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今晚报)
转自:今晚报
【#文艺晚会挖掘故事不那么广为人知# 】#刘老庄连82名先烈很少找到名字#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的主创团队中,青年一代扛起重任,文学组也是如此,总撰稿朱海携手池浚、许诺、徐珺蕊,形成一支以年轻力量为主的团队。“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80后、90后手中,你会突然觉得,自己不再是被前辈们保护在羽翼之下的小孩子了。”徐珺蕊说。已经手握《只此青绿》《咏春》《赳赳大秦》等爆款作品的她,把《正义必胜》的创作经历视作一次终生难忘的学习。“我们想从更多的角度出发,挖掘历史里相对来说不那么广为人知的故事,展现无名英雄付出的巨大牺牲。”徐珺蕊说。晚会第三场“不可战胜的力量”中,情境戏剧《永远的番号》聚焦于刘老庄连——1943年,在江苏淮阴刘老庄,为掩护部队主力转移,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与数倍于己的日军精锐部队激战12小时,全连82人全部牺牲。淮阴人民选送82名优秀青年补入四连,连队被命名为“刘老庄连”,而直到今日,当年82名殉国先烈中,找到名字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永远的番号》用高度提炼的“母亲”形象展开讲述:在战壕纵横、千疮百孔的土地上,手拿针线的母亲缝补着破碎的大地。她救回了四连最后一位小战士,弥留之际,这个意识模糊的孩子坚持向“娘”说起全连的英勇战斗,喃喃念着他们的番号。小战士终于还是倒下了,但一位又一位母亲站起来,送儿上战场——所有人都是祖国的孩子,当“母亲膝下百万兵”的号召激荡回响,现场600名“藏身”于黄土下的战士挺身而出,一声“娘”喊得所有人热泪盈眶。被赋予重要意义的《正义必胜》,所有环节都经历了细致入微的调整、打磨,但饱含军民鱼水情的《永远的番号》从创作之初起,便一直受到各界专家认可。(北京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