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性纯真,有时会毫无保留地对陌生人展露热情和信任。作为父母,我们在欣慰于孩子大方的同时,也会隐隐担心他们的安全。如何既保护孩子的友善天性,又帮助他们建立适当的界限意识呢?其实,我们可以通过日常游戏和温和引导,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会“保持安全距离”。
![]()
我们可以把“身体界限”这个概念,转化为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比如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一个看不见的‘安全泡泡’,只有自己信任和熟悉的人才能靠近。”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伸出手臂转个圈,感受这个“泡泡”的大小。这样的方式既有趣,又能让孩子形象地理解个人空间的概念。
平时在家,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练习。比如模拟在公园遇到陌生人的场景,由家长扮演不同角色的陌生人,教孩子练习如何微笑点头打招呼,而不是立刻靠近或跟别人走。重点告诉孩子:“如果对方是好人,他一定会理解小朋友保护自己是正确的。”
![]()
我们也要教孩子识别哪些人是“安全的大人”,比如穿着制服的警察、商场里佩戴名牌的工作人员、带着孩子的家长等。同时明确告知孩子,无论对方看起来多友善,都不能在没有爸爸妈妈同意的情况下跟随别人离开,或者接受礼物、零食。
当孩子在生活中做出正确反应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刚才你跟叔叔问好但没有靠得太近,这样做很棒!”积极的强化会比批评更有效。
保护孩子的天真与建立安全意识并不矛盾。用耐心和爱慢慢引导,孩子就能逐渐学会既保持善良本性,又能保护自己的安全。这份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日复一日的温和提醒和信任鼓励,最终它会成为孩子自然的行为习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