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我陷入了一段特别迷茫的日子。30 岁的年纪,工作没什么起色,和男友的感情也进入平淡期,每天下班回到家,除了刷短视频就是躺在沙发上发呆,越闲越焦虑,总觉得生活像一潭死水,看不到一点光亮。
有天晚上,我刷到一篇文章说 “阅读是最低成本的自我救赎”,看着书桌上落满灰尘的那本《山茶文具店》,突然动了 “试试每天读会儿书” 的念头。没有给自己定太高目标,就从每天 30 分钟开始,哪怕只是读几页,也算完成任务。
刚开始坚持的时候,其实特别难。前几天,我坐在书桌前,刚翻开书没 5 分钟,手机就开始震动,一会儿是工作群的消息,一会儿是朋友发来的八卦,忍不住拿起手机刷着刷着,半小时就过去了,书还停留在第一页。有次甚至读着读着就犯困,头一点一点的,最后直接趴在书桌上睡着了。
我没急着否定自己,而是学着调整节奏。把手机调成免打扰模式放在客厅,特意选了一盏暖黄色的台灯,再泡上一杯热牛奶,营造出 “专属阅读时间” 的仪式感。慢慢的,我开始能静下心来,从一开始只能专注 10 分钟,到后来能完整读完 30 分钟,甚至有时候读得入迷,还会主动多翻几页。
我读的第一本书是《山茶文具店》,书中鸠子用手写书信传递情感的故事,让我想起小时候和外婆通信的时光。那些细腻温暖的文字,像一股暖流,慢慢抚平了我心里的焦虑。后来又读了《被讨厌的勇气》,书里 “课题分离” 的观点,让我突然想通了很多事 —— 之前总因为同事的评价、男友的态度而纠结,其实很多烦恼都是自己 “揽” 来的,学会分清自己和别人的课题,心里轻松了不少。
坚持到第三个月时,我发现自己的心态悄悄变了。以前遇到一点小事就容易烦躁,比如加班晚了、地铁挤了,总会忍不住抱怨;现在却能平静下来,会想起《瓦尔登湖》里 “我们大多数人过着平静的绝望生活”,然后告诉自己 “别被眼前的琐碎困住”。有次和男友因为小事吵架,放在以前我会冷战好几天,那天却突然想起《非暴力沟通》里说的 “先表达感受,再说出需求”,主动和他沟通,矛盾很快就化解了。
更意外的是,阅读还让我找到了久违的 “热爱”。有天晚上,我读着《解忧杂货店》,看着书中角色通过书信帮助别人解决烦恼,突然萌生了 “写点东西” 的想法。于是我开始在读完书后,试着写几句读后感,从一开始的寥寥几行,到后来能写出几百字的短文。有次我把自己写的关于 “阅读改变” 的文章发到社交平台,没想到收到了很多人的点赞和评论,有人说 “你写的话让我也想开始读书了”,还有人问我 “最近在读什么书,求推荐”。
就这样,每天 30 分钟的阅读,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慢慢生根发芽。半年后,我不仅养成了规律的作息,不再熬夜刷手机,还攒下了满满一本读书笔记,甚至开始尝试给公众号投稿。上个月,我投出的一篇关于 “职场焦虑” 的文章被采用了,拿到稿费的那天,我拿着手机反复看了好几遍,第一次觉得,原来自己也能做成一件 “有意义的事”。
现在的我,依然每天坚持读书 30 分钟。有时候读散文,感受文字里的诗意;有时候读心理学书籍,学着更好地理解自己;有时候读人物传记,从别人的故事里汲取力量。我不再像以前那样迷茫,因为在书中,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慢慢找到了自己想走的路 —— 我想继续写下去,用文字把阅读带来的温暖和力量传递给更多人。
有人说 “读书不能立刻改变你的生活,但会让你悄悄成为更好的自己”。确实,每天 30 分钟的阅读,没有让我一夜之间变得优秀,却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的心态,让我学会了和自己相处,也让我在迷茫中,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
如果你也正处于低谷,不妨试着从每天读书 30 分钟开始。不用急着求结果,慢慢来,你会发现,那些读过的书,会悄悄变成你前行的力量,带你走向更明亮的未来。
#上头条 聊热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