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契约隐喻:亲密关系的虚拟数字契约研究——基于抖音用户“续火花”行为的考察

0
分享至


本刊官方网站:

http://cjjc.ruc.edu.cn/

摘要

抖音火花为亲密关系缔造了虚拟数字契约,塑造了新型社交行为与社交文化。本研究采用观察法与深度访谈法分析火花在亲密关系中的象征意义、基于火花的亲密关系发展过程以及火花对亲密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火花作为虚拟中介物影响和调节用户行为;续火花的过程呈现出动态发展的特点——本研究在社会渗透理论和阶梯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契约隐喻”,将续火过程分为“契约签订”“契约遵守”“契约强化”“契约协商”“契约内化”以及“断契”六个阶段;火花对亲密关系产生了强化、降级或弥合的影响。本文引发了对火花这一虚拟中介物的思考,深入认识虚拟中介物对亲密关系的影响机制,以利于探寻亲密关系的缔造和良性发展路径。

作者简介

景义新,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教授。

孙佳雪,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基础研究重点培育专项《移动智媒时代传播结构变革与新型主流媒体建构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CZX2024018)的阶段性成果。


问题缘起

在维系亲密关系的策略中,持续的沟通与互动在情感联结方面至关重要,一些日常行为虽看似普通,但在维持关系的质量和稳定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Dainton & Aylor,2002)。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用社交媒体进行日常交流与互动成为维系亲密关系的重要方式(Quinn,2016),社交媒体凭借超越时间性与空间性的技术优势,为用户提供了随时随地保持联系的可能性(Baym,2015:2-38),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持续性联系与积极互动不仅利于增强关系亲密度(Ledbetter et al.,2011),还被视为判断感情浓度和关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李华伟,徐开彬,2022)。尽管日常联系与互动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两者的亲密程度,但似乎没有人被明确规定每天必须保持联系。然而,抖音推出的续火花功能却构建出了每日联系的潜在数字契约,所谓“续火花”,就是通过持续聊天互动,来点亮与累积好友之间火花标识的行为,好友在抖音平台连续互发消息三天后,会获得燃烧状态的火花标识,并且火花的数量会随着连续互动的天数不断积累,但如果停止一天互动,火花便会消失,因此双方需要每日互动以保证火花常燃不灭。

抖音官方对火花功能的描述为“双向奔赴的感情见证”,鼓励用户主动维系并响应对方互动,引导用户达成一种“情感互惠”——双方彼此付出、维系情感。同时,抖音用户协议规定其在使用单项服务时需接受特定规则和约束,而平台通过技术手段设立了火花点亮与消失的规则,为互动关系赋予了契约属性,火花的点亮就如同契约的签订,契约的遵守则需要双方履行“每日互动”的责任与义务。值得一提的是,火花功能并非抖音独有,早期QQ就通过类似机制促进社交互动,随着社交平台的发展,抖音结合了其作为短视频平台的特点,依靠算法推送与高互动性,再次激发了年轻群体间的续火行为。与其他平台类似功能相比,抖音火花在用户基数大、短视频平台特性和高互动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火花机制与视频内容深度绑定,用户可通过转发短视频进行互动续火,同时抖音推送更符合用户兴趣的内容,进一步激发用户之间的互动。在数字社交场景下,抖音的续火机制通过技术手段强化关系的维持与发展,突出了技术驱动的亲密关系维系模式。因此本研究选择抖音作为“续火花”最主要的观察平台,并聚焦抖音火花这一虚拟中介物,探讨其在亲密关系中发挥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问题:抖音火花作为虚拟中介物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基于抖音火花的关系实践行为呈现出怎样的过程?抖音火花对亲密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

文献综述

(一)媒介化亲密关系研究

亲密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类型,通常牵涉到情感、感受、体验等更有具身性乃至肉身性的基础维度,并展现出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之间的清晰边界(姜宇辉,2022)。哈罗德·凯利(Harold H. Kelley)等人将亲密关系定义为一种相互依存的动态过程,强调两个人之间的行为、情感和思想通过强烈、频繁且多样化的因果关联而相互影响(Clark & Reis,1988),哈里·赖斯(Harry Theodore Reis)进一步补充,亲密关系并非简单的互动集合,而是伴随时间积累形成的“消化产物”,其中包括信任的建立、情感的表达以及相互依赖的形成,并受过去经验的重构与未来期待的影响,具有持续演化的特征(Reis,2018:367-389)。在这一动态互动过程中,亲密关系会受到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尤其随着数字技术和媒介逻辑的全面渗透,亲密关系的构建和维护经历了深刻变革(董晨宇,段采薏,2018),具备交互性与用户生成内容特质的社会化媒体的普及,为亲密关系的开启、维系以及呈现赋予了新的可能性(Kwok & Wescott,2020),亲密关系日益受到媒介形式的影响,关系发展中清晰可见媒介逻辑的影响与效力(蒋俏蕾,凌绮,2023),如社交媒体上亲密关系的公开与亲密互动的展示增强了情感表达的可见性,从而影响关系满意度(Papp,Danielewicz & Cayemberg,2012),点赞被解读为支持和认可(Scissors,Burke & Wengrovitz,2016),共享密码被视为关系承诺的体现(Van Ouytsel et al.,2016)。与此同时,媒介也可能会成为亲密关系双方产生矛盾或加剧冲突的触发点(Bouffard,Giglio & Zheng,2022)。然而,相关媒介化亲密关系研究多聚焦于特定关系类型,如亲情、友情或爱情(陈拓,吴向然,2023;孙萍,李宜桐,于小童,2023;陶振超,2015)。但在数字社交情境下,友情、爱情或其他形式的亲密关系往往交织在同一互动场域中,如抖音续火花作为一种基于媒介技术的互动形式,不仅仅适用于广泛的朋友关系,还成为伴侣之间的亲密互动行为。因此,本研究尝试跳脱单一关系类别的局限,从更为广义的亲密关系视角出发,将亲密关系视为一种基于情感投入的动态交互过程,来分析当下媒介技术对亲密关系的塑造与影响。

