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频仍引忧虑,日本沉没成热议
![]()
日本那个环太平洋带上,地震是家常便饭。拿最近的事儿说,2025年鹿儿岛县吐噶喇列岛海域,从6月21日开始,短短二十来天就震了两千多次,最大一次5.5级。气象厅赶紧发警报,让人备好东西防灾。
岛上居民估计烦透了,地动山摇的,超市东西被抢光,游客也少了不少。网上还翻出那本1999年的漫画《我所看见的未来》,作者龙树谅画的,说2025年7月5日有大祸,海啸啥的。虽然官方反复说没科学根据,但人心就是这样,传着传着就信了点。
再往大里说,日本南海海槽那块,专家估摸未来30年内,8到9级大震概率上到80%。2025年初,日本气象厅更新数据,从70%多调到80%左右。历史上,1946年有过8级昭和南海震,距今快80年了。
要是真来一次,死亡人数可能到30万,经济亏大发,292万亿日元,换成人民币得14万亿多。海啸高34米,沿海城市像东京大阪,得遭老罪。全球变暖还添乱,海平面升了,1901到2018年平均每年3.7毫米,日本沿海低地更易淹。IPCC报告说,到2100年,海平面可能升1米,日本沙滩90%没了。
沉没这事儿,地质界吵翻天。一派说太平洋板块推着日本往马里亚纳海沟走,长期看可能倾斜下沉。美国科学家用模型比喻成漏斗,随时塌。另一派说挤压反而让土地抬升,房总半岛那些地方,地震后还高了点。
短期内,全岛沉没概率低,但现实威胁大。2011年东日本震,海岸退后,福岛核漏,海域污染,鱼虾少了不少。政府算过,最坏情况,235万栋房子毁,核安全还悬着。要是二次漏,周边海全废,日本住人难。
这些事儿一串起来,沉没话题就热了。但科学家多觉得短期不可能,得几百万年变化。政府建了22米高防波堤,在静冈县,计划10年内死伤减80%。防灾是关键,与其慌,不如备好。
![]()
移民中国难成真,历史隔阂成羁绊
假设最坏的事真发生了,日本没法住了,1.2亿人得找地方。有人觉得中国近,地广人多,文化有点像,部分日本人调查还选中国当首选。但这事行不通。先说历史,上世纪四十年代那场战,给中国留的伤太深,日本到现在还不彻底认错,军国味儿时不时冒头。中国人记着呢,哪能轻易接纳大堆人来。
再说政策,中国不是移民大国,对外国人定居管得严。突然来1.2亿,得乱套,社会结构得变,资源分摊跟不上,国家安全也得考虑。边境检查、人口管理,本来就紧,这么大流动,考验太大。
联合国早想过这类事儿,在减灾框架里提过,东北亚灾害得区域合作,分担责任。不是一国独吞,而是多国帮忙。像仙台框架,2015年定的,强调减灾,应对海平面升啥的。联合国报告说,到2100年,4亿人可能遭沿海洪灾,亚洲最多。
![]()
接收国里,韩国、俄罗斯远东能分担点。韩国港口多,俄罗斯地广。巴西日裔多,1908年第一批781人从神户坐笠户丸去桑托斯港,种咖啡。到1930年代,高峰50万移民。战时巴西管严,但日裔社区经济强,现在超150万。联合国预案里,巴西是重点,美国英国这些日本盟友也得帮。分担是原则,避免单国压力大。
日本自己也备着,上世纪企业在巴西买地建村,战后经济上位。日裔在巴西混得好,农场工厂多。要是真事儿,巴西能成大本营。总之,移民中国不现实,历史政策都卡着。
多国分担避危机,防灾减灾是正途
联合国框架强调合作,减灾办公室报告说,灾害挑战越来越严,得全球联手。东北亚次区域环境合作啥的,也提跨境环境挑战。像联合国中亚经济体特别方案,帮次区域融入经济,防灾是重点。海平面升,山地冰川融,2025定为国际冰川保护年,报告说升幅大,日本沿海威胁重。
![]()
日本防灾抓紧,演习多,监测网密。核电站周边巡查严,避二次污染。巴西日裔社区扩展,自给网强。西方国家船队物资,飞机投补。图瓦卢那些岛国,早转移国民,日本技术好,能建浮动平台,预算200万亿日元,借鉴荷兰填海。
重点是提升能力,地震仪卫星扫描,数据实时。防灾教育进学校,社区仓库备货。巴西移民史长,1908后社区大,经济贡献大。联合国协调,多国救援机制。海平面应对,东京湾加堤。
![]()
总的来说,日本沉没短期难,但风险在那。移民不是全来中国,联合国分担是道。中国立场稳,历史记着,政策严。防灾才是王道,大家备好过日子。话说回来,这事儿提醒人,地球变化快,得联手应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