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这个人,在台湾政坛混了这么多年,算得上是个老资格了。他1950年7月13日生在香港,祖籍湖南衡山县,一岁多就跟着家人去了台湾。家里背景不简单,父亲马鹤凌抗日时期加入青年军,后来干国民党党务,母亲也是国民党党员,环境里从小就浸着政治味。马英九1967年加入国民党,那时候他才17岁。1972年从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之后跑去美国深造,1977年拿纽约大学法学硕士,1981年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历高,英语棒,外加长得还行,回台湾后很快就混出头。
1981年,马英九开始给蒋经国当英文秘书,帮着翻译国际场合的讲话,很快就得到赏识。1984年升国民党副秘书长,管党内协调。1988年转行政系统,当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搞政策评估。1993年当上法务部长,那时候他大力扫黑反腐,抓了不少人,得罪党内一批,但也捞到民众支持。1996年短时间干政务委员。
1998年,他第一次选台北市长,打败陈水扁上位,干得还算勤恳,2002年连任。2005年高票选国民党主席,那时候国民党低谷,他拉起泛蓝阵营。2008年到2016年,当台湾地区领导人,两任期里推动两岸经贸,坚持九二共识,签了不少协议,但后期民调滑坡,2014年国民党地方选举大败,他辞国民党主席负责。
卸任后,马英九没闲着,2016年成立马英九基金会,专注两岸青年交流和文化活动。他坚持不统不独不武的立场,说统一得民主,得台湾人同意。但两岸关系大势里,他这套越来越边角化。2023年3月27日到4月7日,他卸任后第一次去大陆,带台湾青年去南京、武汉、长沙、重庆、上海,祭祖、参观历史遗址,还在复旦大学座谈。大陆给高规格接待,高层陪同,媒体热炒,算破冰之旅。那时候两岸氛围紧张,这次行被看作缓和信号。
2024年4月1日到11日,马英九第二次去大陆,到广东深圳看腾讯比亚迪,陕西参加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北京看卢沟桥抗日纪念馆,还见大陆高层。12月18日到26日,第三次去黑龙江四川,哈尔滨冰雪节、成都大熊猫基地,用方言聊汶川地震援助,强调两岸互助。这些次都挺热闹,接待积极,媒体跟进。
但到2025年6月14日到27日,第四次去大陆,就不一样了。他带大九学堂学员,去厦门参加海峡论坛、甘肃天水公祭伏羲、敦煌莫高窟参观。行程还是文化交流为主,但大陆官方预告和报道都低调,用“欢迎认同九二共识的台湾人士”这种通用话,没像前几次突出马英九个人。海峡论坛上,他发言强调和平民主统一,得尊重台湾意愿,但现场反应平平。敦煌时,他又提类似观点,国台办负责人宋涛当场回应,说台湾前途由全体中国人决定。这被解读为纠偏,马英九的民主统一论里隐含台湾人单独决定的意思,跟大陆原则有差距。整体报道克制,规格降温,没高层高调陪同,舆论也没前几次热烈。
这背后,马英九的立场跟大陆核心原则有距离。他长期不统不独不武,统一绑民主和台湾民意,大陆强调全体中国人决定,统一是历史大势。马英九以为自己是两岸桥梁,高估分量。其实,大陆推进两岸交流,不靠单个台湾政客。
台湾统一大业里,政客群体多余,真正卡点是美国干涉,大陆和台湾关系本质中美博弈。赖清德那些激进的想拔高政客价值,搞台独,马英九没那么极端,但也想统一过程得台湾政客点头,像中介抬价。但大陆不需要中介,统一后保留台湾行政体制,只为管理方便,降低阻力。时机成熟,美国干预不了,台湾生活不乱,那政客就得接受。
马英九第四次遇冷后,回台湾继续基金会工作,推动青年交流,但影响力渐弱。他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和平,但国民党内部都乱,2024年大选国民党败,民进党继续执政,两岸更僵。马英九还表达两岸同属一中,制度差异大,但统一条件不成熟,得和平民主。可大陆立场坚定,反对外部势力,推进融合发展。马英九这类卸任政客,在两岸大棋局里,作用有限。台湾问题外交层面是中美,民生层面关民众生活,政治层面不需台湾政客主导。
马英九政治生涯起起落落,从金童到领导人,再到卸任交流者,本想留历史定位,但遇冷让他看清现实。不是大陆需要他,而是他把客气当福气,高估自己。两岸青年交流重要,但大势不由个人左右。统一时机看国际格局和民众福祉,政客得顺势而为。马英九的经历提醒,台湾政客别总想当主角,大陆推进统一,自有节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