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在苏黎世的班霍夫大街散步,是一个阴天。橱窗里金条模型摆得整整齐齐,店员像修表一样认真地擦着玻璃。那条街给人的感觉很简单:钱在这里最安全,没人碰得了
很多年后我再回看那一幕,心里忽然一紧——这份笃定感,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的几年里,被人亲手拧松了。
事情不是一天变样的。瑞士从拿破仑之后就把永久中立写进骨子里,两次世界大战它都靠阿尔卑斯山的天然屏障和极细的外交针脚,躲过了炮火。
外界也乐见其成:谁家打得天昏地暗,瑞士就静静做那座“保险库”。银行保密、低政治风险、资产不被动摇,这些是它百年来的招牌,镶得真金白银。
直到2022年春天,俄罗斯坦克出现的一刻,瑞士的反应让不少老客户愣住了——资产冻结、制裁名单、配合欧美的扩表动作,速度比一些北约成员还快。
嘴上还说“保持对话渠道”,下一纸通报又把几家企业列入限制。俄罗斯方面的冷嘲热讽不用多说,其他地方的富豪也没发表声明,他们只是悄悄把钱转走了。
钱最怕不确定。你不能让人今天早上醒来,突然发现账户上了一把锁,理由是“地缘局势”。于是,迪拜的律师忙起来了,新加坡的理财顾问忙起来了免税、流程快、银行配合度高,这些字眼像磁铁一样把资产往外吸。
有行业统计显示,过去两年流向亚洲和中东的新资金以“千亿美元”计,单是私人银行新增管理规模,就能在财报里看到明显的台阶。苏黎世的金条还在橱窗里躺着,可真正的金子已经沿着航线走远了。
市场不等人。离岸财富这块蛋糕,瑞士曾经握着半壁江山,如今份额一路下行,几近腰斩。金融业在它的经济里不是装饰品,是柱子——大约占到GDP的十分之一
这根柱子一松,别的结构都跟着响。瑞士央行接连按下降息的按钮,利率压回零附近,汇市和股市短暂喘口气,但实体层面的冷意并未散去。企业家最敏感,接单看价格,出货看关税。
偏偏这时候,美国关税的大棒又夯了过来:钟表、巧克力、精密机械,几类看家货被加征了高额关税,部分品类税率冲到接近四成。厂商的抱怨不用翻译——利润被一刀削去,订单在谈判桌上哑火,产线开始盘算“要不要挪”。
有人会问:瑞士不是聪明在“骑墙术”吗?这回怎么失手了?因为墙两边都起风了。对美欧来说,瑞士永远是外围友军,用得上就靠前一步,用不上就提醒你跟紧队形;对俄罗斯来说,制裁一出,它被贴上不友好国家的标签;在资本市场,它一向引以为傲的避风港,出现肉眼可见的裂缝。
中立不是口号,是契约。契约的核心是“我不随意动你的钱”,而不是“我平时不动,关键时刻看大人眼色”。当这个边界被打破,客户不会吵架,他们只会关上账户、换一家银行,最多留下一句“有机会再联系”。
瑞士当然试过补救。2024年它一度放出“恢复中立”的风声,意思是把此前的立场往回拉一点
可话音未落,华盛顿那边的脸色就凉了下来。两周不到,伯尔尼又改口。瑞士的优势从来不是市场体量,而是“可信赖的制度+高附加值的产品”。如今前者摇晃,后者被加税,这就像在同一条腿上挨了两下。
有人替瑞士辩解:在大国博弈的夹缝里,它不过是做了现实选择。话虽不假,但市场更现实。中东的家族办公室要的是确定性,亚洲的新富要的是效率,美国和欧洲的基金看重的是合规清晰”。
当一个金融中心在这三条线上同时输分,客户不会评判你的立场是否高尚,他们只会比较“哪里更省心”。这也是为什么,新加坡、迪拜这些本来并不以“老钱”著称的地方,反而在短时间里接住了外溢的资金,并迅速配齐了人才、监管沙盒和税收安排。
瑞士内部也在反思。银行家在会上说“我们需要一个可预期的框架”,表态比以往更直白;制表厂老板开始研究“关税下的差异化定价”和“更多本地化组装”;政策圈有人提出“重新定义中立”,希望在安全与金融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问题是,定义可以重新写,信任不能立等可取。你可以三个月推出新条例,很难三个月让客户忘记“资产被冻结”的既视感。
我认识的一位表厂二代,去年把一部分生产线搬去捷克,理由很简单:距离欧洲市场近,劳动力成本有优势,税负可控
有人说这只是个案,但这种个案多了,就是趋势。另一个朋友在日内瓦做财富管理,他的客户群过去以欧洲老家族为主,如今新增的亚洲客户占比越来越高,客户的问题也变了:以前问收益,这两年更常问安全性、问司法风险,甚至具体到“某种情形下资产会不会被扣押”
他苦笑,说从业二十年,第一次在咨问会上被问到这么多“极端情境”。
如果把这三年的事件做一条时间线,你能看到几个拐点:2022年春的冻结决定,2023年起欧美制裁框架的层层加码,2024年短暂的“恢复中立”风声与快速回摆,2025年高关税落地后企业端的连锁反应。
每一个拐点单拎出来都能解释,串在一起就是路径依赖的改变。
瑞士过去的成功,是稳定的预期、精细的工艺、低噪音的政治。今天它面对的挑战,是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内部选择的犹疑,以及竞争对手的“快进键”。
有人问我:瑞士还回得去吗?我只能说,金融世界没有彻底回不去,也没有轻松回得去。瑞士的港口能翻修,航道能清淤。但往后看,瑞士可能很难再成为“全球金库”。它仍有扎实的法治和充沛的人才,产业链管理。
瑞士并没有倒在炮火之下,只是把自己站到了更陡的坡面上。要攀过去,既需要时间,也需要胆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