(二)关系发展阶段理论研究

在探讨亲密关系的发展过程时,依旧离不开一个本质问题: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如何产生、发展与维系的?而解释关系发展过程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关系发展阶段理论(尤其是社会渗透理论)。布雷斯韦特(Dawn O. Braithwaite)和施罗德(Paul Schrodt)将社会渗透理论(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和阶梯模型(the staircase model)统称为描述关系发展的阶段理论(stage theories),其试图描述人们如何启动、升级和解散关系,以及解释人际交往随着关系的发展是如何以及为何发生演变的。阶段理论表示随着人际关系的发展,交际从肤浅的、非个人化的向亲密的、个人化的转变,同时也关注到了关系的恶化过程。此外,阶段理论都使用了类似的组织隐喻,阿特曼(Irwin Altman)和泰勒(Dalmas Taylor)用洋葱隐喻将自我披露分为了表层、外围、中间层和中心层四个层次,随着信息的披露,洋葱的各层被剥离,标志着关系的发展。克纳普(Mark L. Knapp)和万杰利斯蒂(Anita L. Vangelisti)通过阶梯隐喻描述关系发展的五个阶段(引发、实验、强化、整合、结合)以及关系解体的五个阶段(区分、限制、停滞、回避、终止)(Braithwaite & Schrodt,2022:535-544)。然而,阶段理论有一个明显的局限性,那便是关系发展阶段的线性性质,实质上,自我并不是人们设想的一个多层静态的实体,而是一组不断变化的、动态的、灵活的结构集合,由此关系的发展过程也应是动态的。Fox等人指出,由于个人社交主页上信息的广度和偶尔的深度,在没有与他人实际互动的情况下,就有可能了解到很多关于另一个人的信息,从而违反了传统关系发展阶段理论的规范(Fox,Warber & Makstaller,2013)。基于此,李华伟和徐开彬(2022)构建出了非线性的关系发展阶段优化模型,来探究亲密关系双方在不同发展阶段如何借助社交媒介进行互动与交往。在他们的模型中,关系进程可以分为多个层级:第一层级包含“启动—试验—强化—整合—结合”,遵循关系正常发展的阶段;第二层级的“消亡点”P点随时发生并终止第一层级,强调关系在任一阶段都可能发生中断或终止;第三层级强调关系解除后仍然存在重新建立联系的可能性,形成“消亡—再连接”阶段。此模型丰富了对亲密关系发展过程的理解,强调了关系发展的动态性。

虽然上述研究强调了自我的主体性以及关系发展的动态性,弥补了传统关系发展阶段理论线性路径的局限性,然而,关系发展阶段理论研究主要关注个体主导的自发性互动,而未能充分关注数字媒介如何通过规则设定与技术干预影响亲密关系的发展过程。鉴于数字技术在亲密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有必要进一步拓展关系发展阶段理论在数字社交场域中的解释力。

(三)相关契约理论

在讨论技术规制下的亲密关系的维系与发展时,“契约”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类比,与传统的线上互动不同,续火实践制造了一种技术驱动的契约。这一契约不仅存在于用户与平台之间——用户通过遵守平台规则来维持互动,也在用户之间产生了一种隐形的约束——双方通过每日互动来保持联系。可以说,通过技术和规则对行为的规范化引导,用户之间建立起了一种隐形的契约。霍布斯(Thomas Hobbes)(1651/2009:337-373)认为,个体为了实现稳定的社会关系,自愿遵从某种外在的规制。在火花互动中,用户间形成了一种隐形的互惠模式,双方不断地以时间和互动来换取关系的持续性。同时,平台的规则设定赋予了契约强制性,用户需要遵循规则才能维持火花状态,形成了类似社会契约中的行为规训。此外,契约破坏后可能会带来不安全感,若用户无法按时续火,火花清零可能被解读为对关系不重视或情感投入的减少。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62/2014:3-40)的社会契约理论进一步强调,个体的自由和权利在契约关系中受到规制是为了维护群体的共同利益。在火花互动中,用户遵守每日互动规则,维护了双方共同创造的关系资产——积累的火花。平台通过规则设计,使火花成为集体利益的一部分,从而规范用户间的互动行为,增强责任感和情感依赖。同时,用户在参与续火花时,就默认接受了平台设定的互动频率和惩罚机制,而续火花则是在这一框架下形成的契约实践。当然,火花机制不仅涉及显性的技术规制,也触及用户之间的心理契约。心理契约理论认为,个体在互动中会形成行为和情感上的期望,一旦这种期望被打破,可能导致失望或关系破裂(Rousseau,1995:34-54)。个体随着关系的深入会对对方产生更高的情感期望(Schalk & Robert,2007)。在火花互动中,续火不仅是规则要求,更承载着情感承诺。随着天数的积累,双方在情感上逐渐加深对彼此的依赖,使得续火花成为维系情感连接的象征。

综上,关系发展阶段理论为理解亲密关系的发展过程提供了重要理论框架,但其传统阐释主要基于自主的人际互动模式,尚未充分关注数字媒介如何通过规则设定与技术干预影响关系的发展轨迹,与此同时,相关契约理论提供了理解这种关系规约性的重要视角。鉴于此,本研究在关系发展阶段优化模型(李华伟,徐开彬,2022)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扩展,主要体现在将关系的契约属性引入亲密关系的发展路径中,并提出“契约隐喻”来揭示数字媒介技术如何通过规则设定和功能设计影响亲密关系的互动逻辑、发展路径及其情感状态。


