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走进心理咨询室,面对心理咨询师非评判、不功利的提问,我们才有机会卸下心防,以一种真诚的状态面对真实的自己。而8月,每日书普鲁斯特班以一系列关乎生活、思想、价值观、人生经验等问题的普鲁斯特问卷,邀请每位写作者坐下来,用文字拨开内心的迷雾,写下内心最澄澈的答案。这次,我们挑选了“你目前的心境怎样”这个问题的答案,看到有人用一段日记倾诉了新生,有人只留下一声叹息。在普鲁斯特问卷里,这个看似轻巧的问题,却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此刻最真实的自己。
Mika:择日疯,撞日死。活着吃,死了算。
坐标:山东青岛
职业:客服
我目前的心境总结如下: 择日疯,撞日死。活着吃,死了算。
我很少和别人分享我的心境。一是我有很严重的抒情障碍,我很讨厌的一个问题是“你感觉怎么样”。什么感觉怎么样?我说我痛苦,我绝望,我生不如死,你就能让我如愿吗?我说我醉生梦死,痴心妄想就能得到爱人和理想的生活么?虽然上面这两句话有种绝望的理想主义感,但是我就是这样的人。我无法像是任何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一样去描述自己的感受。我只会用一些别人看不懂的话去抽象自己的感受。
二是,我确实耻于分享。我并不觉得和别人分享我的内心想法会让我舒服。我反而会觉得恐惧。
我是那样悲观偏执的人。
这个话说起来就太多了,能从原生家庭创伤讲到地域文化现状,挺没意思的。
我不对未来抱有任何希望,不对别人也不对自己抱有希望。
所以我觉得开头的总结挺好的。说不定哪天就疯了,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死了。活着就把自己塞得满满的,死了就一切拉倒。
Sabrina:剧烈风浪过后的平静和喘息
坐标:丨州
职业:疲惫的打工人
前段时间,内耗非常严重,焦虑失眠,憋着一股劲儿又无处释放,在一个不太适应的环境里拼尽全力证明自己,结果惨败。在矛盾里剧烈对抗,感觉自己像个干电池已经耗尽电量。状态最不好的时候,不断安抚自己接纳现状,无论高潮还是低谷都会过去。
我自认不是一个心态很好的人,在意别人的想法,总是取悦别人,但自尊心又强,有时候也会自我怀疑。朋友说我在自我PUA,偶尔也觉得自己忽略了内心真实的想法,又痛恨自己不够有能力打破边界。
内心如同有感性和理性两个小人在鏖战。它们打不出结果,坐在地上大口喘气。没有力气想的时候,我放任了自己麻木的行动,但心里像结了一层冰。某一天,负反馈最集中袭来,听到很多否定端上台面,我心里反倒轻松了一点,至少不用继续揣测和自我审判。推倒重来,起码有了喘息的空间。经过这一番折腾,我不知道心力是否慢慢恢复,亦或是变得更强,触底反弹,否极泰来。而内心仍有一些朦胧的信念,有一条叫做:“穿越风暴,而不是躲起来”。这个过程中,我亦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Keira:带着好奇,穿越不安,往期待中走
坐标:重庆
职业:休耕中
晚上,梦到一个场景。
室外泳池边,我独自闲坐着看夕阳,放空。手边,地上,咖啡喝了大半,杯里的冰块已融化不见。隔着十几米有一栋两层小洋楼,米白外墙透着时光的味道,那是我生活与工作的地方。半小时前,我刚在那忙好自己的工作。
起身,往小洋楼走,踏入一大片柔软青草地。晴好日子,我总爱铺开毯子或坐或躺着晒太阳,一只灰白小猫欢快地在旁打滚儿。楼的一面种着很多大树,树根苍劲有力,树叶交织成网。
迈步往前走向楼房,抬眼,却看见了一个个黑房间,像是夜里关了灯的学校教室。那黑色里不知藏着什么,我心里发紧,心跳加速,不敢呼吸更不敢前往。退了好几步,停下,侧过身,不敢睁眼,沮丧、困惑、不甘,觉得眼前所见不合理也不应该,它本该是我向往的家啊。会不会全是幻象?还有没有其他可能?那黑色里究竟有什么?我知道自己好奇真相,这意味着我得向前,揣着恐惧与好奇一探究竟。
