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随着昆明的各大学校陆续开学,送娃的送娃、上班的上班,昆明的早高峰又开始堵得水泄不通了。其实,昆明容易堵车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网上一搜“全国最拥堵的城市”昆明经常都是Top10的存在,不少老昆明们都习以为常了。但我很好奇,昆明为什么这么堵?
先来看看昆明哪里最容易堵,今日头条作者“大花猫”列举了昆明各区最拥堵的5条道路,与其拥堵的原因,让我们一探究竟:
五华区:文脉与车流交织的“堵城”
龙泉路
拥堵标签:学校扎堆、居住密集、施工频繁
作为北市区主干道,龙泉路沿线分布近20所中小学及高校,早晚高峰接送车辆与通勤车流叠加,拥堵已成常态。
青年路-人民中路商圈带
拥堵标签:商业核心、道路狭窄
青年路与人民中路交汇处聚集多个商圈,跨年、节假日活动期间,车流量激增30%以上,高峰时段寸步难行。
翠湖环路
拥堵标签:景区+办公区双重压力
翠湖周边不仅是旅游热点,还分布大量政府机构,工作日通勤与游客车流交织,周末更是“一位难求”。
北京路(五华段)
拥堵标签:地铁施工、主干道瓶颈
北京路北段因地铁施工及出入城车流集中,高峰期常现“红色长龙”。
二环快速西北段(小菜园立交至黄土坡)
拥堵标签:匝道交汇、货车混行
二环快速系统在此处连接多条高速,货车与小车抢道,事故频发,日均拥堵时长超3小时。
盘龙区:出入城动脉的“阵痛”
霖雨路-北辰大道
拥堵标签:居住区密集、地铁施工
霖雨路沿线小区林立,叠加地铁8号线施工,早晚高峰通行效率下降40%。
金星立交周边
拥堵标签:老旧道路、车流交汇
金星片区道路狭窄,进出城车流与二环快速系统交汇,成为“堵点放大器”。
东三环(虹桥立交至金马立交)
拥堵标签:物流货车集中、坡道多
作为物流运输主干道,货车爬坡缓慢,导致小车频繁变道,加剧拥堵。
穿金路
拥堵标签:学校+医院集中
沿线分布多所医院和学校,急救车与接送车辆交织,通行效率低下。
沣源路(北部汽车站段)
拥堵标签:客运枢纽、路网复杂
北部汽车站周边大巴与私家车混行,路口信号灯配时不合理,高峰期拥堵蔓延至1公里外。
官渡区:高速与城区的“拉锯战”
昆石高速(小团山至科技园)
拥堵标签:高速变城区、车道缩减
该路段因车道减少,节假日车流激增时,拥堵可回溯至鸣泉立交。
环城南路-昆明火车站周边
拥堵标签:交通枢纽+商圈
火车站与周边商圈叠加,网约车占道候客,日均拥堵指数达2.5(峰值3.8)。
广福路(官渡段)
拥堵标签:主干道+施工围挡
地铁7号线施工占道,四车道变两车道,早晚高峰通行时间翻倍。
世纪城片区
拥堵标签:大型社区、路网单一
世纪城内仅靠珥季路与广福路疏散车流,高峰期“出不去进不来”。
昌宏西路(批发市场群)
拥堵标签:物流货车占道
沿线聚集多个批发市场,货车装卸货占用车道,形成常态化拥堵。
西山区:景区与通勤的“双重暴击”
滇池路-海埂大坝
拥堵标签:观鸥季+通勤潮
冬季观鸥游客涌入,叠加早晚高峰通勤车流,周末拥堵时长超6小时。
碧鸡关隧道(昆楚高速)
拥堵标签:隧道事故、车道骤减
隧道内三车道变两车道,事故频发,节假日拥堵延伸至高峣立交。
前卫西路(万达广场段)
拥堵标签:商圈+学校
万达广场与多所学校相邻,晚高峰车流“寸步难行”。
环湖东路(斗南至宝丰湿地)
拥堵标签:旅游+马拉松赛道
环湖骑行与赛事活动频繁,部分路段临时管制,导致绕行车流激增。
昆安高速(明波立交至高峣段)
拥堵标签:出入城瓶颈
连接主城与安宁的必经之路,货车与小车混行,日均拥堵里程达5公里。
简单分析一下就不难看出,规划滞后与设计缺陷是造成昆明容易堵车原因之一。先是城市结构的先天不足,昆明老城区路网狭窄稀疏,却需承担73%的跨区交通流量,支路分流能力严重不足。
还有就是基础设施的“缝合怪”式改造加剧了拥堵程度,地铁施工(如5号线、7号线)长期占道,形成“围挡丛林”。广福路因施工四车道变两车道,通行效率腰斩;北京路北段因地铁建设,高峰期常现“红色长龙”。
此外2025年,昆明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20万辆,年均增速高达17%,而道路面积增长率仅,4.3%。一边是车越来越多,一边是路不仅没增加多少,还因为常年修路、施工围挡等原因造成了“二次拥堵”;更何况昆明本身就是一座旅游城市,再叠加旅游旺季、雨季、开学季等特殊场景的失控性拥堵,堵车就是家常便饭。
昆明城区一环内,红绿灯设计不合理,也是造成拥堵的一大问题。曾经就有市民吐槽过开车10公里踩500次离合器。
昆明城区一环内据粗略统计有红绿灯51个,平均每隔500米就有一个红绿灯。假设一辆车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在以上道路行驶,每隔45秒将遇到一个红绿灯。假设每个红绿灯的平均等待通过时间为30秒,即使忽略这辆车启动、刹车所导致的速度变化,在28.24公里的路段上也将白白耗去至少26分钟,40公里时速的汽车遇上51个红绿灯,它的实际时速将减少为不到28公里。
到这里有人就要问了,难道堵车就没有人的问题吗?
别说还真就有人的问题,因为再完美的规划也架不住人为的失序。旅游潮、开学季、地铁围挡,这些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真正那头“骆驼”,是道路上失守的规则与人。
这就好比一个精心设计的花园,纵然有最好的灌溉系统和景观布局,但如果每个人都肆意践踏、摘花折枝,那么再优越的先天条件,也终将变得一片狼藉。
昆明的交通困局正是如此,道路规划固然有其历史短板,但道路上每一个任性的加塞、每一次不耐烦的抢行、每一回理直气壮的违停,都像是一记记重锤,最终合力砸碎了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
当守规矩的司机在斑马线前礼让,却被迫听身后一片催促的喇叭声时;当老老实实排队通行的车队,被一辆又一辆车强行并道插队时,我们惩罚的其实是守法者,犒赏的却是违规者。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正是交通文明最大的“栓塞点”。
人的问题,才是昆明从“春城”滑向“堵城”最直接、最致命的推手。唯有让守序者畅通无阻,违规者寸步难行,春城的道路才能真正“春暖花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