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
你知道年休假未休也能拿三倍工资吗?长葛某企业员工10年未休假竟获赔数万元!年休假工资的计算规则是什么?维权时效有多久?陈晓峰律师用真实案例详解法律要点,教你避开维权陷阱!
文章正文
一场迟到十年的年假补偿
去年,长葛一家机械制造厂的员工老李找到我。他在公司勤恳工作十年,却从未休过年假。离职时,他想讨回这笔“隐形工资”,但公司强硬拒绝:“是你自己没申请!”翻开《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我明确指出:安排年假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员工无需主动申请才算数。最终,我们通过劳动仲裁帮老李争取到十年未休假的工资补偿——以日工资300%的标准累计赔付近4万元。很多劳动者像老李一样,误以为年休假是“福利”,实则它是受法律保障的刚性权利。
年休假工资的三倍奥秘
年休假工资的计算有严格公式。根据《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条,未休年假的工资需按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含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例如月薪6000元的职工,日工资为6000÷21.75≈276元,未休一天年假应额外支付276×200%=552元。需注意两点:一是计算基数为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不含加班费或补贴;二是时效仅一年,从离职日算起。我曾代理一位许昌超市员工,因超时效被驳回申诉,白白损失2万余元。
企业规避责任的常见套路
许多企业用“偷换概念”逃避责任。比如声称“未申请视为放弃”——法律明确要求放弃需员工书面签字(《实施办法》第九条)。另一种套路是“用福利假冲抵年假”。去年某制造厂以“年度旅游”名义抵消员工年假,我协助取证后证实:福利假不能替代法定年假,最终法院判决补发工资。企业需留存休假安排或书面放弃的证据,否则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
三步锁定你的年假权益
维权要抓住三个核心。第一步确认资格:连续工作满1年即可享5天年假;满10年享10天。第二步收集证据:考勤记录、工资条、劳动合同缺一不可。我曾帮一位离职教师通过企业微信记录证明未休假事实。第三步算清时效:劳动仲裁需在离职后一年内提出。若企业拖延,可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主张欠薪无时效限制——这是许多劳动者忽略的“王牌条款”。
年休假工资是劳动者用时间换来的应有补偿。我曾目睹一位工人因不懂法,十年未休假分文未获;也见证老李拿回补偿后说:“原来法律真能撑腰。”法律从不保护沉默者,主动行动才能守住权益。
(法律咨询,请联系陈晓峰律师)
注:本文以真实案例为基础,法律依据包括《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文中地名仅作场景引用,不指向具体主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