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仙游度尾镇初见福建省工艺大师何金华时,他正俯身在一方巨大的木材前全身心地创作,手中刻刀起落间,北宋汴京的市井百态正一点点从木纹理中浮现……
“2021年初,我开始创作这个木雕,还需要一年多才能完工。作品按《清明上河图》原图1:1复刻在这块长6.5米,高1.8米,深约1.3米的木雕上,木雕上面多出的部分是原图复制《千里江山图》。”何金华的手指拂过雕刻半成品介绍说。虽是半成品,但记者被他刀下所刻画的北宋市井繁华景象所深深震撼。木雕中的远山近水、虹桥建筑等层次分明,清晰可辨,甚至船帆的褶皱、瓦片的纹路、熙攘人群都栩栩如生,北宋汴京的繁华盛景跃然“木”上,让传世名画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何金华大胆创新,用多种刀法,将两幅名画以木雕形式完美融合,使千年繁华在木雕上“重生”了。
何金华,这位福建省工艺大师的艺术生涯缘于木工。15岁时,为谋生计,何金华跟随表哥到闽北学习木工,刨木、锯料、打磨,在与木材的长期接触中,他掌握了木材的特性和养成对木材纹理的敏锐感知。 5年后,他回到家乡,进入度尾工艺厂学骨雕。如果说木工教会他“懂木材”,那骨雕的精细要求,则培养了他对细节的极致把控,每一刀的力度、每一处线条的弧度都拿捏精准 。
21岁那年,何金华迎来人生的重要转折——远赴福州学习木雕。有了木工的基础和骨雕的细致,何金华学木雕上手极快,却未满足于“会雕刻”,而是深入钻研国画艺术,研究唐伯虎、李耕等名家画作的笔触和技巧,将国画的“笔墨意趣”巧妙融入木雕,使作品不仅是简单的雕刻,更具“国画魂”。2013年,他创作的《守耕赋》中田园山水尽显意境,一举斩获首届仙艺杯(仙游)特别金奖;2022年,《千里江山图》更以细腻刀法和独特的创意,生动还原了锦绣山河,成为业界经典。
三十多载春秋流转,何金华用木材作纸、刻刀为笔,专攻山水浮雕。从传统技艺到跨界创新,从个人钻研到带徒传艺,这位福建工艺大师用行动诠释着:真正的传承,是在传承经典的同时,融入当代文化和艺术元素,让古老木雕技艺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生生不息。
来源:莆田晚报 全媒体记者严绍香 朱国庆
责编:徐寅生
编审:黄凤珍
审核:严绍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