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印度空军马上要将全部米格-21淘汰了,中国却依然还有大量二代机服役,这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同时装备二、三、四、五代战斗机的国家,如果六代机研发速度再快一点,甚至有可能成为历史上唯一同时装备二、三、四、五、六代战斗机的国家,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最近国际战略研究所发布了一份研究数据,统计了2007年到2025年这段时间,中国岸基航空兵的战斗机数量变化(不包含舰载机)。在这18年时间里,中国的战斗机数量从2453架下降到了2065架,虽然总数下降了388架,但是质量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0多架战斗机中,有74%为四代机或者五代机(1536架),五代机占比也有11%。而在2007年,中国近2500架战斗机中,四代机占比仅为12%,这还是将歼轰-7也算作四代机后的计算结果。
2007年,中国拥有62架早期型歼-10战斗机、148架苏-27/歼-11A、73架苏-30,这些四代机构成了国土防空的尖端力量,与同期已经标配了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美国四代机相比,中国的四代机仍以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为主要武器,并且国产化水平较低,大部分四代机都是从俄罗斯进口的,即便是国产的歼-10战斗机,发动机也是用的俄罗斯的。
而数量庞大的老式战斗机,所能提供的战斗力非常有限,比如400多架强-5,因为航程与载弹量有限,很难在东海、南海方向发挥作用。还有700多架歼-6,因为航程短、不具备夜间战斗能力,只能在国土防空中发挥余热。
而到了2025年,中国空军拥有608架歼-10,245架歼-11A/B/BS/BG,32架苏-27UBK、97架苏-30、24架苏-35、300架歼-16、230架歼-20,除去少数俄制战斗机,绝大部分国产战斗机都标配了霹雳-15远超空空导弹,有源相控阵雷达的装机数量也超过50%。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四代机与五代机总数(1536架,且并未统计海军航空兵的四代机),已经超过了美国空军(1456),现代化战术飞机规模世界第一。
但在这个背景下,中国还同样保留了世界上最大的老式战斗机编队,目前还保留了280多架歼-7、40架歼-8,总数同样是世界第一,比许多中小国家的战斗机总数还多。而这也让中国航空兵的装备构成看起来极具反差感,既有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也有已经被许多国家完全淘汰的二代机。
按照五代机划分标准来看,米格-21和歼-7都属于第二代战斗机,装备了较为完善航电系统的歼-8II则是第三代战斗机,歼-10、歼-11和歼-16则属于第四代战斗机,歼-20属于第五代战斗机。中国成为了有史以来唯一一个同时装备二、三、四、五代战斗机的国家,要是歼-36赶在歼-7退役前服役,那中国就将成为同时装备二、三、四、五、六代战斗机的国家。
中国之所以还继续装备着老式战斗机,主要是因为有一批歼-7是2004年之后生产的,比早期的歼-10还新。此外,目前服役的歼-7型号为歼-7E和歼-7G,这些歼-7采用了双三角翼布局,部分还装备了小型雷达,综合战斗力比早期F-16战斗机差不了多少,在和平时期用于巡逻警戒任务,能够帮助四代机降低使用寿命的消耗,并且使用成本也比较低。而在演习的时候,凭借着不错的机动能力,也能够在近距离给四代机上上强度。
至于剩下的40架歼-8II,都是H型或者F型,歼-8H的航电系统和武器系统要强于早期的四代机,装备了一台脉冲多普勒雷达,探测距离超过100千米,能够发射霹雳-12空空导弹,再加上出色的高空高速飞行能力,歼-8H的超视距空战能力甚至要超过苏-27SK、苏-30MKK,差不多与歼-10A处于同一水平。在依托国土防空作战体系的情况下,歼-8H依然能够发挥出非常可观的战斗力,因此还有继续服役的价值。另外,歼-8H还经常挂载KZ900电子侦察吊舱,在高原地区轮训,在邻国的米格-25退役后,歼-8II的超音速性能在整个亚洲地区都罕逢对手,用于高空侦察的价值非常大。