如图1所示,第一层级为正常发展路径中的“契约化”过程,在火花机制下,亲密双方不仅经历传统的“引发—试验—强化—整合—结合”五个阶段,还要遵循每日联系的规则,这些规则类似于一种数字契约。本研究将关系发展过程与“契约签订—契约遵守—契约强化—契约协商—契约内化”相对应,表明火花机制通过技术手段使得亲密关系变得更加规范和正式化。第二层级为“消亡点”P点的动态影响。抖音火花机制下的关系中断更加显而易见,如果双方某一天未能联系,火花便会消失,这与关系发展阶段优化模型中的关系退行和中断非常吻合。但在伴有火花功能的数字社交场景下,这种中断带有一定的技术规定性,与传统社会渗透理论中的关系自发性中断有所不同。第三层级为再连接与火花重燃导致的断契阶段,强调火花消失后双方重新续火的过程,这种行为体现了数字契约在亲密关系中反复建立、消亡和重连的特性。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本文采用观察法与深度访谈法结合的方式收集资料。如今用户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想法已成为常态,自抖音火花的热度持续上升后,笔者在网络中观察到一些用户在社交平台上不断分享自己的续火日常并发表感想;同时,在现实中也观察到一些朋友沉浸于在抖音上与朋友或伴侣续火花。基于此,笔者深入社交媒体进行观察并与之互动。但由于个体一般与其亲密关系进行续火花行为,笔者无法作为研究对象的亲密关系直接参与到互动个体的火花实践中,导致无法直接观察其他文化成员的行为,只能通过参与社会互动来体会研究对象的感受,而线上的互动和短暂的对话并不能使本研究完整描绘出抖音火花对于用户的意义,所以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的方式来弥补无法完全参与所造成的不足。

笔者在抖音、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搜索“续火花”“抖音火花”等关键词集中的用户,根据用户的发布内容将用户分为不同类型,并从中选取若干典型的抖音火花用户作为研究对象,向其发送私信邀请其接受访谈。通过这种方式,笔者完成了对17位被访者的访谈,其中小红书用户10人,抖音用户4人,微博用户3人,均为线上完成。除此之外,笔者还向身边参与抖音续火花的现实好友发送访谈邀请,由此对7位被访者完成了线下访谈。访谈问题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被访者的基本信息和与续火对象的关系概况,涉及续火对象的选择;其次是被访者的续火实践,问题主要针对双方对于火花的态度以及续火的方式;最后,访谈聚焦抖音火花对被访者的关系影响,即火花对亲密关系的影响和作用。特别说明,本研究的访谈对象主要集中于18岁至26岁的年轻群体,相比于其他年龄段,这一群体习惯于利用各种社交平台来管理人际关系以及维系亲密关系,也更愿意参与续火花这一社交实践。此外,访谈对象中女性比例较高,这一比例不均衡反映了续火花的性别化特征。相关研究表明女性用户更倾向于参与并持续火花实践,并在实践中占据主导地位,而男性用户往往被塑造为续火实践中的他者(白昊石,黄顺铭,刘祖瑞,2023)。据此,本研究并未特别增加男性用户的样本。


媒介象征:火花作为一种虚拟中介物

在深度媒介化时代,媒介与中介物成为了影响人际交往与关系的重要力量,人们利用媒介实现社交目标,而社交平台则不断开发技术以支持和强化人际关系。白昊石等人(2023)对火花作为虚拟中介物如何塑造了电子亲密关系进行了功能性探索,指出火花通过将线上虚拟的“火-人”机制嫁接到“人-人”现实关系中,形成“人-火-人”的新型关系网络,并由此催生出一系列独特的电子亲密关系实践。虽然其研究未明确界定“虚拟中介物”的具体内涵,但引发了关于火花作为“物”的属性及其中介作用的进一步思考。

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2005:63-87)强调,物质性并非“物”唯一的属性,数字化的虚拟对象同样可以通过技术规则和符号与用户互动,进而对人类行为产生深远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抖音火花作为虚拟中介物,尽管缺乏物理实体,却展现了类似于物理“物”的属性,尤其在社交互动中具备重要的象征意义。从“物”的扩展定义来看,抖音火花具备明显的可感知性。尽管它仅存在于虚拟空间中,但通过平台界面上的火苗图标等视觉符号,用户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存在。火花虽然无法像物理物品那样被触摸,但其通过视觉化设计带来的存在感,使用户对其产生了类似于实体物质的感知体验。这种感知不仅是视觉上的,还涉及情感和心理层面的反应,用户通过火花的持续存在或熄灭感受到社交关系的紧张或放松。在这一过程中,火花不仅是虚拟的图标,还是双方关系动态发展的象征,类似于现实中的纪念品或礼物,承担了关系中的情感承诺和互动仪式。

此外,拉图尔还强调技术不仅是单纯的物质对象,还通过设计和规则主动影响用户行为(Latour,1994)。火花要求用户通过定期续火来维持其存在,用户的行为和互动模式都必须遵循平台设定的规则。通过规定续火的时间和方式,火花对用户的互动节奏进行了约束,正如某些物理物品通过其功能性对用户行为进行规制,如闹钟通过时间提醒影响人们的作息,抖音火花通过时间限制和行为要求来规范用户的互动方式。然而,这种塑造并非单向的,抖音火花通过续火规则约束用户行为,同时用户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实践赋予其象征意义,体现了技术规训与用户能动性之间的动态平衡。在数字技术和媒介环境的深度交织中,媒介物中介了人与物、物与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与沟通交往(杜丹,2020),媒介和技术的设计规则不仅影响用户的行为模式,还通过与用户的协同作用,共同建构了社交互动的动态过程。

契约隐喻:基于火花的动态关系过程

每日续火规则通过技术引导与约束为亲密关系赋予了一层契约属性。双方必须以一致的互动节奏维系火花,未完成任务则导致火花消失。技术设计使互动从“自由选择”转变为一种“行为责任”,并在亲密关系中引入了强制性的互动规范。无论用户将其视为亲密关系的维系手段还是轻松的社交游戏,火花规则都深刻塑造了行为模式,使亲密互动呈现出契约化的特征。

