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点,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和街道石莲路的树影间光影斑驳,一块蓝色的“潮汐摊区”指示牌在晨光中格外醒目。冉孃孃正麻利地将沾着泥土的青菜码进竹筐,清脆的竹篾碰撞声里,混着远处的鸟鸣与渐起的叫卖声,新一天的烟火气就此升腾。
一大早,附近的菜农就到潮汐摊区开始摆摊。简训 摄
“如今城管将我们安置在这片固定区域,不再驱赶我们,这实在是太好了。遇到顾客采购量大时,他们还会主动上前帮忙分拣和打包,感觉很贴心。”菜农冉珍英的话语里满是满足。曾几何时,占道经营的菜农与城管之间的“猫鼠游戏”是街头常见的风景——菜农为了生计占道摆摊,城管为了市容不得不驱赶,矛盾由此而生。而如今,“潮汐摊区”的出现让这一切有了转机,从“占道愁”到“有处去”,简单的六个字背后,是城市管理理念的悄然转变。
漫步在规范整齐的摊区里,竹筐、篮篓有序排列,新鲜的瓜果蔬菜琳琅满目。菜农冉菊芬一边给蔬菜洒水保鲜,一边念叨着:“乡下种的,老百姓种点菜有了地方卖。”话语虽朴实,却道出了无数菜农的心声。
附近市民挑选新鲜蔬菜。简训 摄
据了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管中心在乌杨大道、香林路、凤鸣东路、石莲路等区域合理设置了5个“潮汐摊位”区,并在滨河东路设立1个果蔬临时摊区,共计提供189个摊位。这不仅为周边菜农、果农找到了“归属感”,也保障了市民的“菜篮子”。各摊位均配有引导标识和管理要求告示牌,实行“错峰开市、定时休市”,即早市为6:00至9:00,晚市为16:00至21:00。
傍晚的学府大桥摊区,夕阳的余晖洒在摊区的每一个角落。菜农们将竹篓稳稳放在划定区域内,小心翼翼地铺开自家菜园新鲜采摘的蔬菜。“这都是我自己种的,早上我就在十字街或者农贸市场去卖,下午就到这里来卖。”菜农邱时江的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向过往市民介绍着自己的菜品。
“这些农民种的菜,吃起来很放心。”市民刘女士一边挑选着蔬菜,一边笑着说道。旁边的段女士也连连点头:“我们长期来买,这些菜又便宜又好吃又实惠。”摊主与顾客之间的默契与信任,在这一方小小的摊区里悄然滋长。
在摊区巡逻的城管执法队员成了这里独特的风景线。他们不再是以往严肃执法的形象,而是俯下身帮着超出区域的卖菜大爷大妈们把摊位移到规定区域内,还时不时询问几句摆摊的情况,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热闹的潮汐摊区市场。简训 摄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三角塔中队中队长刘秀琴道出了设立潮汐摊区的初衷:“一是方便周边农户销售自种蔬菜,二是便于附近居民就近买菜,节省通勤时间,三是能有效维护市容秩序,避免因乱摆乱放造成交通堵塞。”
通过定人定岗值守和定时定点经营,潮汐摊区不仅成为了村民增收的“小集市”,也成为了早出晚归人的“便民站”。“非常好!”“我们这是自己种的农副产品呢!”“多了一份收入,我们老百姓都很开心!”摊主们的话语里充满了对这份安稳的珍视。
定时收摊的约定,是摊主与城市之间无声的默契。在这潮起潮落的摊区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城市管理的进步,更是民生为大的温暖。当城管与摊贩从“你赶我躲”变为“互助互谅”,当烟火气与城市秩序和谐共存,这座城市便在人情味中愈发宜居。
上游新闻 吴思倩 通讯员 彭璐 简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