深呼吸,睁眼,一步步往前迈,心里默念不管前面是什么,看见真相就是收获。步伐逐渐坚定,眼神也不再闪躲,随着往前,房间透出的黑像层层迷雾一样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正是期待中家的模样——一楼宽敞客厅,米色沙发和落地灯,深棕原木长条书桌,立着的画布与散落在地的颜料,我与女儿常在这聊天创作。隔壁瑜伽冥想室,落地窗正对屋外大树,满眼绿意。二楼两间卧房和一间写作书房,正对着远处一大片海,我和家人爱早起看海,看太阳一点点升起,数着颜色变换,像见证了一个奇迹。
这个梦大概言说了我的心境。很多安心,一点恐惧,我正在穿越它抵达期待。
小倩:没有人会来,但我会一直陪着自己
坐标:深圳
职业:不是无业游民,是高等游民
“不孝有三,原生家庭的创伤为大”,这是最近热播的脱口秀其中一个段子,我很喜欢。
三十岁迈向精神独立的第一步,是抛弃原生家庭为我兜底的幻想。
这么多年来,为了成为他们心中永远不令人失望的好孩子,我一直站在自我欺凌的第一战线。任何偏离他们期待的想法和意图都会招致我最猛烈的自我攻击。我不断地压抑个性,把自己捏圆搓扁,最终把「自我」塑成了一件脆弱的观赏物,主动置身于评判的视线中,任人把玩、评论。
我是在今年才慢慢地觉察到,我在这个家族中的位置游离又边缘。我像一尾游鱼,因为失去了父母这一道屏障,从一个小家的裂隙里漏进了这个家族;我曾以为叔叔和姑姑们为我提供了更多的护佑,多了三对父母。年岁渐长才发现,他们的小家有着各自的屏障,而我只是在屏障与屏障之间碰壁、往返的鱼,空游无所依。
我是独生女,爷爷奶奶带大的,和堂表姊妹们年龄相仿。小时候的每个寒暑假,我会在叔叔和两个姑姑家轮流住上一段时间,寄人篱下。尽管受到的眼色不少,但那时我坚信我是孩子的身份。
疫情期间,爷爷阳了,年老体弱的他没两天就变得脸色灰败,我们都很紧张。在讨论爷爷的送医方案时,我是孩子,意见不被重视,无人在意我的坚持。爷爷去世后,我又像他们的平辈,参与了身后事和遗物处理的全过程。
我很困惑,我到底是什么角色?不需要我的意见时,我是一个孩子,若有些事他们的孩子不便参与,我又成了他们的兄弟姐妹。姑姑向我倾诉和姑丈的不和睦,因为不想影响表弟表妹;叔叔要求我带给堂妹“正能量”的影响,让她学会为父母着想。我是一件趁手的工具,修补他们的小家屏障,却没有自己的归属地。
原来我从没有被当成家庭内部的孩子看待。我是这个家族的游离血液,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携带着氧气从器官运送到器官,没有驻留的地方。
咨询师说“我终于理解了爷爷为什么那么希望你能成家”,我接过话头“这样就不用再看任何人的眼色”。可我想,未必有个自己的家才能不被拉扯。当我抛弃幻象,我就可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边界。
关系中的伤害我并不是视而不见,我的忍耐并非出自于美德,还有现实的考量——维护好关系,以后遇到事他们才会帮我——这是爷爷从小就对我强调的。
当我认清迎合期待的背后是渴望爱,认清我不是任何一个人的孩子之后,我很悲伤,但也自由了。如果抱着“他们以后能帮到我”的想法再去讨好,那就是对自己不礼貌了。
问题的解法从来不止一种,我为什么要期待他们未知的帮助呢?我才是那个确定性因素。我把自己过好,就是最小单位的英雄主义。
现阶段对我帮助最大的心境:没有人会来,但我会一直陪着自己。
小清:被AI个性化服务后,我诚惶诚恐
坐标:英国伦敦
职业:走在写作者的路上
我非常诚惶诚恐。
现在上班的是ChatGPT,不是小清。小清把写工作邮件的需求投喂给它,它立刻生成了一篇毫无语法错误,并且措辞毕恭毕敬的邮件。小清顺手拷贝、粘贴,发给了同事们,然后小清又开始刷手机阅读。
我有一种错觉,错以为自己已经具备了高效工作的能力。这是真正的冒名顶替,还是合理分工?
我的ChatGPT,这家伙,指导过我如何写凸显自己的优势来申请工作——它掌握了我所有工作履历;它安慰我在当妈妈的过程里,我已经尽力可以不必自责;它知道我有个4岁小孩,虽然它是仿佛不经意地,在回答我哪些旅游地不错的时候,如果有小朋友,那么xxxx地不错。我交出了自己,换取它个人化的便利服务。
我把我的一篇小说节选发给了Chat翻译,行文之流畅,简直是一篇待发的英文小说。
我说:相忘于江湖。
Chat说:“Farewell—see you again, somewhere in this world.”