(一)引发:强连接下的契约签订

格拉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在研究社会互动中的各种关系模式时,曾经提出了弱联系和强联系的理论观点。他认为,当双方频繁地交流并进行高度的情感参与后形成亲密关系,往往意味着建立了强关系,反之,交流的次数较少且情感投入低的关系被视为弱关系(张钧涵,2019)。在抖音平台上,个体可以通过观演、点赞、评论、私聊等方式与他人建立众多弱联系,因此,抖音被视为弱连接的社交媒体,也正因为如此,未能及时构建强连接下的密友社交链成为了抖音平台的不足之处。然而,续火花机制的出现似乎弥补了上述不足,抖音不仅基于通讯录和共同好友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强关系平台,还通过短视频一键分享的方式,减弱了每日联系的难度,不少受访者表示“刷着抖音就把火花给续了”。续火花使得密友的亲密程度被精确量化到能显示天数的火苗,其背后是对用户心理的巧妙触动,“火花要么别有,有了就别断”这种心理使得用户在无形中签订了潜在数字契约。

可见,抖音火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用户的社交互动可能性,如果说抖音允许我们超越面对面的范围与更广泛的圈子建立联系,那么抖音火花则会让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走得更近,其主要动机是维系关系而非创建关系。大多数用户的续火花对象都是自己社交圈中已有的好朋友或是伴侣,对于S1(2024年3月26日)来说,“火花是亲密关系的见证,是和男朋友之间特有的仪式感。”S5(2024年4月18日)也认为,“续火花就是好朋友和恋人之间的情趣,因为是和他们一起才会喜欢续火花这件事,感觉每天续火花很开心,不会和一个陌生人或者不熟的人每天发消息续火花,根本没有什么必要。”

(二)试验:复媒体下的契约遵守

尽管抖音的续火花功能吸引了大量用户参与,但部分用户依旧会选择发微信消息或打语音电话的方式来提醒对方去抖音上续火花来遵守他们的火花契约。其中被访者S10(2024年5月7日)分享了这样一则经历:“有次男朋友一天都没回我抖音消息,我又发微信又打电话又打视频,最后通过他同事联系到他了,他着急地往回赶拿手机续火花,他同事还调侃时间来得及,最后6分钟成功续上火花。”被访者S4(2024年4月16日)也表示如果对方不回复抖音消息的话会立马切换到微信上“疯狂发消息打call”,这一举措常常奏效。当被问到收到抖音消息和微信消息有何不同时,被访者S4(2024年4月16日)表示“如果收到微信消息,我就会觉得谁有事找我,我就会马上看消息,抖音消息无非就是谁分享视频给我了,要么就是有好友发布视频了,基本没啥事,有空可能就瞅瞅,没空就不看。”还有被访者S12(2024年5月16日)表示“根本就没开抖音消息通知”。

由此可见,抖音用户并不仅仅简单利用抖音这一媒体,而是将社交媒体联合起来履行每日续火花的义务,同时,用户对不同的社交媒体的定位也有所不同,微信通常被用于快速有效地传达和接收续火花的提醒,而抖音通常被用于发送信息内容来完成续火花任务。这一现象表明,用户在使用不同社交平台时会依据其功能特点和情景需求进行选择,这正符合当下的“复媒体”环境,即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构成了一个整体的媒介环境,用户能够在这个环境中灵活切换平台,以管理情感和人际互动(Madianou & Miller,2013)。在火花机制的情境下,用户不仅通过抖音续火花,还常常依赖微信等其他平台进行提醒和协调,以确保续火成功。这种在多个平台之间进行常规轮转的“平台摇摆”(platform swinging)行为进一步揭示了用户在多平台使用中的灵活性(Tandoc,Lou & Min,2019)。用户在微信与抖音之间轮转,不仅为了完成特定任务,还能够同时在多个平台上进行不同内容的互动,被访者S3(2024年4月6日)和女朋友就经常同时在微信和抖音上探讨不同的话题:“我们有时候正在微信聊着晚上吃什么,同时女朋友会突然发过来一条关于情侣相处的抖音视频,我们就会一边在抖音聊情侣关系的话题,一边在微信探讨晚上吃什么。”这种社交行为也反映了数字时代用户在多平台情境中自主选择媒介以满足不同社交需求的能力。

(三)强化:契约履行的约束强化

随着火花的不断积累,人们往往越来越难以割舍这种互动,基于火花的契约约束力就越来越强。个体会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来推断自己的态度和情感(Bem,1972),用户可能通过体察持续的互动行为来形成对自己情感状态的认知,也就是说,当用户每天都在与特定他人续火花时,他们可能会推断自己对这段关系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这种行为-态度一致性的认知过程会强化他们对续火花的依赖,随着天数的增加,这种依赖感也会增强,导致用户难以割舍这种互动行为。被访者S1(2024年3月26日)表示随着续火花时间的增长和关系的加深,他们分享的意愿也会不断加强。部分用户将续火花视为维持亲密关系的必要手段,因此坚持续火花可以减轻因断绝互动而产生的不适,进而加深了对续火花的依赖。

此外,尽管有些用户最初可能仅将续火花视为一种轻松的社交游戏,但随着天数的累积和互动行为的重复,用户对火花成就(如天数累计、不同类型火花的收集等)的满足感增强,也更倾向于继续参与以维持进程,而损失厌恶与外在激励机制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行为依赖。对于某些用户而言,火花可能是游戏成就的象征,他们会因此感到“不舍得断掉”,即便这种依赖主要来自对游戏进程的维护,而非深层的情感维系。被访者S6(2024 年4月22日)表示:“打个比方,这是你辛苦养的一个花,突然因为没浇水枯萎了,你心里会懊恼为何那天忘记浇水,毕竟自己辛辛苦苦养了200多天,也是付出了时间精力的,怎么舍得断掉。”习惯的形成涉及提示、行为和奖励三个阶段(都希格,2012/2013:69),对于续火花来说,提示可能是每日的提醒,行为是续火花的实际操作,而奖励则是互动带来的情感满足或是成就累计。这种循环一旦建立,便会对用户产生强大的控制力,使其难以轻易改变或放弃这一行为,这种行为模式不仅强化了用户对火花的依赖,也使得他们更加重视每日互动。

