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初秋,安徽省太湖县刘畈乡处处焕发勃勃生机。每逢周末,该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内总是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革命红歌激昂嘹亮,传统技艺薪火相传——这里正是刘畈乡精心打造的“薪火微学堂”。作为一个融红色教育、文化传承与实践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育人平台,微学堂正日益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
“薪火微学堂”立足本土红色资源,系统构建了九大特色课程体系,涵盖DIY红军包、“行走的思政课”、革命诗词朗诵、公益书法班、非遗陶笛教学、红色旧址参观、革命歌曲学唱、红色情景剧排演及爱国主题风筝制作等丰富内容。通过沉浸式、互动式教育模式,让红色教育更加生动鲜活,使革命精神真正入脑入心。
每周日上午,实践所内学习氛围浓厚。公益书法班上,62岁的退休教师胡老先生悉心指导孩子们运笔书写:“写字如做人,要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孩子们凝神聚气,在宣纸上一笔一画认真书写“不忘初心”。隔壁教室陶笛声婉转悠扬,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孙老师正耐心指导小学员吹奏《红星照我去战斗》,“学习陶笛不仅要掌握技巧,更要领悟音乐背后的革命故事。”经过系统学习,不少孩子已能熟练演奏多首红色歌曲。
“薪火微学堂”开办以来,最显著的变化体现在孩子们身上。许多原本内向的孩子变得开朗自信,曾经对历史不感兴趣的学生成了“红色小讲解员”。村民朱大爷欣喜地发现:“孙子现在周末不盯屏幕了,盼着来微学堂,既学知识又明事理。”学校老师也反馈,参与微学堂的学生在文史课堂上表现更为积极,思考理解明显深入。
刘畈乡分管负责同志表示:“体验式教育更能触动心灵、启迪思想。我们将持续优化课程设置,深化教学内涵,让‘薪火微学堂’焕发更持久生命力。”
夕阳映照,又一日课程圆满结束。孩子们背着自制红军包,手捧书画作品,依依话别。实践所(站)外,家长看着孩子兴奋展示学习成果,脸上绽放欣慰笑容。刘畈乡“薪火微学堂”恰似星火燎原,点亮少年心灵,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绚丽光彩。(黄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