至于歼-8F主要保留了用于侦察的歼-8FR,该型机最大的特点是取消了机炮,专门设计了内置式侦察吊舱,集成了红外/可见光双波段相机、多光谱扫描仪以及合成孔径雷达,收集到地面或者海上目标图像后,通过机载数据总线以及数据链回传到地面指挥部,能够为指挥官快速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一线情报支持。
当然,随着歼-16、歼-20以及歼-35的大批量服役,这些老式战斗机在未来10年内将全部退役,并且早期的第四代战斗机比如歼-11A、苏-27UBK、苏-30、歼-10A也差不多也会全部退役,届时中国空军将会以四代半战斗机为辅、五代机为主、六代机为尖刀,成为全世界最强的战术航空兵部队。
反观美国空军,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就早早退役了老式战斗机,实现了战斗机100%四代化,并且于2005年开始装备F-22,正式步入五代机时代。但是在此后20年时间里,美国空军的战术航空兵发展就像被“三体人”锁死了一样,陷入了原地踏步的怪圈,唯一有价值的项目就是F-35服役,但是这款主打多用途、三军通用的五代机,对美国空军最重要的空战能力提升非常有限,F-22也因为设计年代较早,陷入了航电系统落伍、升级潜力较低的尴尬,被后起之秀歼-20超越。
虽然歼-20在2011年就以大大方方的公开了,但是美国的后知后觉程度却令人发指,一度拒绝承认歼-20是隐身战斗机,天真的以为这是一款轰炸机,哪怕在歼-20服役后,美军也没有及时提高警惕,最宝贵的几年全部用来折腾F-35项目,甚至连为F-22升级光电系统都抠抠搜搜。一直到美军战斗机开始在东海遭遇歼-20之后,美军才开始正视歼-20带来的威胁。
可陷入船大难掉头的美国空军,却无力及时对发展方向作出纠正,做出的应对手段非常不靠谱,2021年吃回头草,时隔多年重新订购F-15战斗机,虽然最新款的F-15EX拥有先进的航电系统以及出色的武器挂载能力,但其战斗力充其量只能对标歼-16,完全无法帮助美国空军应对“歼-20危机”。
此外,美军还启动了四代机升级计划,为四代机配备“军团”红外光电吊舱,想要以此来抗衡具有雷达隐匿能力的歼-20。
至于F-22的升级项目,目前确定的是准备为F-22配备具有隐身外形的副油箱,以及隐身外形的红外光电吊舱,以此来提高F-22在亚太的滞空时间,以及弥补F-22缺乏被动探测手段的弱点。
而本应早早完成的六代机项目,在美国手里却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F-22于2005年服役,按理来说,美国的六代机项目本应在2005年之前就已经结束概念设计、进入正式启动状态了。可一直到2025年,中国的六代机都首飞了,美国政府才草草宣布由波音公司负责六代机F-47的研发,美国空军经历了恐怖的“消失的20年”,眼睁睁看着中国抹平代差,然后实现反超。
2025年的美国空军,还可以用“五代机数量占优”来安慰自己,继续保持微弱的战术优势,可大部分人都非常清楚,在中国恐怖的工业产能以及完整的稀土产业链面前,美国的五代机数量优势保持不了多久,反观美国因为F-35“样样通、样样葱”的毛病,陷入了造得越多、错得越多的困境,用大白话来说,就是F-35本质上是一款打顺风局的战斗机,在美军掌握制空权之后,F-35仗着隐身性能如入无人之境,将敌国的防御浅纵深炸得稀巴烂。
而在面对同代重型五代机的时候,F-35的空战性能劣势就完全暴露出来了,狗斗连四代机都打不过,速度还不如上一代的F-16快,面对同样具有隐身能力的五代机,只剩下吃瘪的份。
到2035年的时候,中国的六代机服役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不确定的是能服役几款、服役多少架。而以波音公司这几年表现出的效率,F-47大概率要难产,服役后也会出现各种奇葩的质量问题,比如把扳手遗落在机翼里、舱盖脱落、软件故障,然后F-47就不断陷入返工——发现新问题——继续返工的怪圈,就像KC-46加油机那样把美国空军彻底逼疯。等到波音公司慢吞吞的解决完F-47的全部问题,此时大洋彼岸可能已经服役了数百上千架六代机,第七代战斗机恐怕都要准备首飞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