(四)整合:契约意识的平衡达成

整合阶段不仅是分歧的协调过程,更是关系双方通过火花互动建立默契与稳定行为模式的阶段。这个阶段也许并非一次性完成,而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即便双方起初对火花互动持一致态度,但随着情境或关系的变化,火花的象征意义与使用规则也有可能会发生转变,双方需要不断寻找新的平衡点。正因如此,整合阶段的核心在于双方是否能在火花互动中找到令彼此舒适的平衡点,这种平衡既可能通过显性协商达成,也可能通过默契的养成逐步形成。

虽然我们无法谈论特定媒介的“意图”,但其实设计者往往将隐含的使用者和隐含的因果逻辑嵌入到技术的结构之中(Gershon,2010)。但是技术提供的是一种倾向性,而不是最终结果。人们的媒介意识形态可能与技术本身所包含的假设相左。也许一个人会认为续火花理所当然,因为它能够让彼此感受到被在意,但另一个人也许会认为火花不应该成为评判亲密程度的标准。被访者S7(2024年4月25日)表示“非常在意火花,觉得这是好朋友之间的牵挂。”而被访者S2(2024年3月31日)则表示“续火花在我眼中就是平台为了完成日活KPI而设置的手段而已。”被访者S20(2024年10月13日)就曾因为与女朋友的火花认知不一致产生过矛盾:“我只要跟异性的消息界面有了火花她就生气,非觉得我们之间是什么不可告人的关系,我觉得可冤枉。”不过,关系中的双方为了避免冲突也会相互协商,确定在交往中火花应该如何反映他们之间的关系,正如被访者S1(2024年3月26日)所说:“之前男朋友断了火花我就会很生气,每次都要和他大吵一架,但后来沟通好了,他倒是挺配合我,从以前的已读不回到现在看到就会回复,不过我也尝试去理解他有时候工作忙不看抖音。”当然,并非所有整合阶段都以分歧与协商为特征。对于一致将火花视为轻松娱乐或关系维系手段的双方而言,整合往往表现为一种默契的养成,他们无需显性协商便能通过共同参与火花互动实现连接,就像被访者S11(2024年5月12日)所提到的“续火花已经成为了我们自觉去做的事情,很幸运这是我们共有的默契”。这种默契式的整合同样标志着关系的契约化发展。

无论互动初衷是轻松娱乐还是关系维护,这一阶段的表现因双方媒介意识形态的趋同或分歧而异:若两人对于火花的态度具有一致性,则整合可能表现为一种自然默契;若存在分歧,则需要通过协商达成平衡。总体而言,关系双方是否遵循他们共同认可的既定社会规范其实并非关键,真正重要的是是否遵循了某种独特规范(拜厄姆,2015/2020:136)。如此一来,在关系中如何就社交媒介规范找寻双方的平衡点就变得至关重要。

(五)结合:契约行为的日常内化

结合阶段标志着续火花行为逐渐融入日常生活,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双方为了让火花处于常燃不断的状态,需要每日进行稳定的互动。维持火花持续燃烧状态的行为策略一般包括“打卡式续火花”与“分享式续火花”。“打卡式续火花”主要指双方未进行有意义的内容交流,其主要目的是延续火花,具体表现为双方通过低成本的方式(如发表情包或一键转发)来维持火花互动。“分享式续火花”主要指双方基于个人化的内容分享来让火花自然燃烧。一般而言,出于关系维系动机的用户更倾向于分享具有个人特色的内容,而那些出于娱乐动机的用户则更倾向于采取打卡式策略(Carr & Rosaen,2024)。当然,两种续火策略交叉进行的情况也会存在,如同被访者S7(2024年4月25日)所说的,“有空的时候就分享视频聊天呀,如果很忙就会随便发个啥把火花续上。”被访者S11(2024年5月12日)也表示,“虽然不太喜欢打卡式续火,但是比较忙的时候就先随便发点什么不让它断了,那么辛辛苦苦养的火花可不能轻易断了。”

或许也可以说,续火花带来了上瘾性的呼唤和回应,而不是间歇性的信息短暂爆发。被访者S14(2024年5月31日)提到即便自己与男朋友每天朝夕相处,但也依旧会在抖音上分享视频:“因为我跟男朋友火花也有几百天了,确实舍不得断掉,有时候一起吃饭也刷抖音,续火花已经无意间成为我俩必须要干的事了。”而对于处于异地状态的亲密关系来说,利用抖音分享视频,富有仪式感地一起续火花也已经成为他们的日常,被访者S10(2024年5月7日)表示,“小小的火花不能证明什么,但能给我俩异地平淡的生活增添点乐子。”此外,用户为了收集不同类型的火花,也会将抖音平台的语音以及视频内化到日常生活中,被访者S5(2024年4月18日)表示为了和好友收集代表“形影不离”的绿色火花,就一直用抖音视频通话,而且在视频时还可以选择抖音特效装扮自己,这让她们觉得抖音视频比微信视频更有意思。

(六)解除:火花契约的自动终止

火花契约的遵守需要双方履行每日联系的共同义务,而火花契约的终止则只需要一方的“毁约”,一旦一方不再履行互动义务,火花便会消失,造成断火。而单方面毁约的行为可能会伴随着亲密关系的危机,被访者谈及一些不同的断火原因,被访者S8(2024年5月1日)表示会因为忘记无意断火:“有次晚上看电视看入迷了,一看时间已经凌晨了,结果抖音火花全断了。”也有因为吵架或分手有意不联系而造成断火的情况,S15(2024年6月8日)说:“跟前男友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断断续续地吵架,火花也断过好几次了,前几个月终于决定彻底分手了,他把我抖音删除加拉黑了,自此也不再联系了。”此外,社交倦怠也会成为断火的原因,S2(2024年3月31日)表示续火花像任务一样绑架了自己,但又不知道怎么跟对方说,索性每次找个借口故意不回:“我是真心觉得续火花这件事没意义,想互相分享的人自然会每天说话。”这种有意或无意的毁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另一方的不满,例如S9(2024年5月4日)总是因为对方断火而感到不满:“每次都是她忘记,我提醒也有好几次了,不知道她是不在乎还是真忘了。”除却单方面的毁约,也有双方自愿终止契约的情况,尽管续火花功能为用户提供了一种保持联系和互动的方式,但生活压力和社交负担等因素使部分用户开始反思续火的必要性,并基于自身情感和关系状况进行深思熟虑后选择了断火,“喜欢和朋友在抖音分享视频,但我做不到每天都坚持分享联系,总感觉束缚了我的聊天,一旦火花被点燃就意味着它有熄灭之时,原来很开心的分享却成了打卡任务,甚至会因为火花的消失有点失落和内耗,好在和朋友说开了,我们俩都不是非要续火花不可。”(S13,2024年5月19日)

