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前言
有了中国一锤定音,莫迪代表印度签字,上合《天津宣言》全票通过。
在天津举行的上合峰会上,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印度总理莫迪的各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峰会的核心文件——《天津宣言》。
作者-山
从铁头娃到乖宝宝,莫迪这是怎么了
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的我们都感到意外。
天津上合峰会的会议室里,当莫迪拿起笔在《天津宣言》上签字时,没有任何犹豫和拖延。
这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因为过去几年里,莫迪在类似场合的表现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他总是在关键文件上"掉链子",要么拒签,要么缺席。
回想一下莫迪的"辉煌战绩"。
去年7月,哈萨克斯坦举行上合峰会,所有成员国领导人都去了,就莫迪一个人没现身。
他派了外长苏杰生"降格"出席,结果这位外长在峰会上公开对"一带一路"倡议说三道四,给会议气氛搞得很尴尬。
更有意思的是,峰会结束后不久,莫迪就跑去莫斯科与普京会面了。跟中方倡议唱反调,同时跟克里姆林宫套近乎,这套"组合拳"的意图再明显不过。
今年4月的金砖国家外长会议更是如此。
因为印度的反对,成员国没能就联合公报达成一致。这是自2010年以来,金砖各类会议首次出现这种僵局。
印度反对的理由很"可爱"——中方希望在公报中加入"反对美国关税霸权"的表述,印度不同意。
当时的印度多么用力讨好美国,甚至不敢让金砖的联合声明点名批评美国。
最"精彩"的还要数今年6月的上合防长会。印度防长辛格拒绝在联合声明上签字,理由是联合声明没有谴责克什米尔的恐怖袭击事件。
更绝的是,在会后的防长合影环节,辛格刻意站在一边,与其他防长保持超出正常范围的距离。在照片中显得特别扎眼,就像班级合影里那个"特立独行"的同学。
结果不到两个月,莫迪的态度来了个180度转变。没有任何阻碍地签了字,甚至还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与中俄两国元首交流的照片,三人面带微笑,相谈甚欢。
50%关税一出手,莫迪秒变懂事人
莫迪心里的小算盘其实不难猜。
就在上合峰会召开的几天前,美国对印度的50%关税正式生效。这一"重拳"让印度的对美贸易计划瞬间停滞。
印度代表团不仅取消了原定于8月底的访美行程,甚至有爆料称,过去一个月莫迪至少四次拒绝接听来自特朗普的电话。
这个细节很有意思。
要知道,过去印度对美国那叫一个"热情"。作为美国"印太战略"的重要棋子,印度在各种国际场合都表现得很"乖巧"。
但现实是残酷的。特朗普对印度的关税政策比对巴西还狠。虽然巴西也被加了50%关税,但巴西近一半对美出口商品享受豁免权,而印度一点儿豁免都没有。
这种差别待遇让莫迪彻底看清了美国的"真面目"。
更让印度难堪的是,美国在半导体领域对印度的"卡脖子"行为。之前承诺给印度的半导体投资,后来都不了了之。
莫迪之前试过"两边讨好"的策略,既想拿美国的好处,又不想完全得罪俄罗斯和中国。
但去年以来,美国在中东、欧洲忙得焦头烂额,对印度的支持越来越"虚"。反而是中国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南亚的项目落地越来越多。
中老铁路、雅万高铁这些项目让印度看到了与中国合作的实际好处。
意识到屈膝服软解决不了问题的莫迪,终于不再一味忍让。印度开始尝试主动出击,让"平衡外交"的指针转向东方。
与此同时,印度不再顾忌美国关于"购买俄油就加关税"的威胁。其国有炼油厂从8月中旬开始逐渐恢复对俄油的正常进口。
这些动作都在向美国传递一个明确信号:印度不是任人拿捏的"小弟",别想再用小恩小惠就把印度绑在美国的战车上。
而此次上合峰会,则是莫迪破局的关键起点。为此,他不可能拒绝在联合声明上签字,破坏整个峰会的气氛,找东道主中国的麻烦。
当印度开始向东看,世界格局悄悄在变
说白了,整个世界的游戏规则都在变。
印度的态度转变,实际上反映了更大的时代背景——多极化世界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看看上合组织这些年的发展轨迹就明白了。从最初的几个国家,到现在不断扩员,在安全、经济、能源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实在。
上合组织成员国GDP总量现在占全球比重已达23.8%,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2%。这样的分量,任何国家都不敢小觑。
