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最早知道狼牙山五壮士,是小学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1941 年秋有场战斗,5 位英雄为掩护大部队和数万群众转移,子弹都打光了,接着一同跳下悬崖。其中,班长马宝玉,还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牺牲,副班长葛振林和宋学义被半山腰伸出的树枝挂住,幸运生还。
葛振林和宋学义死里逃生后,生活变成啥样了呢?
1942 年,葛振林被送去抗大二分校学习。在那儿,他开启了别样的战斗生活。这里不只有血与火的磨炼,还能学到文化知识,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在这革命大熔炉里,葛振林变得愈发成熟。
抗战胜利后,葛振林先后担任连长、团后勤处副主任等职务,还跟着部队参与了解放张家口、太原等战役。朝鲜战争打响,葛振林本想奔赴战场,然而接到了新任务,要带领部队去参加荆江水利工程建设。
1952年春,葛振林带着500 多官兵,一头扎进荆江工地。那段日子,他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白天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晚上就睡在茅草棚。就这样干了3个月,部队提前半个月完成建设任务。这年第7期《人民画报》拿出两个版面,刊登葛振林劳动的照片,大家由此看到这位昔日英雄又立新功的模样。
战争时期,葛振林身负多处伤,被评定为二等甲级残疾。上了年纪后,气候一变,他受伤的地方就疼。1966年8月,组织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批准他免去职务去休养。1981年7月,葛振林正式离休,享受正师级待遇。
葛振林是英雄模范,可他从不主动显摆自己。有一回,上小学的儿子葛拥宪发现,课文《狼牙山五壮士》里有个“葛振林”,跟父亲名字一样。他就问父亲咋回事,葛振林笑着回答:“同名同姓的人多得很!”
第二天上课,老师直接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同学们,英雄葛振林就在咱们衡阳,他儿子就在咱班。”大家一听,目光齐刷刷看向葛拥宪,紧接着,教室里掌声响成一片。
葛拥宪回去后,埋怨父亲骗了自己。葛振林却面带笑容回应:“那些事儿都过去好久了,早过时啦!”
单位规定,离休后的葛振林每月能免费使用180公里车程。可他生病的时候,想着单位用车紧张,就让保姆用轮椅推着去卫生所。他家离卫生所有2里路,途中还有个坡。上坡时,葛振林担心保姆太累,就双手使劲帮忙转动轮椅。保姆深受触动,说:“看到葛老这样,我真想哭。”
有一回,葛振林的孙子突然发起烧来。老伴着急,催他赶紧给单位打电话,让单位派辆车,送孙子去医院。葛振林想了好一会儿,最后跟老伴讲:“车是公家的,咱可不能随便占公家便宜。你让他们坐公交去医院吧。”
老伴儿有点火了,说道:“平常咱也没指望你派车,可今儿孙子都这状况了,你居然还不管?你要是不打电话叫车,那我打!”
可葛振林执意按住电话,不让老伴打。老伴没辙,只好让儿媳背着孙子去挤公交车,往医院赶。
葛振林有四个儿子,孩子们分配工作的时候,葛振林都没给他们特殊关照。前面说的葛拥宪是老三,他和葛振林相处时间最久,也最受父亲宠爱。1977 年,知青葛拥宪回城,等着分配工作时,跟父亲讲:“爸,你跟相关领导说一声,帮我找个好单位。”
葛振林态度坚决,一口回绝:“我是党员,绝不可能为了个人的事儿去求情。”
葛拥宪最后被分到衡阳市建湘柴油机厂当磨工。这份工作单调又枯燥,他心里很不满,慢慢就厌倦了。1984 年,葛拥宪啥手续都没办,就从建湘柴油机厂走了。之后,他常跟些不务正业的人在广州和衡阳两地跑,结果染上了毒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