此外,对于以娱乐为主导动机参与续火花的用户而言,火花契约的终止其实更像是游戏的结束而非情感的断裂,这类用户更关注互动过程中的乐趣,而非火花承载的情感意义,因此当火花因忘记续燃或失去新鲜感而熄灭时,他们往往表现出较为轻松的态度。例如,被访者S21(2024年11月28日)表示:“本来也只是随便玩玩,除了觉得有点可惜也没啥特别的感觉。”然而,这种轻松心态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忽视火花的存在,续火行为带来的互动乐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社交习惯,但如果续火花变成了负担或新鲜感消失,他们便会迅速放弃。娱乐动机用户的终止行为进一步说明了火花互动的多样性,其象征意义与功能因用户的互动动机而异。对于某些用户而言,火花是情感维系的象征,终止行为可能引发情感危机;而对于娱乐动机用户,续火花可能更多是一种消遣方式,契约的终止也可能是一种轻松的抽离。

亲密想象:火花对亲密关系的影响

各种媒介技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提供了多元的可能性,其不仅延伸了个体表达情感与维系关系的方式,还塑造了新的亲密互动形式(Luthar & Pušnik,2021)。抖音火花的互动机制通过日常互动的游戏化设计,为用户提供了一种“象征性亲密”的想象空间。然而,火花对关系的实际影响并非单一,其可能成为维系关系的纽带,也可能因互动质量下降而加速关系的疏离,或在一定情境下促进关系的修复。本文尝试从关系维系、关系疏离以及关系弥合这三个维度来探讨抖音火花在亲密关系中的多重作用。

(一)关系维系:基于火花的持续互动与情感强化

抖音续火花机制为亲密双方提供了低成本且高频次的互动方式,来维持双方的共同体关系。出于关系维系动机的人可能对情感连接更感兴趣,而出于娱乐动机的人则可能更多地通过“空消息”参与这场火花游戏。然而,无论互动双方是否以增强亲密感为驱动力,每日互动机制都增加了与对方的联系频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关系的维系(Carr & Rosaen,2024)。即便互动内容并不涉及情感交流,如通过发送表情包或一键分享视频来点亮火花的互动方式也会成为一种“最低限度的关系维系”,确保即使没有深度交流,关系也不会冷却。被访者S22(2024年11月30日)表示:“每天会随便转发个抖音视频把火花续上,舍不得断,感觉断了真就所有联系都没了。”

当然,也有部分用户在续火花的过程更加倾向于高质量的情感互动,被访者S23(2024年12月1日)提到:“跟女朋友续火花的过程中我们彼此会分享自己觉得有意思或者有感悟的视频,然后双方一起吐槽或发表感想,在这个过程中会越来越了解她,而且我还经常刷到可爱小熊互相表达爱意的视频,我也会分享给她。”平台算法通过推荐机制为用户提供高匹配度内容,从而在社交互动中创造更多情感共鸣的机会(Bhandari & Bimo,2022),抖音的续火机制也正是通过这种“内容-互动”的绑定,深化了用户间的情感连接,而高度的相互依赖和情感连接为参与者注入了更多的情感活力(柯林斯,2004/2009:61),从而在维系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亲密关系。此外,火花机制的一大特征是其“时间性”维度。火花的累计天数不仅量化了互动的持续性,还成为双方可见的“关系资产”或“游戏成果”。这种量化成果对于用户来说具有一定的成就感和归属感,尤其是在达成特定里程碑时,如100天、365天、520天等特殊意义的天数,这种成果为关系赋予了额外的意义/被访者S5(2024年4月18日)表示,“和好朋友续火花续到365天买火花小蛋糕吃是件很幸福的事,其实大家都不差这一块蛋糕,但这种仪式感能让我感受到对方的重视。”这种仪式化环节提高了亲密双方的情感体验,从而利于亲密关系的维系与强化。无论互动的初衷是为了游戏娱乐还是情感表达,续火花行为本身通过其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创造了一种惯性,即使用户未主动追求情感连接,火花互动的存在仍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基础性关系维系的功能。

(二)关系疏离:基于火花的社交疲惫与情感失衡

“当社交媒介以更有持续性的方式将人们联系起来时,它也不可避免地会成为终止一段关系的手段”(拜厄姆,2015/2020:129)。续火花机制通过轻量化的互动形式降低了参与门槛,但非个人化、空洞的续火花频率的增加可能会对亲密关系产生负面效果。在社交媒体网络中,轻量级交互可用于维持潜在层面的关系,便于以后根据需要激活(Levordashka & Utz,2016)。然而,如果互动的非个人化程度过高(如仅依赖空消息),可能会减少关系的亲密感(Dai & Shin,2022)。也就是说,续火花虽然能够提升互动频率,但如果互动内容过于空洞,反而可能让双方逐渐感到疲惫或厌倦,这一点在被访者S24(2024年12月5日)的表述中得到体现:“都是各自发各自的,这样续着挺没意思的。”

