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既是铁骨铮铮的战士,也是藏尽温柔的母亲”“山河记得你们,我们记得你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首都青少年拿起笔来,与抗战英雄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高中生笔下那位在母爱与信仰间抉择的赵一曼,到小学生眼中那五位英勇不屈的狼牙山壮士,历史在孩子们的真诚叙述中不再是冰冷的符号,红色血脉为新时代青少年砥砺前行提供了不竭动力。
巍巍狼牙山 铮铮英雄魂
敬爱的马宝玉班长:
您好!
当我指尖抚过语文书页上“狼牙山五壮士”六个字,仿佛触摸到了1941年秋日狼牙山的风——凛冽中带着硝烟与血性的灼热。您与战友们纵身一跃的背影,穿透八十四载光阴,撞进了我的胸膛。
当年,您带领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四位战友,以五人之躯筑成一道铁壁。子弹呼啸如蝗,你们砸下的石块却比雷霆更铿锵;深谷幽暗如狱,你们的怒吼却让日伪军肝胆俱裂。
八十四载光阴流转,如今狼牙山上漫山遍野的火红枫叶,仿佛一曲曲动人赞歌,仍吟诵着您和战士们那段痛击敌人、英勇战斗的不屈经历——扔手榴弹时宋学义总要抡圆胳膊,仿佛要把整个生命甩向敌阵;指挥战斗时您沉着冷静,让悬崖成了侵略者永远越不过的雄关;纵身一跃时你们像五颗流星撕裂长夜,坠落处却升起永恒的光辉,成为照亮一个民族觉醒的路标。
敬爱的马宝玉班长,请放心:少年的我们已懂得,教室里的书声琅琅,操场上的奔跑如风,都是对“悬崖一跃”最庄重的续写。您听——新时代的“狼牙山五壮士连”正将英雄连战旗高高举起,而我们的笔尖也必会蘸满星河,在时代的答卷上刻下:“山河犹在,国魂永昌!”
此致
敬礼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六年级(6)班 李博瀚
指导教师:张建昕
致敬您生命的坚守
尊敬的杨靖宇将军:
您好!
当抗战胜利80周年的礼炮声在神州大地上回响,当天安门广场的阅兵方阵以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时,站在您用生命守护的土地上,我想对您说几句心里话。
85年前的东北林海,狂风卷着雪粒,像锋利的刀子一样割过您的棉衣。我在想,1940年的濛江,您孤身与狡猾的日军英勇周旋50余天,胃里只有枯草、树皮和棉絮。那时当您望向南方,是否盼望过山河无恙?今天,我想告诉您,您盼望的那一天,早已成为了新时代的盛世——城市高楼林立,乡村间道路畅通,孩子们在教室里读书识字,老人们在公园里散步……这万家灯火、国泰民安,正是您和无数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
在南满山林里,您把零散的抗日队伍拧成一股绳,从工农反日义勇军到东北抗日联军,您带领着战士们打伏击、毁据点,让日军的“讨伐队”闻风丧胆。您常说:“革命就像一堆火,只要还有一个人,这堆火就不会灭。”80年过去了,这堆火真的没有灭——它变成了阅兵仪式上威武的坦克、翱翔的战机、整齐的步伐,化成了每个中国人心里“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信念。您看,现在的人民军队早已今非昔比,他们继承着你们的精神,守护着你们用生命捍卫的国土,再也不会让任何人欺负我们的国家了。
杨靖宇将军,80年的时光没有冲淡您的名字,我们这一代人,虽然没有经历过战火,但从课本里、从纪念馆的展品中、从长辈与老师们的讲授里,我们读懂了你们的忠诚与坚守。现在,我们接过您手中的“接力棒”,为了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让和平更加长久而不懈努力。
今天,阅兵时的号角还在我耳边回响,那是对您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宣告。请您放心,我们永远珍惜你们用鲜血、用生命换来的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会继承和发扬你们的优良品德,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此致
敬礼
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初一(2)班 赵瑀霄
指导教师:王莉
历史在那一刻被赋予了温度
亲爱的赵一曼女士:
您好!
