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刚1932年出生在大连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会计,母亲管家务,小时候没啥特别要求,就想着长大进厂当工人。
可他从小爱文艺,学校活动很积极,初中毕业后直接考进沈阳市文艺骨干训练班,学了两年表演基本功。
1950年入伍,进东北军区文工团,先演话剧,像《李闯王》这样的戏,让他练出扎实台风。
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挑他演《寂静的山林》里的侦察员冯广发,第一回上大银幕,就让观众记住这个高大英俊的小伙。
两年后调八一厂,拍《永不消逝的电波》,试水反派姚苇,拓宽戏路。
1959年《海鹰》大火,和王晓棠搭档,荧屏情侣形象深入人心,那句“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从那时传开。
接着1961年《红色娘子军》,1963年《野火春风斗古城》,1965年《秘密图纸》,1974年《侦察兵》,1981年《知音》拿百花奖最佳男主角,这些作品让他稳坐一线位置,演的多是正面角色,传递正能量。
他拍戏认真,从不炒作,闲时跟同事打球聊天,保持军人作风。
王心刚1959年和杨昭彩结婚,她是部队文艺工作者,后来转幕后做音乐编辑,两人育有一儿一女。
起初家庭平稳,杨昭彩操持家务,支持他事业。
1972年,杨昭彩因亲人离世,情绪崩塌,患上重度抑郁症,那时候医疗条件有限,叫精神病。
他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妻子和孩子,推掉外地拍摄,调整日程,早起熬粥喂药,夜里安抚情绪,跑遍北京上海权威医院,还找沈阳老中医开方子,坚持五年,杨昭彩症状渐缓,能自己吃饭帮家务。
整个过程,他瘦了不少,但没放松家庭,他从不张扬采访,观众多年后才了解这份艰辛。
照顾成了习惯,即便杨昭彩稳定,他仍每天检查服药,买新衣服给她,带她看电影,帮梳头,叮嘱出门事宜,两人携手度过坎坷,互相陪伴至今六十载。
1987年,55岁拍完《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他决定息影,觉得该给年轻人机会,厂里任命副厂长,他接受但不搞特殊,不坐专车,骑旧自行车上下班,穿梭街巷,别人劝享福,他一笑说就想这样自在。
退休后偶尔复出,1990年执导《白求恩:一个英雄的成长》,拿奖;2006年演《我的长征》,献礼。
更多时间在家,带杨昭彩晨练,煮早餐,享受平淡。
儿子学计算机,赴美创办公司,资产上亿;女儿经商,也成亿万富翁。
他教育孩子放松,去做喜欢的事,不沾光,儿子寄钱他退回,女儿送车他谢绝,说自行车够用。
晚年帮儿子在美国照顾孙辈,学英语适应生活,煮粥哄孩子,周末公园玩,后回国定居,过普通老人日子。
奖项不少,1995年中国电影世纪奖,2005国家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2009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终身成就奖,2014金鸡终身成就奖,2019新中国70周年十佳男演员,2021华鼎奖,2022新时代国际电影节金扬花奖,这些肯定他的贡献。
如今93岁,他和杨昭彩相伴66年,健康硬朗,写回忆出版,孙辈来访讲故事,生活朴素,每月养老开销不过几千,没雇专人,住普通养老院。
这份低调,不是刻意,而是本性使然,在娱乐圈浮躁风气中,像一股清流。
参考资料
王心刚:跟儿子赴美,晚年回国养老,现在的他,证明王铁成没说错 搜狐娱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