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半导体板块估值重塑的进程仍在持续深化,然而市场目光已从估值偏高的寒武纪、处于停牌整顿状态的中芯国际,转移至更具实质性突破潜力的新标的。
一家隐匿于行业深处、坐拥三大核心优势的“隐形冠军”正崭露头角:
它通过战略并购整合了阿里云智算中心资源;在国内DPU芯片领域稳坐头把交椅,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在CPO光模块上游关键材料领域,更是一举拿下国内75%的市场份额。
这家市值仅约70亿元的行业领军企业,极有可能成为本轮自主可控发展浪潮中的最大赢家。
![]()
据《华尔街日报》最新消息,阿里巴巴达摩院自主研发的AI推理芯片已进入实际测试阶段,该芯片实现了两大关键技术突破:一方面,全面兼容英伟达H20芯片的CUDA生态与硬件架构,确保客户在切换时无需承担额外成本;
另一方面,采用纯国产化工艺路线,由国内顶尖半导体厂商代工生产,彻底摆脱了对台积电的技术依赖。
这一重大进展,标志着中国在AI芯片自主可控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跨越,将直接对英伟达在中国高达85%的训练芯片市场份额(2024年数据)构成有力冲击。
行业分析机构TrendForce预测,到2030年,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其中中国本土厂商有望抢占40%的市场份额,形成万亿级的国产替代市场空间。
![]()
当前,以阿里AI芯片为核心的国产化产业链正在加速构建,A股相关上市公司将迎来价值重估的宝贵机遇:
技术兼容性优势凸显:阿里芯片与英伟达生态的无缝对接,将大幅降低金融机构、互联网巨头等客户的算力迁移成本,加速国产芯片的渗透进程。
代工产能保障有力:通过与中芯国际等本土厂商的深度合作,构建起不受地缘政治因素干扰的稳定供应链,有效破解“卡脖子”难题。
生态协同效应显著:智算中心的并购将形成芯片-算法-算力的全栈布局,与DPU芯片、CPO光模块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构建起AI基础设施的闭环生态系统。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该隐形冠军在CPO上游硅光芯片领域拥有高达75%的市占率(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2024年报),使其在800G/1.6T光模块升级浪潮中占据有利先机。
随着阿里云等巨头加速部署自研芯片,DPU芯片作为数据中心“第三颗主力芯片”的市场需求将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
可以预见,以阿里AI芯片为主的A股产业链上市公司,有望迎来资金的热烈追捧与炒作!
相关概念股梳理:
中芯国际
国内晶圆代工龙头,阿里平头哥AI芯片国产化替代的核心制造伙伴,保障供应链安全。
华虹公司
国内特色工艺龙头,为阿里特定芯片工艺提供国产制造备选方案,与设计环节紧密绑定。
长电科技
全球封测领军企业,负责阿里高端AI芯片的先进封装,直接影响芯片性能与良率。
利扬芯片
独立专业测试厂,为阿里芯片提供关键测试服务,确保可靠性与性能达标。
最后一家,最具潜力!
核心战略:拟收购阿里系核心供应商恒扬数据(第一大客户贡献62%营收),深度绑定阿里云智算中心,构建"芯片-算力-算法"全栈生态。
CPO上游垄断:子公司占据全球60%/国内75%的MT插芯市场,形成事实垄断;
散热革命:自主开发的金属MPO连接器散热效率提升40%,通过博通认证,或成其下一代CPO交换机标配;
巨头认证:阿里玄铁生态唯一DPU合作伙伴,华为"鲲鹏KPN钻石合作伙伴"(全国仅3家),间接切入英伟达/博通供应链。
估值空间:当前市值70亿,对比寒武纪(千亿级)、中芯国际(万亿级)存在显著重估潜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