更重要的是,这次《天津宣言》的内容很有"硬气"。
宣言明确提到"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单边制裁和极限施压",这话明摆着是针对美国的。还强烈谴责了以色列和美国对伊朗的军事侵略,这在以前的国际组织声明里是很少见的。
有意思的是,印度这次没有对这些"敏感"表述提出异议。
这说明什么?说明印度已经不那么在乎美国的脸色了。
从更大的视角看,当前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确实很乱。乌克兰危机还没结束,中东冲突不断,美国还在世界各地煽风点火。
而上合组织在这种背景下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
中国在这次峰会上提出的八大成果,每一个都戳中了成员国的真实需求:安全上,"四个安全中心"能帮中亚国家抵御恐怖主义;经济上,上合开发银行的成立能解决融资难题。
印度作为南亚最大的国家,一旦在《天津宣言》上签字,就意味着上合组织在南亚的影响力进一步巩固。
之前巴基斯坦已经在上合组织里积极参与合作,现在印度也加入进来,南亚地区的安全和经济合作就能通过上合组织这个平台推进,不用再受美国、欧盟的干扰。
这也是为什么莫迪会亲自出席此次峰会。因为他知道,印度只有跟上合组织绑在一起,才能在欧亚大陆的地缘博弈中拿到更多话语权。
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国单边主义的失效也给了其他国际组织更多机会。
相比G7等西方组织影响力的下降,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机制的影响力在持续上升。原因很简单:代表性更强,包容性更大。
莫迪的签字告诉我们:朋友多了路好走
现在看来,方向已经很明确了。
莫迪这次的签字和感谢,不是一时兴起的"客套",而是印度基于自身利益、中美博弈以及欧亚地缘格局做出的"理性选择"。
中国在这次峰会上展现的大国风范也很值得称赞。
从莫迪下飞机开始,中方安排了红地毯、仪仗队和舞蹈接机,在机场还安排了印度籍在华人员表演节目。这些细节让莫迪从心里感受到了中国释放的友好诚意。
更重要的是,中方在加勒万河谷事件、印巴冲突以及莫迪多次唱反调后,依然以平等、宽容、接纳的姿态欢迎印度参加峰会。
这种胸怀让莫迪感受到了中国才是值得合作的大国。
当然,印度媒体还是想办法要营造出一种自己"赢麻了"的感觉。比如《天津宣言》中"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内容,就被印媒解读为上合组织强烈谴责今年4月发生在克什米尔的恐袭事件。
只能说,印度人开心就好。
但从更深层次看,这次签字折射出的是大国博弈逻辑的根本性变化:从"零和博弈"向"合作共赢"的历史性转换。
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印度选择跟中国修复关系、深化合作,实际上是顺应了时代潮流。
毕竟,中印是"永远搬不走的邻居"。消除分歧、合作共赢才能走向更好的未来,印度现在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
这次上合峰会再一次证明,对话协商比对抗制裁更有效,多边合作比单边施压更管用。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正在从愿景走向现实。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上合组织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为地区局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这样的合作模式,不仅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更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
结语
莫迪这一签,签的不只是一份声明,更是对时代潮流的顺应。在这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里,谁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从印度的变化可以看出,对话合作正在成为主流选择。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朋友多了路才好走。
面对变化中的世界格局,你觉得各国应该如何找到共同发展的平衡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