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按摩特定穴位(以远端取穴为主),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活血止痛、辅助缓解炎症的作用。但是痛风发作时,关节红肿热痛明显,不建议自行强力按摩疼痛关节(可能加重炎症或损伤组织)。以下是适合痛风患者(尤其是缓解期或发作间歇期)在家操作的安全穴位及按摩技巧。
推荐按摩穴位及定位技巧
1. 足三里穴(调理脾胃、增强代谢)
定位:小腿外侧,犊鼻穴(膝盖外侧凹陷)下3寸(约4横指),胫骨前嵴外1横指(中指)处。
按摩技巧:
•用拇指指腹按压,力度以有酸胀感但无痛感为宜;
•顺时针揉按3-5分钟/侧(或点压20-30次/侧),每日1-2次;
•最佳时间:饭后1小时(避免空腹按压刺激肠胃)。
作用:足三里是“保健要穴”,能健脾胃、助运化,适合尿酸高但无急性发作的患者日常保健。
2. 三阴交穴(调节肝脾肾、利水排酸)
定位: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约4横指),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
按摩技巧:
•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压,力度稍深(以局部酸胀为度);
•先顺时针揉按2分钟,再点压20次,换另一侧重复;
•注意:孕妇禁按此穴(可能刺激子宫收缩)。
作用: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能调肝健脾补肾(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主排泄,三者协调则尿酸代谢更高效),尤其适合长期尿酸偏高者。
3. 太溪穴(补肾利水、促进尿酸排泄)
定位:足内侧,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技巧:
•用拇指指腹按压凹陷处,力度以深层酸胀但舒适为准;
•垂直向下按压3-5分钟/侧(或点压20-30次),每日1次;
•可搭配热水泡脚后按摩(效果更佳)。
作用:太溪是肾经原穴,能补肾气、助排泄(肾气足则尿酸通过尿液排出更顺畅),适合尿酸排泄减少型患者(占多数)。
4. 阴陵泉穴(清热利湿、缓解关节肿)
定位: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膝盖内侧下方,胫骨边缘向内按压最深的窝)
按摩技巧:
•用拇指指腹按压凹陷处,力度稍重(以酸胀感向膝关节扩散为佳);
•顺时针揉按3分钟/侧,或点压20次,每日1-2次;
•湿热重(舌苔黄腻、小便黄)者可延长按摩时间。
作用:阴陵泉是脾经合穴,能健脾祛湿、清热消肿(针对痛风急性期的关节红肿热,或湿热体质患者的日常调理)。
5. 阿是穴(痛点周围反射区,辅助止痛)
定位:并非固定穴位,而是痛风发作时关节周围(非直接按压红肿关节!)的“敏感点”
按摩技巧:
•用指腹轻揉敏感点(避开红肿部位),力度轻柔(以轻微酸胀为度);
•按摩1-2分钟/处,每日2-3次(发作期若关节剧痛则暂停)。
作用:通过刺激痛点周围的反射区,分散疼痛信号,缓解局部紧张(但不能直接按红肿关节,避免加重炎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