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极保护是守护埋地金属管道、储罐等设施免受腐蚀的关键技术。而电位测量,就如同为这套系统进行“把脉”,是评估其健康状态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精准的测量与正确的解读,能确保设施长期安全运行,避免因腐蚀导致的泄漏和灾难性事故。
一、电位测量的国家标准与方法
我国阴极保护电位的测量主要遵循GB/T 21246-2020《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参数测量方法》等国家标准。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保护电位的临界值(通常为-850mV vs. CSE),并介绍了以下两种核心测量方法:
- 近参比法(地表测量):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将硫酸铜参比电极(CSE)放置在管道正上方地表面,与万用表(高内阻)相连,另一端连接管道测试桩。所测得的电位是管道电位与土壤IR降的叠加,精度受土壤电阻率影响较大。
- 断电电位法:这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能最真实反映保护状态的方法。通过在测量瞬间同步中断阴极保护电源(强制电流源)或断开牺牲阳极,消除掉土壤中的IR降误差,测得管道的极化电位。标准要求,极化电位至少达到-850mV(CSE)或更负。
专业操作提示:测量时应确保参比电极与土壤接触良好,万用表精度符合要求。对于断电电位测量,需要使用电流中断器或同步中断装置,并记录电流断开后的稳定电位值。
二、如何根据测量结果判断系统状态?
测量数据本身没有意义,唯有与标准对比分析才能成为诊断依据。
三、整改建议与措施
根据诊断结果,应及时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
1.对于欠保护:
- 检查电源:确认恒电位仪等设备运行正常,输出电压、电流在额定范围内。
- 检查阳极:对于牺牲阳极系统,检测阳极输出电流,如已耗尽需立即更换;对于强制电流系统,检查地床电阻,确认阳极地床是否失效。
- 全面检测:对管道涂层进行DCVG(直流电压梯度)等检测,定位涂层破损点并修复。
2.对于过保护:
- 调整输出:立即调低恒电位仪的输出电压或电流,将电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 采用阳极屏蔽层:在过保护区域,可考虑安装阳极屏蔽层以分散电流。
3.对于杂散电流干扰:
- 排流保护:安装极性排流、强制排流等装置,将杂散电流导回干扰源,消除其对管道的影响。
结论:电位测量绝非简单的读数记录,而是一个系统性的诊断过程。严格遵守国标方法,特别是采用断电电位法获取真实数据,是准确判断的基础。结合数据背后的原因分析,并采取精准的整改措施,才能确保阴极保护系统这座“隐形防线”坚不可摧,为能源动脉的安全保驾护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