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上期文章说了二战日军将官用的防身手枪,那这一期文章,就再来说说二战德军将官用的那些防身手枪。
而且相比同时期日军用的手枪,无论是综合性能,还是美观程度,都要高不少。
第一种就是鼎鼎大名的鲁格P08型手枪。
它被誉为二战半自动手枪中的“贵族”。
的确,鲁格P08无论是造型,还是做工都很完美,当然造价也要比同时期的军用手枪高,尤其是所采用的肘节式枪机系统,在当时也比较另类。
虽然鲁格P08是一战之前的产物,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作为德国军队的制式武器。
到了三四十年代的二战期间,在德军基层中,鲁格P08基本被最新型的瓦尔特P38手枪取代,剩余少数的P08则配备给德军的高级军官使用,作为个人的佩枪和防身武器,尤其是将军级别的高官用的比较多。
该枪发射9x19毫米鲁格手枪弹,弹匣容量8发,有效射程50米,作为将官的防身手枪那是相当够用的,毕竟P08曾在一战中就是德军的标准战斗手枪,所以威力比那些紧凑型手枪大多了。
第二种是绍尔38H型手枪。
这是由德国绍尔索恩公司,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期间设计生产的一种紧凑型手枪。
绍尔38H最初的定位是警用手枪,但后来二战爆发,军队急需更多的武器,因此在那之后生产的绍尔38H都成了军用手枪。
但绍尔38H毕竟属于紧奏型手枪,再加上使用的是7.65x17毫米手枪弹,相对来说威力比较小,不适合作为战斗手枪,因此就分发给了德军将官作为个人的防身手枪,也兼个人佩枪。
后来还有一部分绍尔38H分发给了精锐装甲部队的校级军官、和空降部队的指挥官、以及空军飞行员使用。
这枪在外形上也显得很精致,且做工精良,在当时也算德国生产的一种高端手枪。
第三种是瓦尔特PP/PPK型手枪。
这个型号应该都听说过吧?
是德国瓦尔特公司,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期设计生产的一种小型手枪。
其中PP型属于第一种型号,诞生于二十年代末期。
PPK是PP型的缩小版本,也可以说是紧凑手枪中的紧凑型号。
同样,瓦尔特PP系列手枪最初的定位也是警用,以及针对出口,在二战爆发后,这个系列的手枪也编入军队使用。
尤其是尺寸更小巧的瓦尔特PPK型,在当时深受德军将官们的欢迎,就连“元首”的私人佩枪都选择这个,正是因为PPK的外形精致,尺寸小,以及性能突出的特点。
在二战末期,还有不少瓦尔特PPK配发给了德军情报人员、特工等使用,虽然发射7.65x17毫米子弹威力不是很大,但能加装消音器,使用它可以更隐蔽的执行任务。
第四种是毛瑟HSC型手枪。
这枪在当时比较冷门,但也是德国生产的一种小型手枪。
由毛瑟公司在四十年代初期设计定型,问世后就装备了党卫军、军事警察以及德国空军、德国陆军的将官使用。
毛瑟HSC发射的同样是7.65x17毫米弹药,弹容量8发,有效射程大约50米。
这枪在造型上也显得很精美,握柄处还使用了高端木料制作,做工不比早先的瓦尔特PP系列差。
在二战期间,毛瑟HSC型手枪,在德军中也能算是一种权贵的象征,因为本身就不常见,物以稀为贵嘛,再加上用这枪的大多也都是将军。
第五种是毛瑟M1934型手枪。
这个型号最早起源于上世纪一零年代,前身分别是毛瑟M1910和毛瑟M1914型,它就是在这两者上演变过来的。
毛瑟M1934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问世,由德国毛瑟兵工厂设计定型,最初作为一种专门用于出口的商业型手枪,抗战初期的国民政府就曾少量引进过,并装备国军方面的将官使用。
由于前半部分枪管都露在外面,开火时的时候枪管会后退,因此毛瑟M1934在我国还被称为“张嘴登”。
在二战爆发后,毛瑟M1934和其他小型手枪一样,也被编入德国军队使用。
该枪还分为7.65和6.35毫米两种口径版本,当然两个型号,也均作为德军将官的个人防身手枪。
行了,以上就是二战期间,德军将官使用的五种防身手枪,如果本篇文章中存在错误或者不足,还希望各位读者多多指点改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