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当一个地方从纯真的兄弟情义变成冷冰冰的等级制度时,那些真正重感情的人会怎么办?梁山泊原本是一帮不打不相识的好汉聚在一起的地方,大家喝酒吃肉,不分你我。
公孙胜这个道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待着的,他看着梁山从最初的七个人发展到后来的一百零八将,也看着这个地方一点点变了味。
那个排座次的日子,他站在聚义厅里,看着那张按出身地位排列的座次表,心里是什么滋味?
![]()
公孙胜本来就不是个凡夫俗子,他是紫虚观罗真人的徒弟,从小修道,对世间的名利看得比较淡。
当年他听说梁中书要给蔡京送十万生辰纲,觉得这帮贪官污吏太过分了,于是找到晁盖,拉起了七个人的队伍。
那时候的公孙胜单纯得很,以为劫了这批财物就是为民除害,大家分了钱各自回家,日子照样过。
![]()
谁知道白胜这家伙被抓了,供出了所有人,大家只能跑到梁山落草为寇。
公孙胜到了山上之后,发现这地方还挺不错,晁盖这个人虽然脾气暴躁,但是讲义气,把兄弟们当真兄弟看待。
山上的生活很简单,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公孙胜觉得自己可以在这里"半缘修道半缘君",既能修炼道法,又能和兄弟们在一起。
宋江上山之后,情况就慢慢变了。
这个人一来就因为救了晁盖的命,直接坐到了第二把交椅的位置。
公孙胜当时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他看人很准,宋江这个人表面上谦逊有礼,实际上野心不小,而且手段高明。
![]()
更要命的是,晁盖这个老实人根本不是宋江的对手。
公孙胜看着宋江一步步在山上扩大影响力,连吴用这样的聪明人都开始倒向宋江,他就知道大事不妙了。
作为一个修道的人,他看得出这种权力斗争的结局,晁盖肯定会吃亏。
于是他找了个理由,说要下山看望老母亲,实际上就是不想看到接下来的闹剧。
![]()
公孙胜离开梁山的时候,晁盖身边的人已经不多了。
那些原本跟着晁盖的人,要么被宋江拉拢过去,要么就是保持中立。
晁盖这个人太直,不懂得政治手腕,面对宋江的软刀子,他只会用硬的,结果越来越孤立。
公孙胜在山下过了一段安静的日子,但是他心里清楚,这种安静不会持续太久。
![]()
果然,李逵这个黑旋风跑到他家里,威胁他的老母亲,逼着他回山。
公孙胜没办法,只能重新上梁山。
回到山上之后,他发现这地方已经完全变了样。
晁盖死了,死得很蹊跷。
说是攻打曾头市的时候被毒箭射中,临死前留下了一句话,说谁能抓到射死他的人,就把梁山寨主的位置传给谁。
这话明显是说给宋江听的,因为除了宋江,谁还有这个能力和野心去做这件事?
宋江顺理成章地成了梁山的老大,山上的气氛彻底变了。
![]()
以前大家都是兄弟,现在变成了上下级关系。
宋江开始搞什么忠义堂、聚义厅,还要给所有人排座次,弄得跟朝廷官场一样。
![]()
说起来,公孙胜和梁山的缘分就是从那次劫生辰纲开始的。
当时他听说这个消息,心里就不服气。
梁中书这个狗官在大名府搜刮民脂民膏,十万贯的生辰纲全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就为了给蔡京这个大贪官过生日。
公孙胜虽然是个道士,但他不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
![]()
他看不惯这种事情,决定要教训教训这帮贪官污吏。
于是他找到了晁盖,说服他一起干这件事。
晁盖这个人虽然平时有点冲动,但是分得清是非,听说这个情况,立马就同意了。
他们很快就凑齐了七个人:晁盖、公孙胜、吴用、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还有白胜。
这七个人各有所长,吴用负责出谋划策,阮氏三兄弟熟悉水路,刘唐负责打探消息,白胜负责下药。
公孙胜则用自己的道法制造了一场及时雨,让押送的官兵放松了警惕。
这次行动非常成功,他们在黄泥冈把生辰纲劫得干干净净。
![]()
当时所有人都很兴奋,觉得终于出了一口恶气。
公孙胜那时候想的很简单,觉得大家分了钱就可以各自回家,继续过自己的日子。
白胜被抓供出了所有人,这是他们没有想到的。
公孙胜这才明白,做了这种事情,就没有回头路了。
他们只能跑到梁山,开始了落草为寇的生活。
![]()
招安之后,宋江要搞什么排座次的仪式,美其名曰要让大家各得其所。
公孙胜当时就觉得很荒谬,什么时候兄弟之间还要分个三六九等?以前在晁盖手下的时候,大家都是平等的,有什么事情商量着来,从来没有这种等级观念。
![]()
排座次那天,公孙胜站在聚义厅里,看着那张按出身地位排列的座次表。
他被排在第四位,天闲星,这个位置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
关键不是位置的问题,而是这个排名的依据让他心寒。
那些有钱有势的,比如卢俊义,直接排到了第二位。
那些有背景的,比如关胜、林冲这些禁军教头出身的,也都排在前面。
而那些真正有能力、立过功的人,反而排在后面。
![]()
更让公孙胜无法接受的是,这个排名完全不考虑大家的感情和过往的情谊。
公孙胜想起了当初的七星聚义,那时候大家是真的平等,真的有兄弟情义。
晁盖虽然是老大,但从来不摆架子,有什么好东西都和兄弟们分享。
现在呢?宋江坐在那里,一副天下都是他的样子,下面的人都要向他磕头行礼。
![]()
看到这个场面,公孙胜什么话都没说,转身就走了。
他知道,这个梁山已经不是他认识的那个梁山了,这里再也没有真正的兄弟情义了。
![]()
公孙胜离开聚义厅之后,心里已经做好了决定。
他要彻底离开这个地方,再也不回来了。
宋江后来找过他几次,想要挽留他,但是公孙胜心意已决。
在平定淮西的时候,公孙胜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机会。
![]()
他告诉宋江,自己的师父罗真人有过遗训,不让弟子参与太多的世俗争斗。
现在大局已定,他应该回家侍奉老母亲,颐养天年了。
宋江当时还试图说服他,说什么大家都是兄弟,应该在一起共享富贵。
公孙胜听了只是笑笑,没有多说什么。
他心里清楚,宋江嘴上说的是兄弟情义,实际上想的是如何巩固自己的权力。
公孙胜最后一次看了看这些曾经的兄弟们,心里五味杂陈。
想起当初在黄泥冈劫生辰纲的时候,大家同心协力,那种感觉多好。
![]()
再看看现在,所有人都在为了自己的位置和利益算计,哪里还有半点当初的样子?
他收拾了自己的东西,没有和任何人告别,静悄悄地离开了军营。
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见过这个曾经在梁山呼风唤雨的道士。
有人说他回到了紫虚观继续修道,有人说他带着母亲隐居山林,但是没有人能确定他的下落。
公孙胜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梁山变化的不满和失望。
他不像其他人那样选择妥协或者适应,而是直接用脚投票,彻底告别了这个已经变了味道的地方。
他的离开,也象征着梁山最后一点纯真和理想的消失。
公孙胜的故事其实就是很多理想主义者的缩影。
他们怀着纯真的想法加入一个团体,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当这个团体逐渐变质的时候,他们就只能选择离开。
![]()
公孙胜看透了宋江的本质,也看透了梁山的变化,他选择用最决绝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这种选择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像他一样洒脱地转身离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