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可能周知,LBJ23是第一双没有使用任何气垫的LBJ正代。
这次它的中底配置,是全掌ZoomX+全掌Cushlon 3.0外包,并且在底部贴了块大面积的异型碳板。
![]()
![]()
![]()
很多朋友可能会调侃:
这配置和售价千元以内的JA3也差不多啊,不就多一块碳板,ZoomX的体积还没有JA3大。
但是就拆解件细节来看,足底核心能踩踏到的部位,其实都是ZoomX,Cushlon 3.0的覆盖区域,更多是一种锁定ZoomX,保持鞋垫框架稳定的作用,而非功能方面的点缀。
![]()
![]()
并且从SAMPLE早期的鞋垫来看,耐克是尝试过全掌ZoomX的方案的,大概率是测试阶段有出现不稳定等方面的原因,才将Cushlon 3.0加入,为服务性能做出了调整。
![]()
![]()
而碳板的面积,也从早期仅仅覆盖在足弓区域的一小片,升级成了大面积的异型碳板,进一步提升鞋底的抗扭和稳定,从逻辑上推演,这都是为性能服务而做的优化,并没有所谓的节省成本而做出妥协。
![]()
![]()
毕竟LeBron正代,在耐克这边,向来都是创造性的尝试。即使当下已经有不少球鞋使用过ZoomX科技,但把ZoomX做成鞋垫,并且完全替代中底的设计,LBJ23依旧是第一双,相信它带来的实战体验,也会有别于其它搭载ZoomX科技的鞋款。
![]()
![]()
那么最后的问题来了,为什么这次LBJ23不使用气垫?
如果你曾经拥有过LBJ11,我相信你不会对这样的配置感到困惑。
就以我举例吧,我个人在大学时期,同时拥有像LBJ11,Kobe 9 Elite等鞋款,而当我想穿着LBJ11上场打球时,我往往会采取这么一项操作:把全掌Zoom的LBJ11鞋垫取出,换上Kobe 9 Elite的全掌Lunarlon鞋垫。
![]()
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全掌Lunar鞋垫,能带给我更好的场地感,以及更好的足底一体性的体验。当气垫作为鞋垫科技时,你会发现Zoom的主导欲望非常的强烈,无论是启动的瞬间,还是跑动过程,它都有着很强且独立的存在感,换而言之,气垫科技在主导你的体感,而非本体感受在引导你。
如果是压马路,我很喜欢Zoom鞋垫带来的澎湃体验,但换做是分秒必争的球局时,Zoom鞋垫给我带来的体验,并没有全掌泡棉鞋垫那么的直接,一种是科技主导,一种是本体主导,对于年龄不小,且更追求场地感的詹姆斯来说,不使用气垫,可能也是它追寻的方向,毕竟之前它放弃正代,长期选择的使节13,就是这样一双气垫存在感极低,前掌极致贴地的鞋款。
![]()
![]()
当然,我相信肯定有朋友会说我们在洗,说耐克就是舍不得用气垫了之类的话。
但事实上,我们接触过一些耐克的设计师,他们给我们的答案是这样的:
【在我们的测试环节里,ZoomX就是比Air气垫更加高效的存在,这也是我们开始往精英篮球运动员的球鞋身上,使用ZoomX科技的原因。】
在耐克看来,ZoomX取代气垫科技,实则是一种升级,但是对我们这一代鞋迷来说,对气垫的憧憬和渴望,或许已经成为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代沟了。也希望未来,耐克能找到一种中和的方案,同时满足球迷和鞋迷吧。
![]()
对于这次LBJ23的配置,各位怎么看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