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故事发生在1953年,一个中国老人跟随慰问团来到朝鲜,他的儿子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烈士,牺牲后被当地人民葬入了朝鲜国城川县的一个名为石田里村的村庄里。
老人在儿子墓前再也忍不住悲伤,痛哭流涕,旁边的一位朝鲜老妇同样眼含热泪紧紧握着他的手:“我把孙子过继给你一个,以后让他给您养老送终!”
这位志愿军烈士是谁,他是如何牺牲的?
一、志愿军战士罗盛教
1931年,罗盛教出生在湖南新化,那个时候,新化县还是国统区,国民党的部队驻扎在那里。
蒋介石疏于对军队思想的管理,手底下养了不少兵痞,当地人民没少受委屈,农村里的人更是举步维艰,小时候罗盛教一家不光要受日军的侵略,还要时刻提防国军的乘火打劫。
湖南解放之后,当地人民敲锣打鼓,欢迎解放军战士们入城,那年罗盛教18岁,看着遵纪爱民的解放军,再回想到毫无纪律,鱼肉乡民的国民党军队,心里产生了极大的落差。
湖南解放后,我军召集征兵活动,罗盛教积极参与,被编入了解放军第47军,可训练结束的时候,国民党残余势力也离开了大陆,逃到了台湾,他没有上战场的机会。
1951年,罗盛教被编入中国志愿军远赴朝鲜抗美援朝,看到朝鲜因战火的荼毒而被摧毁的村镇房屋,底层人民痛苦的生活,回忆渐渐涌上心头,他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不同的是,上一次,他只能眼睁睁看着日本法西斯毒害家乡,侵略国土,但这一次他已经是一名中国战士,手里握住了反击的枪。
虽然他参军已有一年多,可毕竟没上过战场,他们这一批的都还算是“新兵”,所以初到战场,他们的部队更多的是负责后勤的工作,他担任指挥部的一名文职人员。
朝鲜的冬天大雪纷飞,可为了躲过美军的侦察机,志愿军只能夜里出发,顶着漫天的风雪,一位朝鲜妇女手持煤油灯,为战士们照明开路。
罗盛教在队伍中心,看着走在最前方的妇女,深受感动,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拯救朝鲜人民于水火。
二、舍己为人,英勇牺牲
朝鲜的冬日天气越来越冷,罗盛教所在的部队驻扎在石田里村附近,一天早晨,罗盛教像往常一样在村边巡逻,看到几个朝鲜少年正在冰面上嬉戏。
这几个孩子都是石田里村的村民,其中一个名为崔莹的少年还给志愿军送过衣服和食物,罗盛教对他有点印象,他们在厚厚的冰面上划着,越来越远,慢慢的远离了河床,到达了河中央。
那个叫崔莹的少年划得最快,后面几个人明显有点追不上他,忽然,领头那个叫崔莹的少年因为过快摔倒在冰上,其他几个孩子还没过去,就听“扑通”一声,冰碎了,他掉进了水里。
冰上的几个孩子慌了,有一个小男孩俯下身子想把人拉上来,却险些被拽下去,周围的冰面太光滑了,小孩子的身体很难掌握平衡。
“救命啊,救命啊!”几个孩子一边向岸边的罗盛教招手一边用朝鲜语呼救,罗盛教虽然听不懂,但他也看出那边的情况有些不对,立刻意识到出事了。
他赶紧跑了过去,看见这个冰窟窿也知道有人不慎落水了,来不及多想,脱下棉衣就跳了进去,冰层上的三个孩子有一个人往村子方向跑,大概是叫人去了,剩下两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
冰层下的水压要比平时更强,崔莹被困在冰层下面上不来,只能挣扎双手敲击冰层,不过多亏了他弄出的声响,罗盛教一跳进水里就找到了他的位置。
他一把拉住崔莹的胳膊拖到身边,随后用双手将他撑起,崔莹因为体力不支总是爬不上去,周围的冰层也摇摇欲坠,接连碎裂,罗盛教举了三次才把孩子推了上去。
这下崔莹是上去了,可罗盛教却慢慢的沉进了水里,河水灌入他的嘴里,鼻子里呛得他极度昏厥,力气也彻底消耗殆尽了,挣扎了几下就没动静了。
等村里的大人们赶来,水面早已恢复了平静,可旁边浑身湿透,大声哭喊的崔莹证明了这里曾发生了溺水事件,等他们破冰将罗盛教捞出来的时候,他已经气绝身亡了。
年仅21岁,刚刚参军不足三年的小伙子,就这么壮烈的牺牲了,这样的情况也难倒了负责登记阵亡名单的战士,毕竟这并非是在战场上阵亡,而是更倾向于溺水事故。
石田里村的村民解决了这个难题,他们为了祭奠这个挽救了朝鲜孩子的中国英雄,将他留在了朝鲜土地上,按照当地最高规格进行了葬礼,全村人民都出席了这场哀悼,他作为烈士留在了异国他乡。
三、我把孙子送你一个
罗盛教的部队隶属于志愿军141师,其师长叶建民听说这件事后,认为即使并非战死,但他的确是出于英勇救人的目的,这与志愿军援朝的初衷是相同的,便将这件事向上级报告,为罗盛教争取到了二等功。
同时,朝鲜政府为罗盛教授予了“一等爱民”的殊荣,还为其修建了烈士铜像,陈列在抗美援朝烈士馆中,而他牺牲的那条小河从此也有了名字——罗盛教河。
1953年11月,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我国组织了抗美援朝战士慰问团,组织那些烈士家属前往朝鲜为家人扫墓祭奠,罗盛教的父亲罗迭开就在其中。
石田里村的村民对罗迭开表达了热情的欢迎,站在儿子的墓前,罗迭开再也忍受不住悲伤,眼泪直流:“孩子,我的孩子......”
而那个朝鲜小孩崔莹就沉默的跟在罗迭开的后面:“叔叔,罗大哥是为了救我而死的,我这条命是他救回来的,如果您不嫌弃,我愿意认您做义父。”
崔莹的母亲也跟在崔莹旁边:“我的大儿子也是死在了这次战争里,他留下了两个孩子,我想把我的小孙子过继给您,让他跟您姓,为您养老送终。”
最终罗迭开认下了这个义子和过继来的孙子,并给小孙子更名为罗继宏,在两国政府的帮助下,罗继宏转到了中国国籍,他承担起了爷爷养老的职责。
1956年,为了彰显中朝两国的友谊以及感念罗盛教的英勇精神,朝鲜政府主动将石田里村更名为罗盛教村。
而崔莹也没有忘记这个义父,每逢中朝佳节,他都会寄来一大箱子的当地特产,长大后,他加入了军队,成为了一名朝鲜人民军,为中朝两国的友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结语
1977年,崔莹同样正值二十多岁的年纪,因公殉职,成为了朝鲜烈士,当地政府应崔莹母亲的要求,将崔莹葬在了罗盛教的身旁,以罗盛教“弟弟”的身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