此外,火花机制也隐含了一种情感上的契约关系,一旦契约未被履行,便可能引发情感上的失落与疏远。根据社会渗透理论,关系剥离通常从自我披露的广度和深度减少开始。当个体对续火行为逐渐冷淡甚至终止互动时,关系也可能会发生降级。被访者S15(2024年6月8日)提到:“明明说过不会给灭了的……每次都是我找他,他好像一点都不在乎。”这正是关系剥离的典型表现——当一方的情感投入减少时,另一方感到失望和疏远,关系的互动逐渐退回到较为表面的层次。被访者S17(2024年6月15日)也表明:“我几乎每天都会跟他分享有趣的事,但是他偶尔回我或者第二天才回,后面我也不想续了,感觉自己像个小丑。”这种互动的不对等感让用户感受到关系中的情感投入失衡,进一步削弱了亲密感。

尤其对于伴侣来说,续火花的质量和互动的及时性至关重要。当个体察觉到伴侣与自己续火花的积极性降低,或与其他异性高频互动时,往往会感受到情感威胁。伤害事件是通过传达对伴侣或关系的贬值而构成关系违规的言行(Bachman & Guerrero,2006),而与其他异性续火花一般被视为超出边界感的行为,即关系中的违规行为。被访者S16(2024年6月12日)表示:“他跟其他女生的续火花时长都比我长,这让我感觉在这段关系中我并不是他的唯一。”这种情感上的失衡进一步加剧了关系的剥离过程。关系剥离的过程时渐进的,可能会表现为双方互动频率的降低、交流内容的表面化以及情感支持的减少。这种关系的逐步淡化可能最终导致关系的断裂。被访者S18(2024年10月7日)谈到:“天天分享抖音视频是一件很亲密的事情,而他却瞒着我和别人去做这件事情,被我发现并多次表示介意的时候也不改。”这种情境中,关系中的信任和情感连接受到了严重损害,可能导致关系的终结。

(三)关系弥合:基于火花的情感缓冲与修复契机

有趣的是,火花的技术约束性也为双方提供了一种情感缓冲地带。在社会渗透理论的视角下,亲密关系的修复往往依赖于双方自我披露的重新打开以及情感的重新连接。而抖音火花的每日互动规则使得双方必须在一定时间内互动,否则火花会熄灭,这种技术的强制性为紧张关系的缓和提供了低风险的情感沟通渠道。也就是说,续火机制为关系提供了一个“技术性情感缓冲区”,当亲密双方的关系进入紧张阶段时,续火花成为一种间接表达情感、保持最低限度联系的手段。例如,被访者S6(2024年4月22日)表示:“我跟男朋友再怎么吵,火花也不能断,所以我们即使吵得再凶,都是用续火花来给对方台阶下。”火花通过表面性互动缓解了直接对话带来的情感压力。这种互动虽不具备深度情感披露的效果,却通过技术约束性确保了沟通的持续性,避免了关系彻底断裂。同时,火花互动作为一种低风险的情感传达方式,能够在关系破裂或疏远时减轻直接接触带来的尴尬和压力。被访者S19(2024年10月11日)提到:“有次跟女朋友吵架,两天没搭理我,然后我就每天都给她分享三四十条抖音视频,让她别忘了续火花。”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分享短视频内容,在保持互动的同时实现情感的微妙传达,为关系双方提供沟通契机。被访者S23(2024年12月1日)提到:“冷战的时候会发给她一些讲情侣吵架的小视频,会有一些共鸣。”续火花这一机制为关系提供了一个修复的切入点,并且其短视频内容的互动特性,赋予了双方在紧张关系中以隐晦方式表达情感的能力。这样一来,在关系退缩的过程中,个体仍然保留部分情感上的联系和互动,以防止关系完全破裂。

然而,这种技术约束虽然能够在短期内促进互动和关系修复,但也可能带来情感困惑或加剧内耗,被访者S16(2024年6月12日)表示:“分手断联了,但抖音火花还续着,也没实质性的交流,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很内耗又舍不得断掉。”个体虽然能通过续火花来维持某种联系,但也可能让关系维持在一种模糊和未解决的状态中,阻碍直接的沟通和关系修复。尽管火花的技术机制能够为关系紧张提供短暂的缓和,但长期的关系维持仍然依赖于双方深入的自我披露和直接沟通,而非仅依赖火花所承载的技术性功能。

结论与讨论

媒介变化中的技术设计往往会嵌入某种行为规范,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用户互动(Thorburn & Jenkins,2004:1-16)。本研究将关系发展阶段理论应用于基于虚拟中介物的数字社交场景中,并结合火花机制下关系的契约属性提出“契约隐喻”,以揭示数字媒介技术如何通过规则设定和功能设计对亲密关系进行干预,从而进一步丰富关系发展阶段理论在数字社交场域中的解释力。在传统社交语境中,关系发展多以自发性互动为主,但火花机制通过技术设计嵌入了互动频率等明确规则,塑造出一种数字化的契约关系。这一隐喻不仅体现了媒介技术对亲密关系的约束,还体现了关系发展中个体意愿受到平台技术干预的动态协商过程:一方面,技术提供了规则框架和行为指引;另一方面,用户在这一框架中表现出的创造性实践,推动了规则的重新解读与协商。此外,本研究虽然聚焦于火花机制的显性契约规则,但用户在平台规则之外仍可能构建隐性的互动期待和情感协商。其实在更广泛的社交情境中,尽管没有平台明文规定,亲密双方也可能会在彼此的关系中单独建立起技术使用的规则和边界(Pickens & Whiting,2020),这同样暗含了某种隐形规则下的契约属性,这种契约属性表现为一种非正式但心照不宣的互动期待,如频繁分享、回应及时或重要事件的相互关怀。因此,契约隐喻通过研究火花这一明面规则的机制也为理解数字亲密关系中隐性规则的形成与运作提供了新的视角。

最后,数字媒介技术不仅影响亲密关系的互动过程,还拓展了情感表达的可能性。抖音火花结合短视频平台的内容优势与算法推荐,形成了更具互动性和感染力的交流场域。短视频的丰富性赋予续火行为更大的情感承载力,如分享幽默视频缓解矛盾,或用浪漫视频表达爱意,进一步深化了数字技术对亲密关系的塑造作用。而抖音新增的“合养精灵(小火人)”功能使火花机制更具情感化与趣味性,为探索数字媒介中的准社会关系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也展现了社交平台如何通过游戏化机制介入人际交往。虽然本研究尚未深入探讨这一功能,但其研究潜力值得关注。

本文参考文献从略,原文刊载于《国际新闻界》2025年第5期。

本期执编/程羽

订阅信息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国际新闻界》,国内邮发代号:82-849,欢迎您订阅!

