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 文 / hojin
华与华提出的“超级符号”理论,曾经是国内品牌营销领域的创意革命。
它的核心要义是,借助人类文化领域中的强势符号,通过私有化改造,快速建立品牌识别与印象。换言之,就是消费者和品牌之间,通过品牌符号,快速建立消费行为——“一个超级品牌,就是一个符号系统”。
最经典的案例,无外乎西贝莜面村曾经的Logo将“I love you”嫁接为“I love 莜”,再结合全球通行的爱心符号,创造了强烈的视觉记忆点,为其爆红奠定基础。在餐饮这类决策简单、同质化较高的消费领域,“超级符号”确实可以显著提升品牌辨识度,优化消费者的决策路径。
*西贝莜面村前Logo;图源网络侵删
不过,随着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品牌符号系统的局限性似乎在逐步显现。成长于信息爆炸的时代,Z世代们对传统硬销售、视觉轰炸式的广告已经不再感冒、甚至往往反感。现在的大环境,已经从消费者被动接收由品牌主导的符号信息,转向渴望和品牌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
就比如近年风头正盛的香薰市场,头部品牌观夏、闻献的持续走热,很大程度上是在于抓住了情绪疗愈价值,并立住了“东方美学”的定位。
*图源网络侵删
《2025年香薰市场线上销售数据洞察报告》显示,超过七成消费者期望香薰产品能愉悦心情,或具备舒缓减压的功效。香薰产品在满足基础功能外,正作为“心灵疗愈”工具,向更高层的情感需求扩展。说白了,消费者购买的不只是一罐产品,而是背后的生活美学和长期陪伴。
这反映了人和品牌的互动关系。“符号”还存在吗?当然存在,但已经不再是作为视觉标识,而是引发对话和情感共鸣的触点。
所以,当下的品牌,可能得再思考品牌符号的运用方式了:在“占领眼球”之外,更重要的是怎样用好符号,推动和消费者的深度对话和建立关系。
*图源网络侵删
当下,视觉占领不一定能穿透心智,品牌和消费者建立的情感共鸣才是稀缺品。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由品牌符号塑造的认同,还停留在浅层次;一个好的品牌,会倾向于用双向互动的方式和消费者建立关系、形成深层次的影响,也就是所谓的建立“关系认同”。
从符号认同,再到关系认同,品牌这一转变的背后,是三个趋势的演进:
其一,是从夺取注意力,到构建意义感。过去的品牌,习惯于用魔性洗脑重复的视听轰炸、高饱和的色彩来夺取注意力。但今天的消费者们,对此耐受力越来越低,他们更渴望看到的是品牌广告背后的意义感——即符号背后的价值观、文化共鸣,或情感价值。
就比如lululemon,标志性logo“Ω”的意义,是由其“热汗生活哲学”,与用户分享运动故事等行为共同赋予的。“Ω”的符号不只是“被看见”,而是“被需要”。
*图源网络侵删
其二,是从同一性,到个性化。现在的品牌注重个性化的对话,品牌需要成为用户自我表达的载体。鼓励用户参与产品研发、分享UGC图文已经是常规玩法,将品牌符号转化为“真实美”的社交货币,符号的意义由用户一同定义。
*图源网络侵删
其三,是从短暂记忆,到持久关系。“超级符号”的初衷当然是降低记忆成本,但短暂的记忆,显然是无法沉淀关系与忠诚度的。如今,品牌需要将符号转化为“关系触点”,通过持续互动来建立长期信任。
说到头部宠物品牌pidan,简洁的文字logo设计,仅仅是视觉传达标识吗?显然不是。pidan更通过流浪动物救助计划、宠物友好空间营造、包括跨界策展与联名等行动,让用户感受到其对宠物生命关怀的长期承诺——在其中,符号成为了关系的起点,而非终点。
*图源网络侵删
以上,未来的品牌符号,已经不再是单向输出的权威和标志了,而是用户可以参与、重塑的媒介。它的价值也不再仅靠识别度来衡量,而是取决于两重能力:开放性和延展性。
所谓开放性,也就是允许用户介入符号的诠释,比如UGC内容、联名共创,让品牌意义在互动中自然生长。
而所谓延展性,则是从静态的视觉标识,转向动态的行为标识,比如品牌的to C 行动、社群运营,用实践而非口号传递价值观。
户外品牌Patagonia,招牌的山峰Logo是不是很经典?其实它Worn and Wear “修修补补”的品牌特色更能被人们记住。旧衣终身维修、门店设置万能修补车间,是一种极致地践行环保和可持续的经营行动,也就是品牌的“行为符号”。
*图源网络侵删
这看上去和传统快消服装行业思路背道而驰,实际上,正是这种和用户深度共建环保价值观的行动,才积累了强大的用户信任度和品牌能量。
其实,品牌符号转变的本质,是品牌正在从输出者变为连接者。符号,也将成为用户和品牌对话发生的起点。单薄的视觉印象,最终可以沉淀成为人人可以参与、可以发生共鸣、可持续的关系纽带——毕竟,符号会被人看见,而关系则被人真正地需要。
*图源网络侵删
撰文: hojin | 编辑:拂晓| 视觉编辑:张苏蕊
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