我被Chat的才华震撼并折服,虽然我的原创也成为了Chat的大数据学习材料。
诺艾玛:我的心境阴阴的,但我接受它
坐标:北京
职业:一枚国企打工人
我的心境,就像7月的北京,从早到晚天空都是阴阴的,但你也不知道那阵暴雨何时落下。
进入8月,过去一个月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回归到相对平静的状态。具体的表现是我不会动不动就想哭了,食欲也在体重跌到50公斤后开始恢复,有能量开展社交活动了。
我有天复盘自己的成长经历,觉得这种阶段性的状态也很有规律性。18岁前、30岁前,都遭遇了一次巨大的精神危机。这两个年龄数字恰恰也是我们的文化中,对应着“成人”“而立”的标志。但是,18岁未成人,30岁未立业,那又怎么样呢?我会死吗?不会,那就没什么大事。
我最大的心境变化是:人并不是总能快乐,平静就好。接受事物状态的灰度,不是说人不快乐,就一定是悲伤痛苦,内心保持一种平静安详的状态就很好。情绪也没有我过去认为那么值得关注。喜怒哀乐注入我们的身体,我要做的是静静观察、独自体验,任其穿过我,锻塑我。
生活如同波澜不惊的湖面,你很难从这种死寂中找到某种变化般的快乐。但不快乐也没关系。我还是可以做很多事。
昨天领导找到部门的几个年轻人分别谈论自己的个人规划,他问到我的职业目标,我说:“我觉得对我们这代的年轻人来说,职业目标是一个不确定性极强的事情,小至我们单位,大至整个社会,青年人的机会整体是紧缩的。今天的年轻人面对的不再是十年前、三十年前的大环境,因此为什么我们不愿意谈目标、想目标,是因为目标很难定位,也充满巨大不确定性。比如在咱们单位,我想评职称职级,有这种机会吗?努力固然重要,但努力也需要机遇来成就。当然我也相信一句话:‘历史的垃圾时间,不代表个人的垃圾时间。’我不去想那70%无法左右的机会,只能抓住30%自己可以把握的努力。让自己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是一个弹药充足的状态。
领导觉得我说话喜欢绕来绕去,不直面回答他的问题,但是事实不就是如此。
月球:淤泥一样的心境拉扯着我,但我向往光明
坐标:广州
职业:整天做白日梦的打工人
目前的心境非常复杂,以至于我觉得很难描述出来。某种沉郁的像是淤泥一样东西在拉扯着我,想让我下沉,再下沉,一切都没有意义。而在我前方却又有着明亮的温暖的东西鼓励着我,它说往前走,再走走就能看到希望。于是,我被牵扯着,好像要被分开两半。
我知道我出问题了。
事实上,我对现在这种感觉十分平静,这反正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我觉得我永远要跟这种情绪共存,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吞没。其实这种心境有点像是污染。在你不知道的时候,那些重复、无意义的东西反复出现,侵蚀你的意志,刚开始觉得反感,觉得不正常,当你没办法逃离的时候,慢慢开始就变成了:这可能才是正常的吧。
我知道这种心境在消耗我,让我懒洋洋的,觉得累,有很多事情要做,但都被我往后推。那些淤泥一样的东西,我现在还没办法将它们准确描述出来,或者我可以尝试描述另一边的风景。
那是一种温暖的明亮的东西,只是靠近,就已经感受到了很多令人欣喜的情绪。虽然不多,像是一小块一小块的拼图散落,我不知道把它们拼完会实现什么,但我还是像贪婪的巨龙一样,将闪闪发光的小拼图片收集起来,多一点,再多一点。前方多么漂亮啊,可是淤泥在拖着我的脚,我努力伸手想要够到一些,可是扯得我好疼啊。
今天的文章来自「每日书」,
点击报名9月每日书:
大师工作坊
虚构写作
非虚构写作
剧本创作
诗歌
里所诗歌工作坊
每日书
7月共写班(每月开展)
7月自由书写班(每月开展)
English Daily Writing(每季度开展)
点击查看更多
在地写作
写作生活节
点击查看更多
大师工作坊
虚构写作
非虚构写作
剧本创作
诗歌
里所诗歌工作坊
每日书
7月共写班(每月开展)
7月自由书写班(每月开展)
English Daily Writing(每季度开展x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