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你有可能再给我们上海人招黑。你不要连最基础的上海人和上海都搞不清楚。如果上海不能给外来务工人员带来收益,那么外来人来上海干嘛?至于上海人,也只是参与者。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你和我都只是参与者。你不是东道主,你只是参与者。”
这是一个网友的跟帖,一个自称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
这个上海老乡的这番话,真真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闷特了。
一个自称“土生土长上海人”,居然讲:“阿拉上海人在上海不是东道主,只是参与者,和外来务工人员一样的。”
我第一反应是:啊?侬真是上海人啊?我怎么觉得这已经不是胸怀大格局大的问题了,而是上升到一种境界了。也就是,侬脑子坏特了?侬是山瑞果果吗?
我不是要排外,也不是要秀优越。但上海老乡讲这种话,我实在有点扎心,也很不认同,我们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将来也会死在这里埋葬在这里,我们说上海方言,我们身份证310开头,也就是俗称的“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你说我不是上海的东道主?那我算啥?租客吗?
外来务工人员不管是来建设上海,还是打工谋生,他们也是上海的参与者,这一点,我认同,但“建设者”和“东道主”,矛盾吗?能划为等号的么?
我说我在上海是东道主,不是说要高高在上摆架子,而是说——我对这座城市有一种天然的责任感。我看到有人乱扔垃圾我想开口劝,听到有人讲上海坏话我会不开心,见到问路的我愿意多指两句。这不是优越,是当家意识。
发那条跟帖的上海人,我猜他可能是想表达“平等”的意思,不希望上海人被贴上排外的标签。他的意思就是不区分本地人外地人,大家都是平等的,上海人不是上海的主人,外地人也不是上海的客人,大家都是上海的参与者!
这心意是好的,但没必要硬生生取消自己的“主场身份”。你对外地人说自己是东道主,只要对方心里不自卑,他才不会在意的,因为你没有说错啊,就像外地人在他们自己老家,他们就是东道主,难道外地人在老家就不是东道主了?我们上海人在上海,是参与者,也是东道主,外地人在自己老家是东道主,外地人在上海就不是东道主。这有什么对外地人的歧视和排外了呢?
好比你家里请客,你可以对客人无比尊重、一起吃饭聊天其乐融融,但说到底,你还是主人。主人不是霸权,是责任,是担当,是“这儿有我罩着”的温柔底气。
大家对包容的理解都有所不同,真正的包容,不是取消所有区别,而是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仍然彼此尊重。
上海老乡说“上海人只是参与者”,听起来很谦逊、很开放,但仔细一想,反而有点虚情假意。这座城市本来就有历史、有层次、有原住民和新市民的区别——这不可耻,这是现实。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居然不是上海的东道主,而和外地人一样只是参与者!这叫我怎么认同呢?
作为上海人,我们不是否认“谁是东道主”,而是做好那个“不傲慢的东道主”:不排外、不欺生、热情周到,带新朋友领略上海的美好,也倾听他们的不容易。
我还是想到了那个自称上海人的上海老乡,觉得他真不是一般人,不过,老乡,侬要是真上海人,就不要怕做主人。这座城市欠过谁吗?没有。但它的确养育了我们——而这份养育之情,就是你我之所以敢说“我是东道主”的底气。
上海之所以是上海,不是因为这里没有主客之分,而是因为这里的“主”,愿意把“客”,变成明天的“主”。这才是海派精神。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包容,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参与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