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养育男孩(ID:breedboy)
01
有一次,以前一起做出版的朋友说自己家长会被“点名”留下了。
他在群里把老师的话原原本本地贴出来给我们看,末了还补充道:
“ 老师怕我心里不舒服,特意补了句 ‘孩子挺聪明,就是不好好学’ 缓和气氛。 ”
他说听到这句话,自己有点哭笑不得,不明白老师是什么意思?
是对孩子抱着很大的希望,还是在暗示自己要多管管孩子?
他话一落地,群里立刻热闹起来——好几位妈妈都接了话,说自己听过一模一样的“安慰”。
看来老师的这句话的出现频率还真的很大。
可仔细想想,这句话实际作用底有多大呢?
我倒觉得,对我们做父母的来说,这句话更像是一种温和的暗示,正确的解读该是后半句:
“孩子……不好好学”,你该管管了,不能只靠学校。
但这句话千万不能让孩子听到——因为孩子往往只会揪住前半句“挺聪明”不放,心里会想:
“原来我很聪明啊,知识不想好好学而已”,反倒没了端正学习态度的动力。
02
我有位发小,从小次次考第一,当班长当学生会干部
那时候我们很羡慕他,觉得他考个好大学、有份好工作,是板上钉钉的事。
可谁也没料到,他连高中都没读完,更别说考大学了。
去年在老家的一场婚礼上,我又撞见了他。
他读幼儿园的儿子拿着手机在那玩。边上围满了小伙伴。
有个老同学随口打趣:“这么小就把手机玩得这么溜, 你家娃跟你一样聪明…… ”
话没说完,他突然急了,连忙摆手:“可别这么说,尤其别让孩子听见。”
见我们诧异,他才慢慢说起自己的经历 ——
原来高中时,班主任几乎每次找他谈话,都会说一句类似的话:
“你现在要是再多用点心,成绩肯定能往上冲。我都替你可惜,这么聪明的脑瓜,别浪费了。”
起初他听到这话,心里满是窃喜。他觉得班主任的话证明自己 “天生聪明”,能轻而易举比别人做得好。
于是他开始放纵这种 “骄傲”:最初是上课偶尔走神,作业拖到最后才写,后来甚至琢磨着怎么钻学校查寝的漏洞,偷偷溜出去上网。
至于认真刷题、巩固基础,反而成了 “没必要的事”,毕竟 “稍微用点心就能会”。
这种心态一直持续到高三。第一次模拟考,他的成绩已经掉出了年级前两百;第二次模拟考,更是直接滑到了二本线之外。
看着成绩单,他第一反应不是反思自己没努力,而是怕了 —— 他怕真的走进高考考场,最后连二本都考不上,那样 “聪明” 的光环就彻底碎了。
于是他跟父母说,不想高考了,想去广东找几个混得不错的表哥做事,理由是“不想在大学里荒废时光”。
父母气得跟他吵了好几架,甚至找班主任来劝,可他铁了心要走,父母最后也拗不过。
直到现在他才坦言,当年说 “想做事” 都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 “不敢面对失败”—— 他
宁愿用 “主动放弃” 来维持 “聪明” 的假象,也不愿承认自己的不努力,早已配不上那份 “天赋”。
如今他在老家开了家小超市,日子过得不算差,却总说最后悔的就是当年没多读点书。
“那时候班主任或许是想激励我,可那句话偏偏‘毒’到了我。” 他苦笑。
少年时代沉溺在自以为是的聪明中,觉得天下任我行。
可是又怕去证明自己,因为怕露出自己的虚弱 ——
毕竟一直顶着‘聪明’的名头,谁也不想亲手戳破那层光环啊!
03
为什么这些聪明人会这样去选择呢?
斯坦福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经典实验,恰好能给出答案。
她和团队用 10 年时间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针对纽约 20 所学校 400 名五年级学生的研究结果,曾震惊学术界。
研究人员每次叫出一名孩子,先让他们完成一轮简单的智力拼图测试(几乎所有孩子都能出色完成)。
测试结束后,研究人员会告知分数并附上一句表扬,但会随机将孩子分为两组:
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 另外一组孩子得到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后来:随着实验难度的增加,拼图挑战的难度也不断加大,
得到智商的夸奖的组,几乎所有孩子都选择了相对简单的拼图。
而得到夸奖努力的组,大部分孩子都选择了更难的拼图。
结果揭示了关键规律:
表扬努力,会让孩子产生 “掌控感”—— 他们会认定成功与否取决于自己的付出;
可夸奖聪明,反而会暗示 “成功不由自己掌控”,导致他们面对困难时更容易束手无策。
而且德韦克发现:
这些觉的自己聪明的孩子常常会这样推理:我很聪明,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 他们甚至认为,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这是很多聪明孩子的心理写照。
04
“这孩子特聪明就是学习不用心。”
如果这句话出自老师的口里,那你就要注意听到老师的弦外之意了。
很多时候老师是在委婉地提醒父母,孩子需要用心了,需要父母好好观察进行有效管教了。
比如注意力是不是不够集中,经常违反学校的规矩;是不是学习不认真,小淘气经常不断。
如果父母不给予孩子引导,那么久而久之,老师可能就放弃了你的孩子。
但是很多的父母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有妈妈跟我说:“鱼爸,我孩子很聪明,但就是坐不住,在学校经常从课堂里跑出来。经常被老师批评,我该怎么办?”
还有妈妈说:“我的孩子在家里就已经读了很多的绘本,听了很多的故事,在幼儿园,老师讲的他都会,然后就觉得学起来没劲,是不是太聪明了不好啊?”
聪明当然是好事,就怕父母过度强调这天赋。
甚至让孩子也觉得自己有这样的天赋异禀,于是自鸣得意。
因为那些认为天赋是成功关键的孩子,不自觉地看轻努力的重要性。
我们这个时代,不缺聪明的人。
我们的孩子,因为各种信息的刺激,能够促进孩子们的发展发育。
在智力发展上都要优于以前的我们。
但是现在能够静下心坐得住的孩子越来越少。
而父母肯定知道,一个人要“专注和用心”才能去好好学,好好做。
当孩子取得了成就时,请记得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要一味夸我的宝贝真聪明。
小小鱼很少会听到我赞扬他聪明,哪怕他常常做出一些让我惊讶的创造或者表达,我会告诉他,继续加油,看还能做点什么。
但是对于他的努力,我会经常给予正面的赞扬。
比如,你今天努力地把书都整理好,放进箱子里,很不错。
爸爸看到你今天安静地读了很久的书,继续保持吧。
当他下棋的时候,遇到了难关 ,跟我说:“爸爸,我真的不会。”
“没事,爸爸相信你,再好好看一下,怎么下。”
当他反复练习的英文单词,发音还是不准时,他低着头。
我会给他鼓励:
“你后面的这几次比之前的好多了,再试试。”
我经常跟他讲,爸爸喜欢你的努力和勤快,因为聪明没有努力那么可靠。
而我的内心,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努力的人,哪怕没那么聪明。
你呢?亲爱的朋友。
作者介绍:本文为鱼爸原创, 图来源网络,公众号转载可联系授权,欢迎个人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新书《真希望我爸爸读过这本书》热售中,点击下方小程序可参团购买,谢谢支持,一起成长。
㊙文末福利:开学之际我们特别准备了一份开学必备的资料大礼包,包含全科知识点大全、百套开学考真题卷,还有清华教授心理课、学霸学习计划表……让孩子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提升。扫码替孩子领一份吧,新学期一定用得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