记得第一次读到您的文字,是在小学语文课上。老师用略带沙哑的声音,读着您诀别的家书:“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那时的我,尚且懵懂。我不懂母亲为什么会抛下自己的孩子去“坚决地作斗争”,更不懂舐犊之爱分离的背后,是多么刻骨铭心的痛楚。我只觉得,“母亲”这个词沉甸甸的,又藏着难以言说的坚定。您那张模糊的黑白照片,也如一颗种子,悄然落进了我心里。
再次与您相遇,是初中的历史课上。我渐渐读懂您字句如刀却未能言说的挣扎与思念,您泣血成文背后的温热与决绝。黑白照片上,您清秀而坚毅的面容,与那段惨烈悲壮的文字交织在一起——您如何从一名书香门第的才女,成长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学员,再到一名骁勇善战的抗日英雄;如何告别幼子,奔赴东北林海雪原,与敌军周旋;如何重伤被俘,经受惨绝人寰的酷刑,直至英勇就义,年仅31岁。那一刻,童年时的那颗种子,骤然破土而出。我抚摸着那页斑驳的信纸,仿佛跳出了历史的框架,真切地触摸到了一位母亲的体温,看到您提笔时伤痕累累的双手,听到您写下“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时那一声哽咽……我不禁潸然泪下,崇敬于您对信仰的坚贞,更震撼于您超越血肉之躯的爱与温暖。
如今,我已是一名高中生,想要提笔为您写下这封信。我试图用华丽的辞藻歌颂您的崇高,却总觉得那不足以贴近真实的您。我试图去想象,在那片冰天雪地里,您是靠着怎样的信念抵御严寒与恐惧;在那暗无天日的审讯室里,您是靠着怎样的力量去守护着组织的秘密与民族的尊严。
是您让我明白,坚韧,并非铁石般的冷硬,而是一种深植于土壤中温热的生命力量。您既是铁骨铮铮的战士,也是藏尽温柔的母亲,这两种身份交织在一起,才更显深刻与动人。您深爱自己的孩子,因而也更懂得如何爱这个国家、这个土地上的每一个生命。
此致
敬礼
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高三(17)班 李好
指导教师:杨剑锋
这抹红色叫“传承”
敬爱的英雄们:
此刻,我正站在洒满阳光的操场上,胸前的红领巾被风吹得轻轻扬起。老师说,这抹鲜红里藏着你们的故事——80年前的硝烟里,你们用年轻的肩膀扛起了整个民族的希望。
课本里的黑白照片总让我忍不住想象:那个在战壕里写家书的哥哥,会不会也像我的同桌一样爱笑?那个举着炸药包冲锋的叔叔,出发前有没有偷偷藏起给妈妈的牵挂?你们把最珍贵的青春,种在了焦土上,才让我们不用躲在防空洞里上课,不用害怕炮火撕裂夜空。每当我抚摸胸前的红领巾,就会想起你们用鲜血染红的信仰。老师说,这抹红色叫“传承”——是你们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在我的心田,让我懂得:和平不是理所当然,而是你们用勇气与担当守护的礼物。
老师教我们叠纸船时,我把想对你们说的话都写在了船帆上。纸船顺着小河漂向远方,就像你们当年跨过的江河湖海。我们会记住课堂上的历史故事,记住纪念碑前的队礼,记住你们说过“我们把黑暗挡在身后,是为了让他们看见光明”。
清风拂面,像是你们在轻轻应答。这封信或许永远寄不出,但山河记得你们,我们记得你们。这份记得,会化作不息的灯火,照亮前路,代代相传。
此致
敬礼
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小学五年级(5)班 谭雪晴
指导教师:王秋燕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策划:智雨荷
编辑:姜思瑶
校对:苏珊
审核:张秋颖
终审:冉阳 郝彬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