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名来历】
大佳何镇位于茶山北麓、象山港南岸,村民以何姓居多。据《宁海县地名志》记载,此地原名大家何,后因怀李、怀祖兄弟贤德,获赠“大罝”“大同”两匾,因长房居于此,故称大罝何。另有传说,村民多以捕鱼为业,且明初方孝孺之姐嫁于此,靖难之变后,村名改为大罝何,“罝”有渔网之意,“且”表姐意,以此作纪念。1981年,因“罝”字冷僻,更名为大佳何,后成为镇名。
此地宋代属朱开乡堠城里,方孝孺因此被称为堠城先生。清代设溪下庄,统辖桃溪王、大罝何等22个村落。解放前为孝孺乡,1951年设民主乡,1983年更名为大佳何乡,1996年改镇。如今,1.94万居民分布在1个居委会、9个行政村,在74.1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安居乐业。(审核/王仁高)
【爱吾庐】
佳何镇涨坑村有一座“爱吾庐”,它既是一座宅邸,也是历史的见证者。这座宅邸由林大高晚年所建,阊门门额与对联皆为孔墉将军所书。它见证了林氏家族的荣辱兴衰,更在革命时期成为我党重要的地下联络站。
林大高(1884 - 1934)出身书香门第,其父林岐山为清朝贡生。他毕业于江南陆师学堂,曾担任辛亥革命先驱童保喧麾下中校营长。1927年,任杭州市公安局督察长及浙江省财政厅火腿捐局总局长。1933年,他建造“爱吾庐”,以寄晚年之志。
林大高之子林天斗,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与天台渊源颇深。他曾任国际新闻社通讯员、育青中学教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宣扬革命思想,唤醒民众觉悟,他创办“陶熔书店”,书店成为天台地区重要的文化地标,吸引众多有志之士前来交流奋斗。
林大高有三位女婿,人生各不相同。小女婿胡福相是其亲外甥,是收复台湾、受降日寇的英雄,曾任台湾第一警务处长,详细事迹可参见村名故事第186集。
大女婿徐道荔(1915 - 1982),浙江嵊州人,中共地下党员。他曾隐蔽于大佳何教书,以讲台为阵地宣扬共产主义思想,培养优秀党员。其联络站设于涨坑村林天斗家,他与林天斗之姐林留春共同为革命事业奋斗,后结为夫妻。徐道荔曾任我党空五军某师政委,他的成长离不开宁海中学学生柴时道的帮助。
三女婿龚国彦出生于城关龚家道地。东门龚家人才济济,民国时期龚志清为当地现代教育启蒙者,其女龚式昭为受过西式教育的助产士,据说半城小孩由她接生;另有五名青年考入黄埔军校和警校。龚国彦1932年毕业于浙江省警官学校,受戴笠影响加入军统。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自1937年12月起被软禁,戴笠负责看守。戴笠选调三十余名浙江警校和南京特警科毕业生组建警卫队(1940年改称特务队),龚国彦先任队副,后任队长,直至1949年3月离任,任职长达12年。
陈少校《黑网录》中有相关记载:1949年蒋介石“引退”,李宗仁代总统宣布释放张学良与杨虎城。重庆《中央日报》刊出消息后,负责看守杨虎城的龚国彦因未接保密局通知,扣留报纸不敢出示。杨虎城察觉异样一再追索,龚国彦不得已拿出报纸。杨虎城看后大笑:“总算盼到了今天!”后续之事不再详述。
从因何氏兄弟得名的大佳何,到涨坑村“爱吾庐”承载的林氏家族荣耀与革命记忆;从胡福相的英雄壮举到林天斗的文化坚守,大佳何镇的每一段故事,都彰显着历史的厚重,散发着小镇独特的魅力。
- End -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关注我们就是最大的支持@
对话主编请加微信:
□ 撰稿:水东居士
□ 排版:天姥老人
□ 审核:柴晓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