几乎等同于否定当地几代人传承的饮食习惯。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站在主持台的岳云鹏,等着他来打破这个尴尬。
岳云鹏见状,赶紧出来打圆场:“可能就是南北口味不一样,大家对‘嫩’的理解不同。” 接着,他又替全进华解释:“广东做白切鸡,确实特别看重鸡龄,讲究的是土鸡的鲜香,这种门道,不是所有人都能一下子 get 到。”
这番话算是给双方都留了台阶,既没硬帮评委说话,也没让全进华下不来台,试图用 “口味差异” 把矛盾轻轻带过。可镜头外的网友却不买账 —— 在大家看来,全进华拿出的是家乡的特色美味,评委用 “嫩不嫩” 这种单一标准来否定,本身就是不专业的表现,更像是外行人不懂装懂。
节目播出后,评论区彻底 “炸了锅”。网友几乎一边倒地站在全进华这边,纷纷替他抱不平,还跑到节目组和评委周晓燕的社交账号下留言:“不懂广东菜就别乱点评!”“白切鸡是广东人的信仰,哪能这么随便否定?”“180 天的土鸡才正宗,评委怕是没吃过真正的白切鸡吧!”
即便节目组紧急开启了评论精选,想压住负面声音,可舆论的火苗早已越烧越旺,广东白切鸡到底嫩不嫩# #评委不懂装懂# 等话题接连冲上热搜。尤其是两广地区的网友,更是集体开启了 “护食模式”,在评论区里据理力争:
“在广东,白切鸡 180 天起步是基本操作,这是祖宗传下来的讲究!”
“北方可能喜欢嫩一点的鸡肉,但广东白切鸡吃的就是土鸡的紧实和鲜香,别用自己的标准套别人的文化!”
“别说外地了,就算在广东,除了湛江,想吃到这么地道的白切鸡都难!”
他们的态度很明确:白切鸡不是普通的菜,而是承载着广东文化的符号,不能被一句 “不够嫩” 轻易否定。这场关于鸡肉的争议,渐渐变成了一场 “文化保卫战”。
面对愈演愈烈的舆论,全进华没有选择跟评委硬刚,也没有在网上抱怨,反而用一种更聪明的方式回应了争议 —— 他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一条详细的 “正宗白切鸡制作教程”。
视频里,他从选鸡开始讲起:如何分辨土鸡和速成鸡,鸡买回来后怎么处理才能去腥味,焯水时要注意哪些火候,蘸料要怎么调才够地道…… 每一个步骤都讲得细致又接地气,还时不时穿插几句广东人做白切鸡的 “老规矩”。
这条视频一发布,瞬间圈粉无数。原本关注争议的网友,纷纷被他的厨艺和态度打动:“原来白切鸡有这么多门道,长见识了!”“哥哥好实在,不吵不闹,用教程说话!”“看完想去湛江吃正宗白切鸡了!”
全进华这波操作,不仅化解了自己的尴尬,还顺带把家乡的白切鸡文化推广了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到广东美食背后的讲究,堪称 “争议公关的教科书案例”。
回头看这场风波,其实本质上是 “隔行如隔山” 的问题。岳云鹏作为相声演员,擅长的是用幽默逗乐观众,可在美食评审这件事上,他确实缺乏足够的专业储备。他老家在河南,长期在北京生活,日常接触的口味偏北方,对广东白切鸡的讲究本就不了解。
节目里,他或许只是随口说了句 “可能口味有差异”,本意是想缓和气氛,可放在 “广东人护食” 的语境里,就很容易被解读成 “帮评委圆场”“不懂装懂”。网友的质疑也戳中了要害:“说相声的嘴厉害,不代表懂美食,凭什么去评判别人的手艺?”
说到底,这件事给所有明星提了个醒:赚钱、上节目无可厚非,但一定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认知。如果不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素养,就别轻易坐上评审席,否则不仅可能委屈了选手,还会让自己的口碑受损。岳云鹏这次算是吃了 “不专业” 的亏,也让更多人意识到:跨界可以,但不能 “越界”。
这场关于鸡的风波里,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点 —— 全氏兄妹的 “光环联动”。全红婵靠跳水让全世界知道了湛江,而全进华则借着一道白切鸡,让更多人关注到了湛江的饮食文化。
这对兄妹,一个在体育赛场为国争光,用实力书写传奇;一个在厨房坚守匠心,用手艺传递家乡味道。他们看似在不同领域,却都成了家乡的 “代言人”,而这种 “普通人靠努力发光” 的故事,远比单纯的明星光环更有感染力。
网友之所以关注这场争议,除了替全进华抱不平,或许也藏着对 “全氏兄妹” 的好感:大家喜欢全红婵的拼搏,也欣赏全进华的实在,这份对 “努力者” 的认可,让这场关于美食的争议,多了几分温暖的底色。
最后再看这场 “白切鸡风波”,其实也印证了那句老话:“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饮食本就没有绝对的 “标准”,北方喜欢鲜嫩,南方讲究鲜香,各有各的道理。真正重要的,不是争论 “谁对谁错”,而是学会尊重不同地域的文化和习惯 —— 毕竟,美食的本质是快乐,不是争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