您也可通过下方二维码或网址https://mall.11185.cn/h5/#/bkGoodsDetails?spuId=113613&from=imgShare&dsId=zxSWChat&dsModule=c3df4964-af5d-40a8-d6cc-a768b5306e52 ,进入中国邮政微商城订阅本刊。

您还可访问《国际新闻界》官方网站 http://cjjc.ruc.edu.cn/ ,免费获取往期pdf版本。

进入官网下载原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小酒窝陈思诚聊天正面照曝光!称呼对方陈叔叔!网友:有最好资源

小酒窝陈思诚聊天正面照曝光!称呼对方陈叔叔!网友:有最好资源

丁丁鲤史纪
2025-11-01 23:02:37
吴石案为何是冤案,蒋介石为何非杀不可,关键证据是伪造的

吴石案为何是冤案,蒋介石为何非杀不可,关键证据是伪造的

老吴教育课堂
2025-11-01 08:10:25
明天早高峰通行压力大,记得错峰出行

明天早高峰通行压力大,记得错峰出行

大象新闻
2025-11-02 11:10:09
170cmD杯女孩,撩走肌肉猛男,网友:没X生活的我哭了…

170cmD杯女孩,撩走肌肉猛男,网友:没X生活的我哭了…

健身迷
2025-09-20 09:22:20
你的生日尾数是多少,就是什么命!

你的生日尾数是多少,就是什么命!

大禹小城
2025-11-01 20:36:49
德媒:埃尔多安与默茨公开发生冲突

德媒:埃尔多安与默茨公开发生冲突

参考消息
2025-10-31 15:21:06
于谦财务崩溃仅2天,更多内幕浮出水面,孙越吴京也难以“逃脱”

于谦财务崩溃仅2天,更多内幕浮出水面,孙越吴京也难以“逃脱”

陈意小可爱
2025-11-02 02:51:57
随着大勒布伦4-2逆转达科,男单四强全部诞生,半决赛对阵出炉!

随着大勒布伦4-2逆转达科,男单四强全部诞生,半决赛对阵出炉!

小彭美识
2025-11-02 06:01:56
央视国宴那瓶水火了!不是娃哈哈,更不是农夫山泉,背后有何讲究

央视国宴那瓶水火了!不是娃哈哈,更不是农夫山泉,背后有何讲究

山河月明史
2025-09-09 17:00:57
宁静做梦也没想到,美国前夫留给她的儿子,如今竟成她的唯一依靠

宁静做梦也没想到,美国前夫留给她的儿子,如今竟成她的唯一依靠

巧妹电影
2025-10-30 11:17:27
邱毅:“倘若解放军踏上台湾的土地,台湾军队会直接缴械投降。”

邱毅:“倘若解放军踏上台湾的土地,台湾军队会直接缴械投降。”

荆楚寰宇文枢
2025-09-13 20:18:11
郑智化最新回应:遭网络暴力,更多细节曝光,深圳机场一点都不冤

郑智化最新回应:遭网络暴力,更多细节曝光,深圳机场一点都不冤

阿纂看事
2025-11-01 15:20:56
12400平方公里庞大土地,什么时候能够“回归”祖国呢?

12400平方公里庞大土地,什么时候能够“回归”祖国呢?

牛马搞笑
2025-11-02 10:08:39
林俊杰、杨丞琳发文悼念!网友不舍屠颖:他前段时间还曾回复我微博私信

林俊杰、杨丞琳发文悼念!网友不舍屠颖:他前段时间还曾回复我微博私信

极目新闻
2025-11-01 22:47:08
茼蒿立大功!医生调查发现:茼蒿对这5种疾病有好处,建议常吃

茼蒿立大功!医生调查发现:茼蒿对这5种疾病有好处,建议常吃

阿纂看事
2025-10-13 15:36:03
中方反对票,或彻底封杀朱拉尼,俄美英法踢到铁板,叙利亚大变天

中方反对票,或彻底封杀朱拉尼,俄美英法踢到铁板,叙利亚大变天

南宫一二
2025-10-31 16:50:24
天呐!巩俐这身材太惊艳了,胸围几乎到肚脐,状态却依旧十分亮眼

天呐!巩俐这身材太惊艳了,胸围几乎到肚脐,状态却依旧十分亮眼

TVB的四小花
2025-10-22 02:25:03
12分5板10助,威少历史第一!香波特:詹姆斯本该多为他说说话

12分5板10助,威少历史第一!香波特:詹姆斯本该多为他说说话

锅子篮球
2025-11-02 09:56:21
这下瞒不住了!屠洪刚在大湾区晚会上,唱到一半直接把耳返摘了!

这下瞒不住了!屠洪刚在大湾区晚会上,唱到一半直接把耳返摘了!

小娱乐悠悠
2025-10-01 14:25:29
张馨予脱掉25斤裙子,胯好假,第一次见垫成这样的

张馨予脱掉25斤裙子,胯好假,第一次见垫成这样的

可乐谈情感
2025-11-01 08:49:47
2025-11-02 11:20:49
国际新闻界 incentive-icons
国际新闻界
《国际新闻界》杂志官方微信
871文章数 44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头条要闻

妻儿3人被丈夫发小杀害 妻子指甲里有凶手的DNA

头条要闻

妻儿3人被丈夫发小杀害 妻子指甲里有凶手的DNA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离世的他曾是刘德华张学友御用班底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游戏
本地
数码
艺术
公开课

《立方体奥德赛》史低折扣促销 我的世界进入太空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数码要闻

新飞四十载品质坚守,破局新生再启新程

艺术要闻

隈研吾翻车?设计了武汉酒店,网友:像一栋“凉席大厦”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